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8)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训练

2023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训练
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a为c(X) 随t的变化曲线 B. t1时,c(X) =c(Y) =c(Z) C. 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 t3后,c(Z)=2c0-c(Y)
考向2 反应机理循环图
5. (2022·山东卷)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
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λ)有关;在一 定波长范围内,最大 A 对应的波长(λmax)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 越大。 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 A 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 pH 对反应(ⅰ)和(ⅱ)平衡 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pH 不同的 K2Cr2O7 稀溶液,测得其 A 随 λ 的变化曲线如图 3。 波长 λ1、λ2 和 λ3 中,与 CrO24-的 λmax 最接近的是____λ3____;溶液 pH 从 a 变到 b 的过 程中,cHc+C·cr22OC72r-O 24-的值 __增__大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BaS(s)+4H2O(g)在不同
2. (2022·广东卷)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
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D ) A. 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 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 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 使用催化剂Ⅰ时,0~2 min内,v(X)=1.0 mol/(L·min)
10. (2022·全国乙卷)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
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S(g)+3O2(g)===2SO2(g)+2H2O(g) ΔH1=-1036 kJ/mol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反应原理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反应原理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反应原理综合题》专题训练1.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 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 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①2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 e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2+2SO2-32SO2-4+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①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下列反应:SO2(g)+2OH-(aq)===SO2-3(aq)+H2O(l) ΔH1ClO-(aq)+SO2-3(aq)===SO2-4(aq)+Cl-(aq) ΔH2CaSO4(s)===Ca2+(aq)+SO2-4(aq) ΔH3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大题强化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大题强化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某科研团队研究将磷钨酸(H3PW12O40,以下简称HPW)代替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但HPW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

用HPW负载在硅藻土上催化制取乙酸正丁酯的酯化率与HPW负载量的关系(温度:120℃,时间:2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HPW相比,HPW/硅藻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性能B.当HPW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C.用HPW/硅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D.不同催化剂对酯化率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答案】D【解析】A、HPW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选项A正确;B、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当HPW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选项B正确;C、用HPW/硅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浓硫酸,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选项C正确;D、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改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2.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制得甲醇成品(一)以CO、H2和CO2制备甲醇①CO2(g)+H2(g) COg)+H2O(g) ∆H1②CO(g)+2H2 (g) CH3OH(g) △H2③CO2(g)+3H2(g) CH3OH(g)+H2O(g) ∆H3(1)已知: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反应①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C.1100℃时,反应①的K可能为1.5D.在1000℃时,[c(CO2)·c(H2)]/[c(CO)·c(H2O)]约为0.59(2)比较△H2_____△H3(填“>”、“=”或“<”)(3)现利用②和③两个反应合成CH3OH,已知CO可使反应的催化剂寿命下降若氢碳比表示为f=[n(H2)-n(CO2)]/[n(CO)+n(CO2)],则理论上f=_____时,原料气的利用率高,但生产中住往采用略高于该值的氯碳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以天然气为原料,分为两阶段制备甲醇:(i)制备合成气:CH4(g)+H2Og) CO(g)+3H2(g) ∆H1>0(ii)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H2>0在一定压强下,1 mol CH4(g)和1 mol H2O(g)在三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经历相同时间时,CO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曲线①中n(CO)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B.三种催化剂中,催化剂③的催化效果最好,所以能获得最高的产率C.当温度低于700℃时的曲线上的点可能都没有到达平衡D.若温度大于700℃时,C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2)500℃时,反应(1)在催化剂①的作用下到10mim时达到平衡,请在图2中画出反应(1)在此状态下0至12分钟内反应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 (H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三)研究表明,CO也可在酸性条件下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制备甲醇,原理如图3所示。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铝及其合金可用作材料、铝热剂等,在环境修复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1)铝的冶炼、提纯的方法很多。

①高温碳热歧化氯化法冶铝包含的反应之一为:Al 2O 3(s)+AlCl 3(g)+3C(s)3CO(g)+3AlCl(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

②碳热还原Al 2O 3冶铝的部分反应如下:Ⅰ.2Al 2O 3(s)+9C(s)=Al 4C 3(s)+6CO(g) △H 1=akJ/molⅡ. 4Al 2O 3(s)+Al 4C 3(s)=3Al 4O 4C(s) △H 2=bkJ/molⅢ. Al 4O 4C(s)+Al 4C 3(s)=8Al(g)+4CO(g) △H 3=ckJ/mol反应Al 2O 3(s)+3C(s)=2Al(g)+3CO(g)的△H =__________kJ/mol③用离子液体AICb-BMIC(阳离子为EMIM +、阴离子为AlCl 4-、Al 2Cl 7-)作电解质,可实现电解精炼铝。

