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危机下德国学前教育的挑战及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关
探索理论版
188难民危机下德国学前教育的挑战及策略
文/周芳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自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大批难民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欧洲,其中不乏青少年和儿童。

德国因其开放的难民政策成为了难民最为主要申请国之一。

因此,在德国的难民儿童人数大幅度上涨。

虽然德国作为移民国家,拥有相对完善、成熟的移民教育政策,但急剧增长的难民人数还是为德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基础的学前教育。

本文旨在分析难民背景下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总结探讨德国对此制定的各类策略,如推进“融入课程”,撰写教育报告,创建难民儿童阅读项目,资助语言幼儿园等,积极推动文化融合。

关键词:德国 学前教育 难民儿童 挑战 策略
自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大批难民通过各种途
径涌入欧洲,其中不乏青少年和儿童。

德国因其开放的难
民政策成为了难民最为主要申请国之一。

因此,在德国的
难民儿童人数大幅度上涨。

虽然德国作为移民国家,拥有
相对完善、成熟的移民教育政策,但急剧增长的难民人数
还是为德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基础的学前
教育。

本文旨在分析难民背景下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新挑
战,总结探讨德国对此制定的新策略。

一、德国难民教育的背景
(一)移民教育政策产生的由来
从历史角度看,二战结束后,德国紧缺劳动力,为了
恢复生产、重新振兴国家,德国引入了很多“客籍工人”,
形成了大批量的移民,对移民子女的教育政策便是移民教
育的雏形。

但是当时德国采取的是分化排斥的移民策略,
这制约了移民教育和文化融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
前苏联和东欧移民大规模迁入德国,移民比重越来越大。

移民和本土民族、移民和移民之间由于语言、文化、性格、
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产生出各种矛盾,迫使
政府和社会开始反思和调整移民政策。

一直到 21 世纪初
德国联邦政府终于承认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2005年,德
国政府颁布了《移民法》,对移民教育进行了规定,主要
是帮助移民子女融入到德国教育制度中,对青少年的学校
教育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
学前教育就没有涉及到。

(二)德国当代难民的现状
自2015年起,中东地区局势趋于胶着,难民危机正
式爆发。

由于一开始德国政府对难民持积极欢迎态度,导
致大批难民通过各种途径涌入德国,其中2015年通过申
请的为476649人,2016年更是高达745545人,这还不
包括非法入境的难民。

随着难民带来的社会治安和经济问
题,反对党和大量民众开始反对政府的难民政策,积极政
策遂开始紧缩,17、18年难民增长人数开始回落,但是难
民总人口始终趋于持续增长状态。

根据联邦统计局最新数
据,从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难民申请数为72953,
其中小于4岁的人数为20799,占比28.5%,4到6岁的为
2250,占比3.1%,这意味着处于学前教育的儿童数目庞大,
从2007年到2017年间,进入幼托机构学习的移民及难民
儿童从366000人增长至563000人。

大量的难民儿童对难
民家庭本身在德国的立足、对德国的教育机构以及社会都
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难民子女学前教育的新挑战
(一)从难民自身的角度
难民儿童大多从战乱地区长途跋涉来到德国寻求避
难,光是等待申请通过就需要平均花费大约3.1个月的时
间。

长时间的安全恐惧问题、家人分离焦虑、食不果腹等
生存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为理解并融入
德国教育体制带来了困难。

此外,物质资源匮乏也给难民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比于同年龄的德国儿童,难民儿童处境尤为艰难。

由于
难民很难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所以他们的收入非
常有限,不能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去购买绘本、
玩具等教育必需品,这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对于难民儿童
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同时,难民家庭的住处也极不稳定。

根据联邦统计局
的调查问卷,在来到德国之初,超过70%的难民家庭平均
换过2-4个住处,其中有31.9%的家庭处于合住的状态。

频繁的更换住址导致难民儿童无法固定地去一所幼儿园,
无法快速地融入到和德国儿童共同学习的状态;狭小简陋
的住房条件又使得他们缺乏私人空间和必要的成长空间。

语言障碍是融入德国教育和文化生活最大的挑战。


好的语言能力是传授知识和交流沟通的基础。

由于逗留的
时间相对较短,相比于土生土长的德国儿童来说,难民儿
童语言条件先天不足,他们没有良好的家庭语言氛围,在
幼儿园因为语言障碍也会造成孤立现象,这影响了儿童对
幼儿园的体验,造成心理负担、不愿交流,长期以往会形
成恶循环,影响后面的中小学教育。

同时,语言基础薄弱
的问题还体现在家长上,导致他们信息滞后,根据巴伐利
亚州国家早期教育机构2018年的项目报告,甚至有76.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关
探索
理论版
189
的家庭不知道为子女申请就读幼儿园。

