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非法行医,诚信依法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禁非法行医,诚信依法执业
一、什么是非法行医行为
非法行医行为包含两种:一是未取得医师资格和医师执业证书的人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二是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或者未按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非法行医行为做出了具体的处罚要求。
二、常见的非法行医类型
第一类:自称名医、神医或有祖传秘方,专门针对不孕、不育、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自配中药、粉剂,夸大疗效,忽悠患者上当。
第二类:各种无证的小诊所、黑诊所通过方便和低价的方式吸引患者,场所环境恶劣,使用来源不明药品、器械,实施打针、输液、拔牙、镶牙等非法医疗行为。
第三类:游医、假医、巫医在背街小巷、市场门口摆设摊档,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穿着白大褂以行医、看病、运用针灸等中医技术方法为名,推销药品、医疗器械。
第四类:药店无证坐堂行医行为;生活美容场所非法开展医疗美容;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或暂停执业期间再次
行医的;以养生、保健、义诊等名义进行非法行医等。
三、非法行医行为的危害
非法行医者无论是自身行医资质还是医疗技术都达不到专业医疗救治水平,且在急救设备、诊疗设施等方面也实现不了必备的医疗救护保障,所以非法行医常出现误诊、漏诊和错治,导致病情延误或加重,病情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和纠纷,患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四、依法执业
任何医疗机构应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同时也应严禁卫生技术人员超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认真区分每一种“医生”。
1、村医
村医是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村医只能在非营利性的村卫生室执业,在村民营医院、诊所都不可以。
2、医师
依据《医师法》执业助理医师执业的时候要有执业医师在一旁指导,在处方和病例签字的时候也要进行双签,不能由执业助理医师单独签字,相反的在农村,执业助理医师可以在卫生室、卫生院单独执业,但不可以在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单独执业。
3、中医
中医医师:是指经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进行执业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中医类别:中医类别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
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等。
中医资格的获取可以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考核合格后即获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这类中医人员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从事中医诊疗活动只能从事证书规定的中医类别不能从事任何西医活动,而科班出身的中医医师可以从事西医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