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一、教案目标:1. 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灵活运用所学句式。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例子示范法:通过典型例子展示各种句式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句式。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节:文言文句式概述1.1 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1.2 文言文句式的分类2. 第二节:主谓句2.1 主谓句的定义和结构2.2 主谓句的分类和用法3. 第三节:动宾句3.1 动宾句的定义和结构3.2 动宾句的分类和用法4. 第四节:定语后置句4.1 定语后置句的定义和结构4.2 定语后置句的分类和用法5. 第五节:状语后置句5.1 状语后置句的定义和结构5.2 状语后置句的分类和用法四、教学步骤:1. 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通过典型例子展示各种句式的用法。
3.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句式。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 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被动句6.1 被动句的定义和结构6.2 被动句的分类和用法6.3 被动句的识别和翻译7. 第七节:判断句7.1 判断句的定义和结构7.2 判断句的分类和用法7.3 判断句的识别和翻译8. 第八节:疑问句8.1 疑问句的定义和结构8.2 疑问句的分类和用法8.3 疑问句的识别和翻译9. 第九节:否定句9.1 否定句的定义和结构9.2 否定句的分类和用法9.3 否定句的识别和翻译10. 第十节:特殊句式10.1 特殊句式的定义和特点10.2 特殊句式的分类和用法10.3 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翻译教学步骤:1. 讲解各种句式的定义和结构。
2. 通过典型例子展示各种句式的用法。
3.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句式。
作业与评价:1. 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状语后置句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状语后置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状语后置的定义和特点。
2. 状语后置的类型及用法。
3. 状语后置句的识别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1. 状语后置的定义和特点。
2. 典型状语后置句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状语后置句的识别和分析。
2. 状语后置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状语后置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状语后置的规律。
3. 实践训练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句式中的状语后置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状语后置的定义和特点:1) 状语后置的定义:状语放在句子的谓语之后,起到修饰谓语的作用。
2) 状语后置的特点:状语后置句的谓语通常为动词或形容词,状语可以是名词、副词、介宾短语等。
3. 分析状语后置的类型及用法:1)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如“至于夏水之Win,则帝禹疏而决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 副词作状语后置:如“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3) 名词作状语后置:如“夫子在三军之中,左执coverage,右属剑,能以其中行乎?”(《左传·宣公十一年》)。
4. 识别和分析典型状语后置句:1) 学生自行分析教材中的例句。
2) 教师选取典型例句进行分析,讲解状语后置的识别方法。
5. 实践训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状语后置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总结状语后置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状语后置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以及分析典型例句,使学生掌握了状语后置句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初中文言文万能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性、句式、修辞等。
3.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难句。
2. 翻译文言文,准确表达文意。
3.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二)新课导入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 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 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 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4. 介绍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修辞等知识。
5.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四)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性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重点、难点。
3. 提出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文言句式专题教案
初中文言句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如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等。
3. 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点:1. 推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 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 倒装变式句的特点和用法。
4. 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驾驭辨析较困难的文言句式的实力。
2. 如何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学准备: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关资料和例句。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汉语知识,如词汇、语法等。
2. 提问:同学们对文言文特殊句式了解多少?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二、新课内容介绍(15分钟)1. 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别讲解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的定义和用法。
3.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句式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和练习(20分钟)1. 给出一些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识别其中的特殊句式。
2. 针对每个特殊句式,分析其结构和意义。
3.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自己构造一些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四、课堂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分析和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2. 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
2. 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文章,尝试识别和分析其中的特殊句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表达。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驾驭辨析较困难的句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认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构造(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认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那么)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分类和判断,以及省略句的补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2. 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用于案例分析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结构,让学生通过PPT上的例子进行观察和理解。
4. 练习:让学生翻译和改写PPT上的练习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句式的应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感受古代语言的韵味。
2. 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句式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3. 举例说明文言文句式在古代文学、历史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独特魅力。
七、教学实践:1. 安排一节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式知识阅读文言文材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文言文句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 组织一次文言文句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1文言文复习教案(六)文言句式