粗铝与外电源的__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相连;工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2)真空条件及1173K 时,可用铝热还原Li 5AlO 4制备金属锂(气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Al 、Fe 或Al-Fe 合金还原脱除水体中的硝态氮(NO 3--N),在45℃,起始c (KNO 3-N)为50mg·L -1、维持溶液呈中性并通入Ar 等条件下进行脱除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c 0为起始浓度、c 为剩余浓度):①纯Al 在0~3h 时,NO 3-几乎没有被脱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h 后NO 3-被还原为N 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2)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2)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2)1、请参考题中图表,已知E1=134 kJ·mol-1、E2=368 kJ·mol-1,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___。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1②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又知③H2O(g)===H2O(l)ΔH=-44 kJ·mol-1,则甲醇蒸气燃烧为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d kJ·mol-1,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Ⅱ所示,则表中x=________________ kJ·mol-1(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其反应如下:2CH4(g) C2H4(g) +2H2(g) △H >0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甲烷制备乙烯反应的△H = (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T 1温度时,向1L 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2mol CH 4 ,仅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 0~15min CH 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测得10-15min 时H 2的浓度为1.6mol ・L -1①0~ 10min 内CH 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mol/(L ・min) o②若图1中曲线a 、曲线b 分别表示在温度T 1时,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CH 4)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填“a”或 “b”)。

专题09 第27题 化学反应原理大综合(知识过关)-2020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解析版)

专题09 第27题 化学反应原理大综合(知识过关)-2020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解析版)

专题09 第27题化学反应原理大综合一、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原理主要考查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主干理论知识,主要命题点有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与计算,反应条件的分析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试题常以填空、读图、作图、计算等形式呈现。

高考一般以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质为背景材料命制组合题,各小题之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二、试题导图三、必备知识知识点1 求反应热的几种方法(1)从宏观角度分析ΔH=H1(生成物的总能量)-H2(反应物的总能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ΔH=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从活化能角度分析ΔH=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①计算步骤②计算方法知识点2 化学平衡移动思维导图知识点3 化学平衡的计算解题思维路径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对反应:m A(g)+n B(g)p C(g)+q D(g), K=。

(1)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常数,如果反应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则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反应,由于水的浓度是常数而不必出现在表达式中;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应出现在表达式中。

例如:CH3COOH(l)+HOCH2CH3(l)CH3COOCH2CH3(l)+H2O(l)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表达式与化学计量数一一对应,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同,表达式就不同;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表达式与逆反应的表达式互为倒数。

例如:①N2(g)+3H2(g)2NH3(g) K1=②2NH3(g)N2(g)+3H2(g) K2=③N2(g)+H2(g)NH3(g) K3=同一温度下,K1、K2、K3的数值都固定但相互之间不相等,显然K1=,K3=。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反应原理综合题》专题训练3【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反应原理综合题》专题训练3【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模备考):《反应原理综合题》专题训练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ΔH=-515 kJ·mol-1②C3H6(g)+O2(g)===C3H4O(g)+H2O(g)ΔH=-353 kJ·mol-1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________。

[图像分析]由图可知,当n氨n丙烯=1时,丙烯腈的产率最高,而丙烯醛的产率已趋近于0,如果n氨n丙烯再增大,丙烯腈的产率反而降低,故最佳n氨n丙烯约为1。

2.用催化转化装置净化汽车尾气,装置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2NO(g)+2CO(g)N 2(g)+2CO2(g)。

探究上述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催化装置比较适合的温度和压强是________。

[图像分析]从图中看出400 K,1 MPa时NO的转化率已比较大。

3. 研究发现利用NH3可消除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污染。

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3、3∶1、4∶1时,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 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____mg·m-3·s-1。

②曲线b对应的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图像分析]从A点到B点的浓度变化为(0.75-0.55)×6×10-4mg·m-3=1.2×10-4mg·m-3,脱除速率为1.2×10-4 mg·m-30.8 s=1.5×10-4 mg·m-3·s-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NH3量越多,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脱除率越大,再根据图像,可推曲线b对应的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4)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4)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4)1、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CO还原NO的反应为2CO(g)+2NO(g)2CO 2(g)+N2(g) ΔH=-746 kJ·mol-1。

