关于急诊清创缝合术必须掌握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急诊清创缝合术必须掌握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清创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2、缝合术: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二、外科清创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
各种类型开放性损伤视为新鲜伤口,具备以下条件者:
1.伤后6~8h以内者。

2.伤口污染较轻,不超过伤后12h者。

3.头面部伤口,一般在伤后24~48h以内,争取清创后一期缝合。

2、禁忌症:
污染严重或已化脓感染的伤口不宜一期缝合,仅将伤口周围皮肤擦净,消毒周围皮肤后,敞开引流。

三、外科清创的时机
1.病情许可,越早越好。

2.无明显感染表现,均可清创。

3.已有感染,但伤口有异物或较多坏死组织,也可清创,清创后伤口暂不缝合。

4.理想时间:伤后8h以内,头面、手部伤口伤后12h以内。

四、切口污染程度等级划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五、清创的主要原则
清创术的主要原则是清创和修复,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创面的细菌含量”以及“把损伤的组织重新缝合”。

六、评估伤口并记录
检查神经、血管、肌腱、骨骼等受伤情况,向患者交代病情,让其有合理的期望值,并做病历记录,为将来可能的纠纷提供证据。

1.皮肤、皮下组织评估:
(1)有活力的正常皮肤:血运好、颜色正常、真皮层下健康、皮下组织牢固贴合;
(2)危险可能需要清除:血运差、颜色发暗、皮下脂肪有瘀斑;
(3)皮下组织已失活、必须清除:无血运、皮肤颜色发黑,与皮下组织完全撕脱、重度污染。

2.筋膜、肌肉评估:
4C原则:颜色(color)、韧性(consistency)、出血(capacity to bleed)、收缩性(contractility)。

3.肌腱评估:
(1)有活力:主动、被动活动正常;
(2)无活力:失去张力或呈绿色。

4.骨与骨膜评估:
(1)危险可能需要清除:骨膜内瘀斑;
(2)必须清除:骨膜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

5.神经评估:
(1)神经受压:剧痛、感觉迟钝;
(2)神经损伤:疼痛刺激无反应,无反射;
(3)神经断裂:功能丧失,足下垂、垂腕、爪形手。

6.探查评估注意事项:
(1)止血:若血流不止,需止血,四肢部位开放伤可应用止血带;
(2)麻醉:若伤口较深需探查伤口,需麻醉;
(3)应尽可能清除伤口内的各种异物,有时需辅助检查帮助定位;
(4)多学科会诊:对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的手部肌腱或肌肉撕裂、损害功能的神经损伤、眼部或眼睑深于皮下的撕裂,为保证良好的效果,应请相应专科医师协助评估清创和治疗。

七、急诊清创的步骤
清创术在临床中,为急诊外科常见技术。

主要分为清洗和消毒治疗两个步骤,具体如下:
1.清洗:用无菌纱布盖住伤口,用肥皂水和毛刷,刷洗伤口周围皮肤,再去掉无菌纱布,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2.消毒和治疗:
2.1、清洗后铺无菌治疗巾,给病人打麻药,打完麻药后探查伤口是否有异物,尤其碎玻璃导致的外伤。

因为异物残留对病人后期影响较大,伤口也不容易愈合,对病人整个功能也有影响。

还需探查伤口内部深的程度,如果有神经或肌腱的损伤,需到相应科室,考虑是否需同期进行一期缝合治疗;
2.2、探查有无相应坏死组织,如果有,需进行相应的处理,清除坏死组织,进一步对伤口探查后,进行消毒。

一般用碘伏消毒,因为受伤过程中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要用双氧水,或者过氧化氢冲洗伤口,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有油污者,用酒精或乙醚擦除。

反复消毒后,根据跟伤口的清洁状况,早期8小时内一般可做一期缝合。

伤口污染比较重,也可以敞开伤口,做二期缝合。

八、伤口冲洗
1.常用伤口冲洗液
常见伤口冲洗液按来源或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种:自来水、生理盐水、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水、苯扎氯铵等)、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氯己定等)、抗菌素溶液等。

2、冲洗的方法
斜向创面冲洗:伤口冲洗时,应使水流与接触的创面呈一定角度(如呈45°),避免水流与创面垂直。

若垂直冲洗创面,不易将纤维蛋白膜从创面剥离去除,且容易将冲洗液、污染物碎片颗粒"冲击"进入伤口深部,造成组织水肿和污染物残留[10],也可能将细菌冲到伤口深处。

小而深伤口的冲洗:对于穿刺伤等小而深的伤口,应考虑在解剖学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创后冲洗。

如不能扩创,应考虑将冲洗设备(如注射针头)深入伤口冲洗,避免伤口内水流交换不充分。

扩创冲洗:水进入伤口后,在出伤口时会和新进入伤口的水发生撞击,使得伤口内部水流不强,不能把病原微生物及污染物冲出来,也不容易把冲下来的颗粒带出伤口且易造成水肿,因此应扩创冲洗。

深入冲洗:把冲洗设备放入伤口深部冲洗,避免出伤口的水流和入伤口的水流发生碰撞。

进行该冲洗时,注意冲洗压力勿过大。

九、手术等级划分
1、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4、四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十、常用缝合线
(1)丝线:应用广泛,价格便宜且结实,占领大部分手术缝线市场,但吸收周期超过1年,属于不可吸收范围。

(2)羊肠线:羊肠线为传统的可吸收手术缝线。

由于羊肠线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已逐渐被取代。

(3)聚乙交酯(PG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类可吸收缝线: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牢靠的固定作用,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十一、常用缝合线的选择
十二、缝合的步骤
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缝合步骤:
(1)进针
(2)拔针
(3)出针
(4)夹针
■步骤详解:
(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
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十三、缝合打结方法
1、单手打结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打结速度快,节省结扎线,左右手均可打结,简便迅速。