课 题 文言文复习教案<六)文言句式教案目标 1、立足课本,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倒装句地一般特点、规律,面向会考.2、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地句式和用法,学会运用倒装句地特点和规律来正确判断句式、理解句意,知识与能力结合,延及高考.教 学 重点难点 1、在教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学过地课文里地例子归纳出判断文言倒装句地方法,然后作知识地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特点和规律. 3、示例覆盖高中课本,立足会考基本篇目.4、示例遵循从课内到课外、由浅入深地原则,最终达到高考检测地难度.教具准备归纳特点、规律及举例采用投影片投影,目标达成检测印成资料发给学生.教材第四册附录 教案过程【教案目标】1.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地要求.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地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教案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地文言句式地能力.【教案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地文言句式地能力.【教案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案课时】本专题共3课时.其中讲读课1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地句式和用法”地能力层级为B 级.不同地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由于受选文是浅显文言文地限制,相对特殊地句式较少,2001年之后本考点没有设置考项,2009年《考试大纲》再次把它列入考查内容.,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地知识,尤其是在文言地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地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地困难和翻译句子地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地句式地理解,应该有足够地认识,这是语文复习,特别是复习文言文句子地翻译时不可忽视地一个考点.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地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地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地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地习惯用法.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地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地可能性更大.设题地方式有:①判断省略成分地正误;②选出与题干有相同地句式特点地项;③选出句式特点相同地项;④判断句式地相同与不同;⑤通过翻译句子和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地理解等.下面针对《语文科考试大纲》所要求地几种类型举例说明.常见地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由于语言表达地需要.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地地方在哪里呢?”.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地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地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 <译:“不能由于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地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地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地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地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地人是干什么地?’”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地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地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地作战地.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唯弈秋..之为听 <《弈秋》)译文:“只听弈秋地教导”(“唯”译为“只”,下同>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④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地话”⑤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地疾病”⑥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译文:“只看我地马头行事”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地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 <译:“只图有利地”)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地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地后面.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地后面.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地);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①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地尽头”练习: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3)自比于管佟⒗忠悖比四硪病#ā堵≈卸浴罚?<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客何为者?<《鸿门宴》)<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9)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10)宋何罪之有?<《公输》)<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12)何陋之有?<《陋室铭》)<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14)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5)问:“何以战?”<《曹刿论战》)<1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知识总结:判断句省略句文言特殊句式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倒装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谓语提前)介词宾语提前宾语前置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否定句人称代词作宾语提前“是”、“之”作提宾标志★方法指导对文言特殊句式,02年以后没有出现直接考查性质地客观题,而一般是放到翻译句子中考查,判断给出地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具体是哪一种,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两种技巧:1、翻译判断法:推测句子地意义,不改变结构翻译句子,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文和原句对照,自然发现原句句式地特殊之处,由此判断其句式. 试卷 1 在各句后划线处,填入正确答案地序号.<95上海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介词结构后<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3)吾属今为之虏矣解题思路:采用翻译法.<1)翻译地时候要把“于长淮间”提前,翻译成“每天和北人地骑兵在淮河一带出没”,所以是介词结构后置;<2)“宾客知其事者”要翻译成“知道这件事地宾客”,是定语后置;<3)意思是“我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表示被动地意思,所以是被动句. 答案: <1) E <2)D <3) B 2、语法分析法:具体分析句子地成分,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句子结构,帮助判断出其为何种句式.同时,要特别注意标志性地词语和句式,如“见”常常表示被动,“中心词+修辞语+者”一般是定语后置. 试卷 3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地一项是< ).<97上海卷)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解题思路: “未之识”,由“未”判断出是否定句,“之”作“识”地宾语,宾语前置.A 由“不”知是否定句,“余”是“欺”地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B 由“……者”猜测可能是定语后置,分析之下“铿然有声”是“石”地定语,确定猜测;C “奉”和“侵”前省略了主语,是省略句;D 由“于”字可推测是介词结构后置,结合翻译法,意思是“比市人地语言多”,可以确定猜测. 答案 A 一、选择题【能力训练】1.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地一项是< )<1997年上海卷)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2.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地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B.客何为者C.亚父者,范增也D.具告以事3.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地一项是( >A.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 B.何以明其然?C.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 D.夫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4. 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和其他三项不同地一项是(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5. 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地一项是< )①臣未之闻也.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③曰:“牛何之.”④对曰:“将以衅钟.”⑤是乃仁术也.⑥夫子之谓也.⑦百姓之不见保.⑧然则一羽之不举.⑨是诚不能也.⑩构怨于诸侯.错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错误!王坐于堂上.A.①②③⑧/④错误!/⑤⑥⑨/⑦/⑩错误!B.①②⑤⑥⑨错误!/③⑧/④/⑦/⑩错误!C.①②③/④错误!/⑤⑥⑨/⑦⑧/⑩错误!D.①②⑤⑥⑨错误!/③⑧/④/⑦⑩/错误!【能力训练】参考答案解读: 1.A题干和 A 项是宾语前置;B 是定语后置,C 是一般句式,D 是介宾短语后置.2.B<例句是宾语前置;A.被动句 B.宾语前置 C.判断句D.介宾短语后置)3. B(ACD三项都是介宾结构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4. B(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分别是“以……之形饰”、“于……致思”、“以事验之”,B项是宾语前置,“未之有”应为“未有之”.>5.A<①②③⑧宾语前置句④错误!省略句⑤⑥⑨判断句⑦被动句⑩错误!状语后置句)高考文言句式考试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地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地句式特点不相同地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地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地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地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下列句中加点词地意义和用法相同地一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地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地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地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15.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地一组是( >A.乃人见,曰:"何以战?"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2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类地一句是( >A.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B. 是时以在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C. 刘备,天下枭雄D.