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①由以上数据可求得NO的键能为_______kJ·mol-1。

②写出两条有利于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O(g)+C(s)N 2(g)+CO2(g) ΔH。

恒容恒温条件下,向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①ΔH___0(填“>”或“<”)。

②乙容器在160 min时v正___v逆(填“>”、“<”或“=”)。

3.某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真空容器中通入2.00mol NO 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57.0kJ·mol-1已知:v正(NO2)=k1·c2(NO2),v逆(N2O4)=k2·c(N2O4),其中k1、k2为速率常数。

测得NO2的体积分数[φ(NO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①的数值为___________。

②已知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后k1增大的倍数______k2增大的倍数(填“>”、“<”或“=”)。

4.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H+为2mol时,吸收柱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1)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1)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1)1、焦炭催化还原SO2生成S2,化学方程式为:2C(s)+2SO 2(g)S2(g)+2CO2(g),在恒容容器中,1 mol/LSO2与足量的焦炭反应,S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若700℃发生该反应,经3分钟达到平衡,计算0—3分钟v(S2)=_______mol•L-1•min-1,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②若该反应在起始温度为700℃的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_________90%(填“>”、“<”或“=”) .③下列说法一定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A.焦炭的质量不再变化时B.CO2、SO2的浓度相等时C.SO2的消耗速率与C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1D.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时2、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业的基础,氨气在Pt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主反应I和副反应Ⅱ;I. 4NH3 (g)+5O2(g)4NO(g)+ 6H2O(g) △H1=-905 kJ/molⅡ.4NH3 (g)+3O 2(g)2N2(g)+6H2O (g) △H21.已知:则△H2=___________,NH3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NH3结构式:_______________2.以Pt为催化剂,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H3和2mol O2,测得有关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①该催化剂在高温时对反应___________更有利(填“I”或“Ⅱ”)。

②520℃时,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B.增大NH3和O2的初始投料比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C.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NH3生成NO的平衡转化率D.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④温度高于840℃时,N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0届高考(人教)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二轮练习试题附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二轮练习试题附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二轮练习题附答案**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年安徽合肥六中等四校联考)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

已知: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曲线Ⅰ、Ⅱ分别表示无或有催化剂两种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逆反应的ΔH=-91 kJ/molB.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途径,且该反应的ΔH不变C.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答案】BL-1。

对2、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L-1·s-1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L-1·min-1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反应物A是固体,浓度为常数,通常不用其表示反应的速率,A项错误;v(B)=0.6 mol·L-1/2 min=0.3 mol·L-1·min-1,是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C项错误;反应中B和C的计量数不同,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不同,D项错误;只有B项正确。

3、(2019·北京卷)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2和C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ⅰ.CH4(g)+H2O(g)===CO(g)+3H2(g)ΔH1ⅱ.CO(g)+H2O(g)===CO2(g)+H2(g)ΔH2ⅲ.CH4(g)===C(s)+2H2(g)ΔH3……ⅲ为积炭反应,利用ΔH1和ΔH2计算ΔH3时,还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ΔH。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大题强化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解析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大题强化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解析版】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硫碘循环制氢主要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Ⅰ.SO2(g)+2H2O(l)+I2(g)===H2SO4(l)+2HI(g)ΔH=35.9 kJ/molⅡ.2H2SO4(l)===2SO2(g)+O2(g)+2H2O(l)ΔH=470 kJ/molⅢ.2HI(g)===H2(g)+I2(g) ΔH=14.9 kJ/mol(1)反应2H2(g)+O2(g)===2H2O(l)的ΔH=________ mol·L-1。

(2)反应Ⅰ在液相中发生称为bensun反应,向水中加入1 mol SO2和3 mol I2,在不同温度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n(SO2-4)和n(I-x)的变化见图甲。

①I-x中x=________。

②温度达到120 ℃时,该反应不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反应Ⅲ是在图乙中进行,其中的高分子膜只允许产物通过,高分子膜能使反应程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该装置中为了进一步增大平衡时HI的分解率;不考虑温度的影响,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图丙是一种制备H2的方法,装置中的MEA为允许质子通过的电解质膜。

①写出阳极电极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含部分答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含部分答案)

2020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响原理综合训练1、以天然气取代石油生产液体燃料和基础化学品是目前化学研究和发展的要点。

