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藏在哪里了(精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教案:藏在哪里了(精选3篇)
:藏在哪里了篇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着特征。

2.大胆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能和同伴一起参加游戏,体验集体游戏“捉迷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角色胸卡若干;
3.画有背景的小伞五把。

活动过程:
1.引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东西,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喜欢玩游戏,他们呀最喜欢玩捉迷藏了。

”“捉迷藏怎么玩的?”2.出示PPT,和孩子一起讲述故事。

A.教师出示封面,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动物的特征以及数量。

教师:“你们看,好多动物都来捉迷藏了,你们认识他们吗?”(引导孩子简单讲述动物特征)教师:“来了几个动物呀?”“我们从小松鼠开始数……”
B.出示小狐狸蒙起眼睛的画面。

教师:“小狐狸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那其他小动物干什么去了?”教师播放音乐:“那我们一起学学狐狸的样子把眼睛蒙起来一起数3、
2、1。


C.寻找动物朋友。

(1)教师出示小兔躲起的图片:“看,小狐狸找到了谁?”(幼儿猜测)“你怎么知道是小兔。

”(引导孩子说出小兔特征)“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导孩子说出方位)“那我们一起叫小兔出来吧。

”(引导孩子大胆讲述)
(2)教师出示小兔出来的图片,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师出示小松鼠、小鸭、大象的图片,教师:“小狐狸还找到了谁?”教师根据孩子说的答案,教师引导孩子分别回答:“你怎么知道是?”“他躲在哪里了?”“那我们一起叫他出来吧。


(4)教师帮助孩子回忆找到的小动物,教师:“刚才小狐狸找到了小兔、小松鼠、小鸭、大象,还有谁没有找到?”“小鹿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找找。

”(引导孩子一起喊小鹿)教师:“小狐狸很快能找到小兔、小鸭、大象他们,为什么找不到小鹿呢?”(追问:小鹿躲到哪里去了?他的角露出来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小动物把小鹿的角当成了什么?)
教师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他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他。


2.游戏:捉迷藏教师挂好胸卡:“今天我们也来捉迷藏,看我是谁呀?”(小狐狸,教师:红红的狐狸)教师:“那你们也去找一个胸卡自己挂好,看看你是谁?”教师出示小伞:“看这是哪里?”
(1)游戏开始……(教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躲在哪里了,并和教师一起去找同伴。


(2)第二遍游戏,要求孩子躲在和刚才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反思:
我在选择活动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多媒体教学与学科的整合,让多媒体教学充分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在本次活动中这方面做的较好。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够自信、不够大胆。

因此设计本次活动是为了给予孩子创设一个乐于和易于的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观察动物特征的基础上来进行猜测,让幼儿知道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并发现小班幼儿喜欢动画形象,所以利用flash来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并尝试用“躲在”的句式大胆表现。

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我在这句句式上面做的较好,幼儿也能跟着故事情景积极地学习这句好听的话,课件也达到了这方面的目标。

这次活动非常适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教师也注重本班幼儿的语言
表达能力,整合方面也做的较好。

但是觉得整个活动提升方面做的不够,看了我的标题以后就觉得重点应该放在“方位”,可是我的活动就止步在小动物藏在哪里,注重幼儿学习一句好听的话,而没有把“方位”作为提升给幼儿,课件也可以做一下改动,一个画面里面藏着很多很多的秘密让幼儿去观察,这种方式对幼儿也可以有一些挑战。

小班教案:藏在哪里了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想画面中的动物角色。

2.能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完整地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3.能大胆地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自制讲述操作卡每人一份(动物角色不变,变换不同场景)。

2.幼儿经验准备: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唤起幼儿捉迷藏的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原来,捉迷藏就是有人要藏起来,有人要去找。

二、仔细观察小动物猜拳的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和明确游戏分工
(一)仔细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并大胆判断猜拳的输赢
1.整体感知动物角色。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呢?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2.判断猜拳输赢,明确游戏分工。

提问:你看出来是谁输了吗?为什么?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来仔细地看看他们出的什么?是谁输了呢?
(二)模仿动物猜拳游戏,体验故事情境中的乐趣
三、通过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想谁藏起来了,并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一)观察小兔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起来了,学说短句“谁藏在
哪里了?”
1.观察动物局部特征,猜测谁藏起来了?
提问: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提供讲述支架,在情景中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3.使用追问法,引导幼儿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方法来判断动物角色
提问:你们帮助小狐狸找到小兔,它非常开心。

那为什么小兔这么容易就被找到了?
小结:对,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

(二)观察大象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在这里了,并完整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测谁藏在这里了?
提问:我们又接着来找。

谁藏在这里了?是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2.再次提供讲述支架,引导幼儿自己完整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小结:谁让你把耳朵鼻子都露出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谁了。

(三)观察小松鼠藏起来的画面,猜想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测谁藏在哪里了?
提问:我们继续来找,你还发现谁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是不是呢?
2. 同伴间相互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四)观察小鹿藏起来的画面,能大胆猜测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回忆动物角色,找出还未被找到的动物。

提问:哇!我们已经帮助小狐狸找到哪些小动物啊?(小兔、大象、松鼠)小狐狸都夸你们很会仔细观察。

可是还有一个动物没找到,到底是谁呢?(小鹿)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前面的画面里找到答案。

2.仔细观察整个画面,大胆猜测小鹿藏在哪里了?
提问:你们发现它藏在哪里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是吗?
3.大胆地向老师连贯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连贯讲述捉迷藏的图片,体验讲述的乐趣
(一)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四幅图
1. 整体出示四幅图,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连贯讲述图片。

2. 幼儿自己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大胆连贯地讲述四幅图。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教师请几个幼儿一起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四幅图。

(二)幼儿观察、操作讲述卡片,迁移讲述方法,体验讲述的乐趣
1.幼儿尝试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新情景。

2.教师个别询问,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连贯讲述四幅图:谁藏在哪里了。

3.请幼儿大胆地向老师完整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小班教案:藏在哪里了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2.《藏在哪里了》绘本PPT课件、捉迷藏音乐。

活动重点:
观察画面根据动物特征找到动物。

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幼谈话。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2.导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呀?那谁会和它们一起捉迷藏呢?
(二)解读图画书。

1.观察PPT画面2-7页,感知故事开始部分。

2. 自主阅读图书卡片,能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3. 结合PPT画面8-12页,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谁?它藏在哪里? 可是“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
(三)讲述图画书。

1.教师引导语。

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 师幼随PPT完整讲述故事。

(四)师幼游戏。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谁来藏、谁来找呢?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感知更多小动物的显著特征。

2.组织幼儿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