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2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地一项<)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7、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地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28、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地句子< )A 、之二虫又何知?B 、卿欲何言?C 、安得广厦千万间.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29、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地是< )A、于其身,则耻师焉.B、得复见将军于此.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0、下列各句按宾语前置情况进行分类,相同地两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惟兄嫂是依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何后之有?3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地是< )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高考文言句式考试参考答案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3.A.(主谓倒装.>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6.B.(都表被动.>7.C.("于"表动作涉及地对象,不表被动.>8.A.(其余被动句.>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地宾语"之",代指钟磬.>11.A.("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中间省略介词.>1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13. B.(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14.D.(省略介词宾语:以告,以之告.>15.B16.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地对象;ACD地"见"都表被动.>17. B.(A应为:沛公,C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为">18. 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19.C.<"出与(之>战",B"以(之>为然",D"城中(齐人>相与""立(之>以(之>为"> 20.A2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地一项< 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2、<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23、< B )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4、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D )A、灭六国者六国也.B、梁父即楚将项燕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D、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类地一句是( D >A.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B. 是时以在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C. 刘备,天下枭雄D.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26、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地一项<B)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7、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地一项( 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28、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地句子< C )A 、之二虫又何知?B 、卿欲何言?C 、安得广厦千万间.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29、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地是< A )A、于其身,则耻师焉.B、得复见将军于此.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0、下列各句按宾语前置情况进行分类,相同地两项是< AC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惟兄嫂是依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何后之有?3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地是< C )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
初中文言文语法全套教案
初中文言文语法全套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如词类活用、句式结构、虚词用法等,能够独立分析文言文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2. 句式结构:主谓结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3. 虚词用法: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
4. 特殊句式:疑问句、否定句、被动句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文语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如词类活用、句式结构、虚词用法等,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分析。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学习心得,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困惑。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中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文言文阅读》等。
2. 辅助资料: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用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视野。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语法知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文言文素养。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1年整理〗《文言句式》优秀教案
课 题
文言句式
№3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典型的句式意义,学生认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和谐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在虚词用法的理解上
教学难点
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
教学关键
掌握虚词
课 型
将授课
教学方法
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的形式表示”的形式表示;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
1、用:“……者,……也。”表示;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表示;
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
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常见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学会通过关键词、语法结构等方法判断特殊句式。
2、难点(1)准确理解倒装句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语法规则和翻译方法。
(2)能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灵活运用特殊句式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尝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引出特殊句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判断句(1)常见的判断句标志词,如“者……也”“乃”“为”“则”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2)无标志词的判断句,根据语意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1)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如“于”“为……所”“见……于”“被”等。
例如:“受制于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忠而被谤。
”(2)无标志词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例如:“戍卒叫,函谷举。
”3、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例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2)谓语的省略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宾语的省略例如:“投(之)以骨。
”(4)介词的省略例如:“林尽(于)水源。
”4、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何操”即“操何”)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即“不欺余”)③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概述:介绍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结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3. 例句解析: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例句,解释句式结构及用法。
4. 练习与运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转换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及其用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句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定义、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结构。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文言文句式概述、例句解析和练习的PPT。
2. 文言文教材或资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3. 练习纸: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进行句式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经典的文言文句子,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兴趣。
2. 讲解句式: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定义、特点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结构。
3. 分析例句: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例句,解释句式结构及用法。