(1) 我国科学家创建性地建立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一步高效生产乙烯、 芳香烃 Y 和芬芳烃 Z 等重要化工原料,实现了 CO 2 的零排放,碳原子利用率达100% 。

已知 Y 、 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8、 128,其一氯代物分别有 1 种和 2 种。

①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中所示:化学键 H - H C = C C -CC ≡ C C - HE (kJ/mol)436写出甲烷一步生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响中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原子利用率=希望产物总质量 /反响物总质量× 100% ,则甲烷生成芬芳烃Y 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③生成 1 mol Z 产生的 H 2 约合标准状况下 ________L 。

(2) 如图为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制备乙醇中乙烯的均衡转变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此中 n(H 2O)∶ n(C 2H 4)= 1∶ 1)。

①若 p 2= 8.0 MPa ,列式计算 A 点的均衡常数 K p = ________(用均衡分压取代均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结果保存到小数点后两位);② 该 反 应 为 ________( 填 “ 吸 热 ” 或 “ 放 热 ” ) 反 应 , 图 中 压 强 (p 1 、 p 2 、 p 3 、 p 4) 的 大 小 关 系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纳的工艺条件:磷酸 /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响温度为 290 ℃,压强为 6.9 MPa ,n(H 2O)∶ n(C 2H 4 )= 0.6∶ 1。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九 考点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3)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九 考点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3)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九考点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3)1、关于电解质强弱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2、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导电能力强的溶液其电解质是强电解质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D.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能导电,有的不能导电3、c(H+)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等质量的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A.③④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⑤⑥4、室温下,有pH=3的盐酸、硫酸、醋酸(假设CH3COOH的电离度为1%)三种相同体积的溶液。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测定其导电性能相同B.与足量的锌粉反应的起始速率相同C.与足量的锌粉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1∶100D.与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2∶1005、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6、室温下,有关下列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两溶液中c(OH-)相等B.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C.①、②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①>②D.等体积的①、②两溶液分别与0.01mol·L-1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①>②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KClO 和3SO 溶于水后能导电,故3KClO 和3SO 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 溶液至7pH =,C.向2NaAlO 溶液中滴加3NaHCO 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 AgCl 易转化为AgI 沉淀且()()()K AgX c Ag c X +-=⋅,故()()K AgI K AgCl < 8、下列各组数据中比值为1:1的是( ) A.过氧化钠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B.中和体积相同、pH 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C.1mol/L 氨水溶液与0.5mol/L 氨水溶液中c (OH -)之比D.相同质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稀硝酸和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9、现有四种溶液:①pH=2的3CH COOH 溶液;②pH=2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 溶液。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解析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解析

题型专练(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A组1.(2019·河南开封一模)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1)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Ⅰ.2NO(g)N2O2(g)(快) ΔH1<0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Ⅱ.N2O2(g)+O2(g)2NO2(g)(慢) ΔH2<0 v2正=k2正c(N2O2)c(O2) v2逆=k2逆c2(NO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2NO(g)+O2(g)2NO2(g)的ΔH=(用含ΔH1和ΔH2的式子表示)。

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决定2NO(g)+O2(g)2NO2(g)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Ⅱ,反应Ⅰ的活化能E1与反应Ⅱ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E2(填“>”“<”或“=”)。

(2)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N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3,其中A、B为多孔惰性电极。

该装置的负极是(填“A”或“B”),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 NaNO3+NaNO2+H2O。

含0.2 mol NaOH 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溶液甲;溶液乙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 O3-)、c(N O2-)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 a=7.1×10-4,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练:(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练:(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Word版含解析

题型专练(九)化学反应原理综合A组1.(2019·河南开封一模)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1)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Ⅰ.2NO(g)N2O2(g)(快)ΔH1<0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Ⅱ.N2O2(g)+O2(g)2NO2(g)(慢)ΔH2<0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2NO(g)+O2(g)2NO2(g)的ΔH=(用含ΔH1和ΔH2的式子表示)。

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决定2NO(g)+O2(g)2NO2(g)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Ⅱ,反应Ⅰ的活化能E1与反应Ⅱ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E2(填“>”“<”或“=”)。

(2)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N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3,其中A、B为多孔惰性电极。

该装置的负极是(填“A”或“B”),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 NaNO3+NaNO2+H2O。

含0.2 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溶液甲;溶液乙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c(N-)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 a=7.1×10-4,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

