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桑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桑葚




桑树上结的果子,学名桑葚。

在老家,人们更直观地叫桑果子。

在当今注重养生的人们看来,这可是地道的绿色食品了。

我自小就享用这种绿色食物。

那时可没有什么营养观念,恰是因为物质的匮乏,只能摘野果子来果腹罢了。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养着蚕,蚕宝宝要吃新鲜的桑叶。

它那个富足的待遇比当时为"人宝宝"的我要宽裕多了。

采摘桑叶是孩子们都抢着去做的劳动。

并非是多么勤快,"馋虫"早就被桑树上结的果子勾引去了。

树上果子还是硬梆梆地泛青红色,一口下去酸涩得呲牙咧嘴,手却不自禁地去摘来往嘴里送。

无怪乎人们形容少年是青涩的样子,如这青红色的果子一般,在成熟之前总是充满未知的诱惑和莫名地冲动。

直到晚春初夏,在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桑树上的果子魔法般地化成如紫色的"蚕″。

那入口即化的甘甜,让你欲罢不能,诱得人是双脚都无法挪动了。

《世说新语》有言“桑葚甘香,鸱鹗革响”,你看久远的先人是怎么称赞桑葚之美的,说那最凶猛的鸟儿吃了桑葚,声音都会变得婉转动听。

桑葚
这个季节,便是孩童们最开心的日子,桑树枝上成了他们狂欢的
乐园。

有道是:"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

要想吃到又大又甜的果子,孩童们早已熟谙此道,就是爬高树。

高枝上的果子阳光普照得最充分,养分也就最充实,果肉更肥美。

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和人类向往往"高处走",如出一辙。

“黄栗留鸣桑葚美”,伴着黄鹂鸟的欢鸣声,三五成群孩童结伴来到果树下。

捷足先登的顽童如猿猴般敏捷,游走在桑树枝杈上,贪婪着那最圆润的果子。

弱小的邻家小妹们只能在树底下等着"猿猴"踩动树枝而落下的"桑葚雨",小鸡啄米似地连泥带果往嘴里送。

桑葚
风卷残云般扫荡后,拍拍圆鼓鼓的肚子,抓着树枝荡个秋千就哧溜落到地上,摔倒跌破皮是常事。

桑树枝皮实不容易折断,常吃桑葚果的孩子更皮实,爬起后揉揉痛处就又蹦跶起来了。

只是那衣服上,脸上,手上被桑葚汁染成的花色,回到家不免又是一顿棍棒伺候。

饶是如此,只要果子不下市,再严厉的父母也是栓不住顽童那躁动的心。

人的味蕾,其实比心更敏感更柔软的器官,它永远忠于最原始和最深刻的烙印。

无论将来走多远,身在何境,那童年的水乡山野,故乡的美好,最终都粘贴在味觉的记忆上。

故乡的桑葚甜如蜜
此时,老家桑果树冠的绿叶丛中挂着如垂红荔枝般的桑葚,鸟儿们在竟相鸣叫着:桑葚熟了。

此刻,迎着故乡飘来阵阵果香一路寻味而来的旧人,正驻足在当年的桑果树下。

老树依旧那么茂盛,而昔日的黄童儿今已是年近六十发苍苍的容颜,更是没了当年上树的冲动。

岁月的沧桑刻在脸上的皱纹,就如那老树上缠满一圈圈坎坎坷坷的年轮。

摘桑葚其实是个引子。

有道是:"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已知"。

故乡的美味,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一种回味,一种特别的乡愁。

怀念那童年的家乡与田园放飞,无忧无虑在桑果树上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柯春林,自由职业者,池州市暨贵池区作协会员。

喜散文,作品发表于报刊及美文公众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