2、双手打结法:也较常采用。

结扎可靠,主要用于深部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缺点是打结速度较慢,结扎线需较长。

3、持针器打结法:用持针器或止血钳打结。

在张力缝合时,为防止滑脱,可在第一个结时连续缠绕两次形成外科结。

十四、常见外科缝合方法
1.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优点:操作简单,缝合牢固可靠。

切口的张力由每个独立的结扣分担,一针拆开后,不影响整个切口。

缺点:操作费时,所用的缝线较多。

作者提供
(2)8字缝合:可用于腹腔、白线、皮下组织、筋膜、肌腱、肌肉、韧带的缝合或大血管的止血。

优点:减少切割伤,避免切缘组织缺血坏死,省时缝扎牢靠,可以将压力集中于中心止血。

缺点:缝合后组织皱缩,不及单纯缝合整齐,拆线困难。

8字缝合(作者提供)
(2)连续缝合法:常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腹膜、脑膜等缝合。

优点:缝合操作省时,节省缝线。

创缘对合严密,止血彻底。

缺点:缝线的一处折断,可使整个切口全部裂开,用于皮肤切口缝合时不能间断拆线,用于管道结构吻合时可能引起吻合口狭窄。

(3)U字叠瓦褥式缝合:适用于实质脏器的断面如肝、胰腺断面或脾的缝合。

从创缘一侧包膜进针、穿脏器实质达对侧包膜出针,再从出针同侧包膜进针,穿脏器实质达对侧包膜出针,缝线两端在创缘的一侧打结。

相邻两针重叠。

通过挤压创缘的管道结构,达到止血或防止液体漏出的效果。

U字叠瓦褥式缝合(作者提供)
(4)连续缝合法:常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腹膜、脑膜等缝合。

优点:缝合操作省时,节省缝线。

创缘对合严密,止血彻底。

缺点:缝线的一处折断,可使整个切口全部裂开,用于皮肤切口缝合时不能间断拆线,用于管道结构吻合时可能引起吻合口狭窄。

(5)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后壁全层缝合或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固定。

连续锁边缝合(作者提供)
(6)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

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阑尾残断的荷包缝合
2.内翻缝合法
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

用于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优点:缝合后切缘两侧呈内翻状态,浆膜层紧密缝合,有利于伤口粘连愈合;愈合伤口表面光滑又减少了伤口与其临近组织的粘连。

防止了因粘膜外翻所致的伤口不愈合或胃肠液、尿液外漏。

缺点:内翻过度有可能导致管腔狭窄。

(1)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吻合口前壁浆肌层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缝合法,如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缝合。

(仅穿透浆肌层而不是全层)(4)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前壁全层缝合。

肠管吻合要求吻合处肠壁内翻和浆膜对合,主要是防止外翻后粘膜对粘膜,愈合不良而发生肠内容物漏出。

肠管的粘膜较脆弱,浆膜很薄,实际可供缝合的是肌粘膜和肌层。

肠管各种缝合方式的区别在于缝合的层次不同。

3.外翻缝合法
适用于血管的吻合和较松驰皮肤的吻合。

血管吻合后吻合口两侧的血管边缘组织向外翻出,而血管内壁光滑,遗留线头少,避免血栓形成。

松弛的皮肤缝合后皮肤切缘外翻,真皮层和表皮曾对合良好,利于皮肤愈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可用于阴囊、腹股沟、腋窝、颈部等松弛皮肤的缝合。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用于血管破裂穿孔的修补、血管吻合口渗漏出的补针加固。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或胸膜、腹膜的缝闭。

4.减张缝合法
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

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在距离创缘2~2.5 cm处进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缝合间距离3~4 cm。

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缝合张力强度:减张缝合>8字缝合、U形缝合>间断缝合
皮肤的减张缝合(作者提供)
十五、肌腱缝合的原则
1.肌腱的缝合必须在创面能一期愈合的前提下进行。

2.在无明显张力下进行肌腱缝合。

3.最好有2组或以上独立缝线。

4.缝合材料必须具备抗拉力强、对肌腱损伤小、在肌腱愈合前不吸收的特点。

5.缝合过程中要做到无创操作,充分保护肌腱周围组织,始终保持肌腱湿润。

6.缝合应较光滑,不绞勒肌腱,不明显破坏分子肌腱的营养,尽量减少肌腱缝线或使线结露于表面。

十六、肌腱缝合的时机
肌腱损伤患者,如果没有特殊理由,都应做一期肌腱修复。

•早期肌腱修复术:6-12h,24小时内地也可修复。

条件:新鲜、单纯玻璃割伤或刀割伤,创面能一期缝合。

•延期肌腱修复术:受伤后24h-3周以内,早期技术原因和创面污染,但不能保证避免感染。

•二期肌腱移植术:伤后3周,早期创面污染重,或创面缺损大,不能直接修复创面,须皮瓣移植修复,或全身情况差,失去一期或延期肌腱修复时机。

必须是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皮肤条件好,关节功能尚佳。

十七、伤口的愈合
1、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和坏死组织,再生修复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一般是一周左右。

2、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即瘢痕愈合,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较重、范围大、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外科处理的伤口。

口较大或并发感染,愈合时间长,外观功能差。

3、三期愈合或延期愈合:某些伤口保持开放24-72小时,引流其分泌物,无明显感染后予以缝合,以达到近似一期愈合,但瘢痕稍多,比二期愈合时间短,功能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