可使溶液甲和溶液乙的pH相等的方法是。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15分)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SMR)是传统制取富氢混合气的重要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1000 K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热:①CH 4(g)C(s)+2H2(g) K1=10.2 ΔH1②2CO(g)C(s)+CO 2(g) K2=0.6 ΔH2③CO(g)+H 2O(g)CO2(g)+H2(g) K3=1.4 ΔH3④CH 4(g)+2H2O(g)CO2(g)+4H2(g) K4 ΔH4(SMR)则1000 K时,K4=____________;ΔH4=_________(用ΔH1、ΔH2、ΔH3来表示)。

(2)在进入催化重整装置前,先要对原料气进行脱硫操作,使其浓度为0.5 ppm以下。

脱硫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电流强度对CH4转化率的影响。

由图可知,电流对不同催化剂、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均有着促进作用,则可推知ΔH4____0(填“>”或“<”)。

(4)下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6小时稳定测试电流强度对H2产率的影响。

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电流对H2产率的影响作用逐渐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600 ℃时,电流对三种催化剂中的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催化剂表示式回答)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当温度高于750 ℃时,无论电流强度大小,有无催化剂,H 2产率趋于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我国科学家对甲烷和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广泛研究,通常认为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CH 4催化裂解生成H 2和碳(或碳氢物种),其中碳(或碳氢物种)吸附在催化剂上,如CH 4→C ads /[C(H)n ]ads +(2–2n)H 2;第二步:碳(或碳氢物种)和H 2O 反应生成CO 2和H 2,如C ads /[C(H)n ]ads +2H 2O→CO 2 +(2+2n)H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8)1、高纯硅晶体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材料。

1.工业上用石英和焦炭可以制得粗硅。

已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写出用石英和焦炭制取粗硅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下列流程制备高纯硅:①Y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甲烷分解的温度远远高于硅烷(4SiH ),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 。

3.将粗硅转化成三氯硅烷(3SiHCl ),进一步反应也可以制得纯硅。

其反应:()()32SiHCl g H g + ()()Si s 3HCl g +,不同温度下,3SiHCl 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物的投料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横坐标表示的投料比可以是23(H )(SiHCl )n n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实际生产中为提高3SiHCl 的利用率,可以适当增大压强1. SiO 2(s)+2C(s)=Si(s)+2CO(g) ΔH=+638.4kJ·mol -12.①H 2SiO 3或H 4SiO 4②SiO 2+2OH -=23SiO -+H 2O ③SiO 2+4MgMg 2Si+2MgO④周期表中,硅中碳属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i 大于C ,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碳元素,硅烷的热稳定性弱于甲烷3.BC1.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根据第一幅图,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s)+O 2(g)=SiO 2(s) ΔH =-859.4kJ·mol -1①,第二幅图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s)+O 2(g)=2CO(g) ΔH =-221.0kJ·mol -1②,石英和焦炭反应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 2+2C=2CO +Si ,因此由②-①得出:SiO 2(s)+2C(s)=Si(s)+2CO(g) ΔH =+638.4kJ·mol -1;2.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①砂砾中含有SiO 2,与NaOH 反应生成Na 2SiO 3,步骤II :X 中加入稀硫酸,发生23SiO -+2H +=H 2SiO 3↓,或23S i O -+2H ++H 2O=H 4SiO 4↓,即Y 的化学式为H 2SiO 3或H 4SiO 4;②反应I 的离子方程式为SiO 2+2OH -=23SiO -+H 2O ; ③根据流程,发生SiO 2+4MgMg 2Si+2MgO ;④甲烷和硅烷都属于分子晶体,C 的原子半径小于Si ,也就是C -H 键长比Si -H 键长短,且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因此硅烷的稳定性弱于甲烷;3.当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三氯硅烷的转化率越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错误;如果投料比为n(H 2)/n(SiHCl 3),随着投料比的增多,即H 2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三氯硅烷的转化率增大,符合图象,B 正确;因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化学平衡常数增大,C 正确;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三氯硅烷的转化率降低,D 错误。

答案选BC 。

2、二氧化碳的有效回收利用,既能缓解能源危机,又可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具有解决能源问题及环保问题的双重意义。

Zn/ZnO 热化学循环还原CO 2制CO 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①从循环结果看,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 ;②反应2CO 2(g)=2CO(g)+O 2(g) △H = kJ/mol 。