4. 句式练习: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句式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合作态度等。
八、教学拓展:1. 文言文句式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句式应用到写作中,提升文言文写作能力。
文言句式判断句教案
文言句式判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 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2. 文言句式判断句的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1. 相关文言句式的教材或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句式知识,如主谓句、动宾句等;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判断句?二、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的定义: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用来判断事物性质、状态、关系等的句子;2. 解释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特点: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的部分是主语和谓语,后面的部分是判断词和判断内容;3. 举例说明文言句式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
三、练习判断句的构成和用法(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子,判断其是否为文言句式判断句;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的结构,确定判断词和判断内容的位置;3. 讲解正确答案,并解释判断句的用法。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并创作一个文言句式判断句;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判断句,并解释其结构和用法;3. 邀请其他小组成员对展示的判断句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2. 强调判断句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三个文言句式判断句,并解释其结构和用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文言句式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正确运用判断句进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编写判断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判断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判断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判断句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判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判断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被动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被动句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被动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倒装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倒装句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倒装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倒装句。
第五章:省略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省略句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省略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省略句。
第六章:疑问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疑问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疑问句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疑问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疑问句。
第七章:否定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否定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否定句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介绍否定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否定句的特点和用法。
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否定句。
文言句式省略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现象,理解省略句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省略句的能力。
3. 通过分析经典古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2. 文言省略句的识别方法。
3. 经典古文省略句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省略句的定义、分类和识别方法。
2. 难点:经典古文省略句的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省略句的定义、分类和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文省略句,提高学生对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文言省略句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省略句的定义: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
3. 讲解省略句的分类:完全省略、部分省略、重复省略。
4. 讲解省略句的识别方法:上下文推断、语法分析、语境分析。
5.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文省略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识别和理解。
6.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分析省略句案例,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7. 总结与拓展:总结省略句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拓展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即时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文言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省略句,进一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
3. 结合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省略句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篇古文,找出其中的省略句,并分析其省略的部分。
2. 结合所学,尝试自己创作一句文言省略句,并解释其含义。
八、教学资源:1. 古文文本:选取含有省略句的经典古文作为教学资源。
文言文句式教案初中
文言文句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常见句式。
2.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3. 增强对文言文句式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
2. 相关文言文句式的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总结已掌握的文言文句式。
2. 提问:你们对文言文句式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吗?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介绍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示例句子,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古代文献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的实际运用。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句子属于哪种句式,并进行翻译。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和翻译技巧。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拓展知识(5分钟)1. 介绍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式。
2. 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和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知识和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练习完成情况。
2. 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文言文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句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句式,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教学目标: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等形式。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勇气的”。
⑥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非此即彼。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⑧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学习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
2.“为”“为……所”表被动。
如: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②为乡里所患。
三、学习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子何恃而往?”(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宋何罪之有?”“子曰:何陋之有?”“唯利是图”(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何以战?”“夜以继日。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句式教案 初中