即使上了幼儿园,难民家庭父母也认为开始的交流十分困难。

报告显示,81.8%的幼儿园表明难民儿童家长不具备良好的德语沟通能力,同时85.4%的幼儿园认为难民家庭不能很好地理解德国的教育体制和政策。

除此以外,难民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意味着他们不能给孩子提供有力的文化教育支持,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教育中做出合适的 选择。

(二)从幼托机构的角度
1.分配不均。

难民家庭为子女选择幼托机构时会考虑离家距离,他们首先会选择较近的幼托机构。

难民家庭大都没有汽车,若是幼托机构距离较远或者没有方便的公用交通工具直达,则一般不会受到青睐。

根据巴伐利亚州的数据,离难民住处较近的幼托机构中难民儿童的比例为68.6%,而较远的则为25.3%。

这个结果表明离难民住处近的幼托机构承担了较重的教育任务,不管从师资压力上还是从看护质量上,招收难民儿童较多的机构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数据上看,招收难民儿童的幼托机构儿童总人数为76人,不招收的则为57人,少了近20人,这也表明招收难民儿童的机构需要有较大的规模和足够的师资。

2.资源紧张。

在国家早期教育机构的问卷调查中,专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的难民儿童被幼托机构所录取,分析其主要原因: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和足够的教育资源,以致于大约20%机构直接拒绝接收难民儿童。

现阶段,在人员配置上,96.1%幼托机构需要专门的翻译,91.8%认为专业的难民问题顾问很重要,82.4%需要照顾难民儿童经验的教师,79.9%认为欠缺儿童心理专家。

根据在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他们认为教师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进行培训,如掌握难民儿童的母语(重要度36.4%),具备和儿童的理解沟通能力(重要度37.2%),熟知儿童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重要度42.5%),理解认同文化的多元性(重要度51.4%),具备与父母的协调性和沟通能力(重要度66.2%),以及拥有对儿童心理压力的疏导能力(重要度77.1%)。

因此,幼托机构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组织专业培训,委派专家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尽可能使教师能快速提升技能,获取相应知识,适应新的教学对象。

3.准备欠缺。

通常,幼托机构接收儿童不需要进行特殊准备,因为专业机构都配备了足够的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专业教育经验。

但是在接收难民儿童时,大多幼托机构表示面临着新的挑战,它们担心自身的教学能力是否能满足难民儿童以及所有人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教育质量。

事实上,有40% 的机构表示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缓冲时间。

而其余有所准备的机构中,有48.8%的机构只是阅读了相关的专业书籍,2
4.6%则参加了一些报告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在难民儿童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师既要联系协调家长,又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只有8.3%的幼托机构教师掌握除了德语以外的第二门语言,这说明幼托机构在语
言交流准备上非常不充分。

总体而言,超过半数的机构认为自身没有做好准备迎接照顾难民儿童。

(三)从国家的角度
德国的移民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小学以后的学龄儿童,各州对于难民青少年的义务教育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学前教育并没有纳入其中。

这需要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

儿童学前教育不仅是家庭本身、幼托机构的责任,更需要国家的资助。

超过90%的幼儿园急需难民家庭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心理建设等信息,这不是仅靠老师和机构本身可以知悉的。

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网络体系,协助机构调查搜寻相应材料,比如协调当地的难民机构提供相应材料。

最为关键的是,不管是师资培训、扩大规模还是体系完善都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国家需要提供经济保障。

同时,由于国际形势持续动荡,难民人口不断增长,政府出于经济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缩紧政策,但是通过其他渠道入境的非法难民不在少数,他们没有通过官方的途径提出申请,这些难民儿童的教育应该何去何从?非法移民儿童的教育政策有待完善。

三、难民背景下的新策略
为了社会稳定、文化融合,改善难民家庭的生活状况,维护教育的公平性,联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势政策:
(一)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研究
BMBF(联邦教研部)制定研究计划、改革措施,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广泛的教育调查研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新生力量的成长、推进国际交流、改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推广教育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学前教育也包含在内。

广泛的调研保障了难民教育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此外,联邦政府不仅关注政策的制定,也重视实施的效果。

BMBF 每两年都会委托教育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机构组成独立的专家组编撰“德国教育报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教育调查评估和科学分析,总结难民教育实施的效果和不足,查找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

(二)优化幼托机构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为了维护教育的公平性,联邦政府认为所有儿童都应受益于良好的教育体系,当然也包括难民儿童。

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联邦政府推出了两大项目:“Sprach-Kitas (语言幼儿园)”和“Kita-Einstieg(进入幼儿园)”。

Sprach-Kitas(语言幼儿园)的口号是“语言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人们通过语言与人沟通,获取知识。