③Zn/ZnO 在反应中循环使用,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甲醚是主要的有机物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 2与H 2可直接合成二甲醚: 2CO 2(g) +6H 2(g)CH 3OCH 3(g)+3H 2O(g) ,22(H )3(CO )n n 时,实验测得CO 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及压强变化如下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H = 0(填“>”或“<”)。

②图中压强(P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③若在1L 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CO 2和0.6molH 2,CO 2的平衡转化率对应下图1中A 点,则在此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 (保留整数)。

④合成二甲醚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氧化碳,合成时选用硅铝化合物做催化剂,硅铝比不同时,生成二甲醚或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

硅铝比与产物选择性如下图2所示。

图2中A 点和B 点的化学平衡常数比较:K A K B (填“>、<、=”).根据以上两条曲线,写出其中一条变化规律: 。

⑤图3是使用不同硅铝比化合物做催化剂制备二甲醚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且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3、甲醇制烯烃(MTO)是煤制烯烃工艺路线的核心技术。

煤制烯烃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烯烃化三个阶段。

1.煤的液化发生的主要反应之一为2H2(g)+CO(g)=CH3OH(g) △H=akJ·mol-1,在不同温度下,K(500℃)=2.5(ml·L-1)-2,k(700℃)=0.2(mol·L-1)-2。

①△H__________0(填“>”、“<”、“=”)。

②若反应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500℃测得某一时刻体系内H2、CO、CH3OH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3mol,则此时生成CH3OH的速率__________消耗CH3OH的速率(填“>”、“<”、“=”)2. 通过研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尽可能提高甲醇生成乙烯或丙烯的产率。

甲醇制烯烃的主要反应有:i 2CH3OH(g) C2H4(g)+2H2O(g) △H1=-20.9kJ·mol-1ii 3CH3OH(g)C3H6(g)+3H2O (g) △H2=-98.1kJ·mol-1iii 4CH3OH(g)C4H8(g)+4H2O(g) △H3=-118.1 kJ·mol-1①C3H6转化为C2H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iv:2C3H6(g)3C2H4(g) △H4___________。

②加入N2作为稀释剂,反应i中C2H4的产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2H4、C3H6和C4H8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①随着温度的升高,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温度高于400℃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体系总压为0.1MPa,400℃时反应iv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列式计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为了获得更高的C2H4在产物中的比例,控制的条件较适宜的是___________。

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增加水醇比D.降低水醇比4、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O2的甲烷化可以实现其循环利用。

甲烷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如下反应:I. CO2 (g)+4H2(g) CH4(g)+2H2O(g) △H1II. CO2 (g)+4H2(g) CO(g)+2H2O(g) △H21.已知反应II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2=__________。

2.在常压、催化剂条件下,将CO2和H2 (体积比为1:4,总物质的量为m mol)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和II。

测得CO2转化率、CH4和CO选择性随温度变化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CH4或CO的百分比)①由图1和图2可知,△H1___0(填“>”或“<”),__________可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

②由图1可知CO2的转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能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提高原料气中H2所占比例B.适当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E.前段加热,后段冷却④350℃时,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平衡时容器体积为VL,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用m、V表示)。

⑤550℃时,反应在t2时刻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H2O(g)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用m表示)3.CO2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Na2CO3溶液。

电解Na2CO3溶液的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5、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单质机器化合物的反应,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硫酸生产过程中关键反应为2SO2(g)+O2(g)⇌ 2SO3(g) ΔH<0(反应条件未写出)。

1.相同条件下的2L密闭容器中,选用不同的催化剂A、B、C参与反应,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①0~4min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SO3)=____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②已知反应的活化能通常用Ea表示,其单位为kJ/mol,该反应的活化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用“Ea(A)、Ea(B)Ea(C)”填空)。

2.一定温度下,将SO2与O2以体积比为1:1混合置于一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密度不在发生变化B.SO2与O2以体积比保持不变C.体系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在发生变化D.单位时间内转移4mol电子同时消耗2mol SO3E.n(SO2)+n(SO3)保持不变3.在体积为1L的Ⅰ、Ⅱ、Ⅲ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1mol SO2和1mol O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进行到t min时,SO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此时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4.合成SO 3达到平衡后,某时刻改变下列条件_____,在达到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 )A.升温B.加压C.增大c (CO 2)D.降低c (SO 3)5.工业上用氨水来处理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 2,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NH 3注入水中充分反应,所得的溶液呈 性(用“酸、碱或中”填空),该溶液中c (H +)-c (OH -) c (NH 3·H 2O - c (H 2SO 3)(填“>、<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