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括。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重、难点】1、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一国两制
【学习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适时点拨: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的大政方针;不仅,在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大业。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探亲,并逐步采取一系列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什么是“九二共识”:
4、1995年初,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2000年3月以来,中共重申是的基础和前提。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二十多年来,在“”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发现研讨,合作探究:
1、列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四、小组展示,体验成功:
五、达标检测,巩固练习: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5、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六、评价反馈,提炼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