研究表明,语言对基础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对于来自难民家庭的儿童尤其如此。

该项目旨在帮助对语言有特殊需求的幼托机构,特别是难民儿童较多的机构。

除了语言教育外,它还涵盖了包容性教育和与家庭合作等任务。

2016年一月该项目正式启动,自17年起每年增加资金投入1.5亿,16年至20年总共投入十亿欧元。

在此期间,该项目可增加设立7000余个教师岗位,为学前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幼托机构的教师会得到专家的指导,他们为整个团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关
探索理论版
190提供建议、陪伴和支持,以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教育;此外,
该项目还分配有额外的专家,全过程监控教育质量。

2017年4月联邦政府启动了“Kita-Einstieg(进入
幼儿园):建立早期教育的桥梁”项目。

该项目主要针对
还没有上过幼托机构的儿童,特别是难民儿童,为他们提
供公平的机会,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快速学习德语,以便
沟通;同时该项目也可帮助具有难民背景的教师进入幼儿
园实习。

从2017年到2020年该项目将在大约150个地方
试点,建立互助网络体系,协调幼托中心和社区管理中心,
为其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

在教育部门的密切监管下,接收难民儿童的幼托机构
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修改教案,撰写多语种的绘本,改
编游戏,增加师资,家访等等,难民儿童的学前教育日趋
完善。

(三)增强难民儿童的阅读能力
继2015-2018难民儿童阅读计划之后,德国教育
研究部又在2018年十月继续推进“Lesen bringt uns
weiter. Lesestart für Flüchtlingskinder(阅读带领
我们前进——难民儿童阅读计划)”项目,该项目会持续
到2021年九月。

目标群体为学龄前的难民儿童和家庭,
主要目标是服务他们阅读和讲述故事,促使他们翻开书本、
学习德语、融入文化。

这些儿童会收到阅读启航套装,包
括一个布袋子、图画书和给父母的多语种宣传单。

同时,
当地的难民儿童游戏室还会配有一个多媒体盒,包含有45
套书和游戏,可供孩子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玩耍、学习。

这些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研讨会、网络会议等进行专业培训,
制定指导方案,希望能寓教于乐,大大提升孩子们阅读的
兴趣,促使他们学好语言和文化。

(四)重视难民家庭的“融入课程”
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
关键。

而语言学习又是难民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

语言障
碍是难民家庭面临的最大困境,难民家庭德语能力不足,
既不能融入劳务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压
力,也不能帮助子女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联邦政府特
别重视难民的德语培训计划,而且强调难民儿童的父母更
有必要参与“Integrationskurs für Eltern(给父母的
融入课程)”,提升语言水平,以期辅导子女融入德国社会。

参考文献:
[1]杨琴,.徐辉..德国移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新趋势[J]..重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2).
[2]Bundesamt.für.Migration.und.Flüchtlinge..Aktuelle.Zahlen[R]..Nürnberg:.Bundesamt.für.Migration.und.Flüchtlinge,.2019.
[3]Bundesministerium.für.Bildung.und.Forschung..Bildung.in.Deutschland..Bildungsbericht.2018[R]..Bielefeld:.wbv.Publikation,.
2018..S..74.
[4]Lechner,.Claudia;.Huber,.Anna..Ankommen.nach.der.Flucht..Die.Sicht.begleiteter.und.unbegleiteter.junger.Geflüchteter.auf.ihre.
Lebenslagen.in.Deutschland[M]..München:.Deutsches.Jugendinstitut,.2015.
[5]Bundesamt.für.Migration.und.Flüchtlinge..BAMF-Kurzanalyse..Ankommen.im.deutschen.Bildungssystem[R]..Nürnberg:.
Bundesamt.für.Migration.und.Flüchtlinge,.2019.
[6]Lotenz,.Sigrid;.Wertfein,.Monika..Flüchtlingskinder.in.Kindertageseinrichtungen[R]..München:.Staatsinstitut.für.
Frühpädagogik,2018..S..25.
[7]Lotenz,.Sigrid;.Wertfein,.Monika..Flüchtlingskinder.in.Kindertageseinrichtungen[R]..München:.Staatsinstitut.für.
Frühpädagogik,2018..S..15.
[8]Lotenz,.Sigrid;.Wertfein,.Monika..Flüchtlingskinder.in.Kindertageseinrichtungen[R]..München:.Staatsinstitut.für.
Frühpädagogik,2018..S..43.
[9]Bundesministerium.für.Familien,.Senioren,.Frauen.und.Jugend..Bundesprogramm.Sprach-Kitas[EB/OL].[2019-07-12].https://
sprach-kitas.fruehe-chancen.de/programm/ueber-das-programm/
[10]Bundesministerium.für.Bildung.und.Forschung.Lesestart.für.Flüchtlingskinder[EB/OL].[2019-07-12]..https://www.lesestart-
fuer-fluechtlingskinder.de/program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