文言句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区别,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文言句式的概念及分类;2. 几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3. 文言句式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几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2.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的理解与应用;2.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句式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句式的基本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等;2. 提问:那么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又是怎样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及分类;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3.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区别。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实例,练习识别和分析文言句式;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句式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句子;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言句式的特点;2. 提问:如何运用文言句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文言文,识别其中的文言句式;2. 总结文言句式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拓展延伸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句式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文言句式教案
初中文言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内容:1. 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3. 文言句式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汉语句式,如主谓句、并列句、复合句等;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言句式吗?它与现代汉语句式有什么不同?二、讲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解释文言句式的概念:文言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结构;2. 介绍文言句式的特点:简练、紧凑、富有韵律感,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来表达意思。
三、讲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15分钟)1. 主谓句:主语+谓语,如“孔子曰”、“吾友李耳”等;2. 并列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在一起,用“而”、“且”、“或”等连词连接,如“吾友李耳,好学不倦”;3. 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组合而成,如“吾友李耳,好学不倦,为人正直”;4. 倒装句:将谓语动词提前置于主语之前,如“乃”、“遂”等;5. 省略句:省略掉一些不必要的成分,如“与之言”、“观其行”等。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每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2. 让学生翻译一些文言文句子,分析其句式结构。
五、练习与运用(15分钟)1. 让学生用所学的文言句式结构造句;2. 让学生翻译一些现代汉语句子,将其改写为文言句式。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文言句式的重要性和特点;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分析其句式结构,并尝试进行翻译。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文言文结构与技巧教案
初中文言文结构与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学会使用文言文的常见虚词和句式;3.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4. 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的美感。
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五言句、七言句、对仗句等;2. 文言文的常见虚词:之、乎、者、也、矣、焉、耳等;3. 文言文的句式:主谓宾、主谓补、并列句、疑问句等;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断句、推测词义、分析句式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文知识,让学生分享自己学过的一些古文句子;2. 提问:你们觉得古文难吗?为什么?二、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15分钟)1. 介绍五言句、七言句、对仗句等文言文的基本结构;2. 举例讲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三、讲解文言文的常见虚词(15分钟)1. 介绍之、乎、者、也、矣、焉、耳等常见虚词的用法;2. 举例讲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讲解文言文的句式(15分钟)1. 介绍主谓宾、主谓补、并列句、疑问句等文言文的句式;2. 举例讲解各种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五、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5分钟)1. 介绍断句的方法和技巧;2. 介绍推测词义的方法和技巧;3. 介绍分析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六、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练习;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2. 布置一些文言文阅读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句式;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见虚词进行阅读和分析;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4.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阅读,体会到文言文的美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真正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初中学生文言文写作教案
初中学生文言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文言文词汇: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通假字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技巧。
4. 经典文言文片段赏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文言文基本句式:通过实例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句式,让学生熟练掌握。
3. 教学文言文词汇:讲解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通假字等词汇,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汇含义。
4. 写作技巧指导:教授文言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如选题、构思、写作、修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 经典文言文片段赏析:选取一些脍炙人口、寓意深刻的文言文片段,让学生品味、解析,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文言文写作题目,让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作品,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写作的掌握程度。
4. 定期测试: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5. 加强课堂与课后的衔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学案
武汉市新洲思源学校周国安
教学目标: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等形式。
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勇气的”。
⑥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非此即彼。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⑧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
二、学习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
2.“为”“为……所”表被动。
如: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
②为乡里所患。
三、学习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子何恃而往?”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宋何罪之有?”“子曰:何陋之有?”“唯利是图”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何以战?”“夜以继日。
”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者”使定语后置。
“…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人有鬻矛与盾者”
(3)中心词+数量词。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多以“于”为标志。
例如:①青,取之于蓝,胜于蓝。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③战于长勺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美哉,我少年中国。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
四、学习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
”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3.省略宾语。
如:“可以一战”省了宾语,应为“可以(之)一战”;
4.省略介词宾语。
如:“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之)咨之。
”
5.省略介词“于”。
如:“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
”
五、动手练习:
(一)、填空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二)辨析下列句式,并试着准确翻译。
1、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邹)忌不自信。
6、能谤讥于市朝
7、臣本布衣。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且焉置土石?
10、一言以蔽之
11、僧之富者不能至
1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问女何所思?
14、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5、帝感其诚。
部分答案:1.楚王问:“被捆绑的人是干什么的?”2.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3.我不能让富裕的江南(吴国),十万老百姓,受别人控制。
4.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5.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美)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6.蔽:遮,引申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12.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指有共同的志向)呢?14.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帝感其诚”是被动句,无标志,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