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
命题人:赵健莉审题人:王正彦
(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粗犷./旷.野累.赘/硕果累累
..混.水摸鱼/混.为一谈
B.执拗./拗.口匀称./称.心如意发.奋图强/令人发.指
C.并蒂./缔.造禁.闭/情不自禁.晕.头转向/眼晕.不已
D.星宿./几宿.几.何/窗明几.净差.强人意/参差.不齐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分)
A.分岐推祟必竟边脚料名门旺族
B.脉博诋毁奋慨笑嬉嬉人声鼎沸
C.简练欹斜焦燥哈蜜瓜怦怦直跳
D.确凿云宵亲睐一霎那关怀倍至
3.古诗文默写(8分)
(1),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和想象手法抒发对友人关切思念的是,。

(3)《观沧海》中统领全诗展示诗人登山临海的勃勃英姿的一句是:,。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大海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2)《西游记》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5.请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4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
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

6.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某校开展了“豫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

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8分)
【材料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

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

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豫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

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豫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京豫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

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豫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
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

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

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1)请你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分)
(2)在宣传周里,为庆祝“豫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豫剧”。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豫剧的三大特性。

(3分)
(3)班级准备召开“了解豫剧,热爱国粹”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母亲的橙皮
李芝桂
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

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

如果客人留下来吃客饭,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

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支出去。

此时,我们尽管脸上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知道,客人吃完走后,会有好多剩菜在等着我们,那时的客人多少还有些传统的做派,荤菜一般比较斯文,个别主菜甚至纹丝不动。

至于点心,虽然母亲会抢在我们进家门之前就让它们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偶尔,母亲也会很体贴地给我们每人留下一两块。

这是很馋人的,尤其是橙皮。

橙皮是一味乡间点心,一味用柚子皮晒制的甜点心。

在赣西山区,柚子俗称橙子,
柚子皮自然也就相应地被唤作橙皮。

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

曾见母亲忙碌它的过程:取来尚未成熟的柚子,剖开,切成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大锅中加水,放入铜钱铜镜之类的铜器和新鲜竹叶,煮沸,捞出,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滤干后,倒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汇糖”,然后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出,在晒盘中摊匀,不重叠,上覆干净的白纱巾,防虫透气,于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再放入糖水中“汇糖”,如此,反复两三次,即大功告成。

母亲藏东西很有一套,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有一年,母亲准备待客时,居然发现她晒制并藏好的橙皮凭空少了一半。

经过母亲的逐个审问,最终,三弟不但饿了一餐饭,还挨了一顿皮肉之苦。

原来三弟竟然好几次贴着屋梁摸进了二楼的仓房里,寻到了母亲藏橙皮的瓷瓮。

他一次拿几块,竟不知不觉弄去了大半。

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清楚他究竟躲在哪儿吃的,他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居然都没有发现。

母亲后来讲:“我打他倒不全是为了这几块橙皮。

他吃独食不说,万一掉下来摔成残疾可怎么办?得让他长点记性。


在莲花、永新诸县的乡间,曾经,晒制点心是很有传统的,尤其是家里碰到嫁女的年份。

有些比较讲究的人家,晒制的点心,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很多乡间水果、菜蔬都可以晒制成美味的点心,如梨子、西瓜、茄子、冬瓜、南瓜、辣椒、豆角、豆子……五花八门。

新娘待客摆果盘,从早摆到晚,一拨客人一个花式,可以不重样。

当然,我母亲晒橙皮,倒不是为了嫁女。

她的目的,除了待客之需,更多的似乎还是为了堵住我
们四兄弟的馋嘴,免得出去给她“丢人现眼”。

我们每次出门走亲戚,母亲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一番:“吃饭夹菜,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夹自己面前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翻菜,有些人家菜碗上面是肉菜,下面可能全是萝卜、骨头什么的,你一翻,人家的面子往哪搁?还有点心,拿点瓜子、花生意思意思就行了,橙皮、糖果这些好点心不要去动,人家可能就弄了一点来摆摆样子,你们下手不知轻重,人家往下招待其他客人怎么办呢?”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

只是,她怎么也不会料到,她那些曾经视若宝贝东藏西藏的橙皮,而今,竟会在果盘中闲得湿软。

“她们是不是嫌我老人家不干净,我每次都洗了手的。

”母亲有些伤感、委屈。

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不小了。

每年,母亲依然会亲手晒制一些橙皮。

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

只是,小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礼貌性地接过后,有的直接放回了果盘,有的咬几口又放下了,有的甚至趁她不注意丢进了垃圾箱。

母亲期待的那种欢悦争抢场景始终没有出现。

母亲甚至不得不求援似的将橙皮塞到我手里,叮嘱我吃掉。

而我却一片都难得完整地吃完。

虽说,细品之下,橙皮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淡淡的柚子香和一丝隐隐的微微的辣意,但那甜味卻似乎浓得化不开,甜得“腻心”。

如此几年,有一次,母亲终于有些负气地对我讲:“这么好的东西,你们都不吃,真是吃惯了嘴,下一年我不晒了!”
我愣了一下,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母亲说到做到,她如今竟真的不再花那个闲工夫去晒什么橙皮了。

其实,我早就隐约感到,母亲的橙皮已如这眼下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虽说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浸满了甜蜜,甜得让人在梦里都会有口水和泪水。

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

这无关感情,却关乎生活,仅此而已。

7.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4分)
8.文章以“母亲的橙皮”作标题有何妙处?(4分)
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三弟偷吃橙皮”的作用。

(4分)
10.为什么“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请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12分)
老妪
梁晓声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

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

儿子要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

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

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

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

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

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

但是咱们不要了。

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

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

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

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在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1.请将“我”与老妪之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分)
(1)→(2) →老妪久候还钱
1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3.画线句子在文章中出现两次,有何妙处?(2分)
14.如何理解“我”是“活在好人边上的人”这句话的含义?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二)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选自《泰伯》)
注:①犯:冒犯。

②校:通“较”,计较③吾友:指颜回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温故.而知新故:学过的知识
B.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C.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D.三军可夺.帅夺:夺取
16.把文段(一)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7.语段(一)中两个加点“乐”的含义相同吗?他们为什么而乐?(2分)
18.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概括颜回身上的“仁德”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任选一点写出你的启示。

(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用自己的话描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展现的画面。

(2分)
20.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分)
四、作文。

(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少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

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以“_______,其实我懂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泰戈尔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