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和SI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表1 正常人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 A125和SI L-2R含量组别例数CA125(u/ml)SI L-2R(u/ml)
正常人
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癌组35
39
31
2012±513
2211±912
△ 68412±19217
22016±12115
22814±12416
△ 62115±22314
△P<01001(与正常人组比较)
二、C A125和SI L-2R联检对卵巢癌诊断的评价见表2。
表2 C A125和SI L-2R联检对卵巢癌诊断的评价肿瘤标志物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
CA125
SI L-2R
CA125+SI L-2R 86
80
92
9314
8418
8716
8812
8417
9012讨 论
C A125系Bast等人于1983年用卵巢浆液性乳突囊腺癌细胞系OVCa433免疫BA LB/c小鼠经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得到的一株单克隆抗体。
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称为C A125。
在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卵巢癌的诊断,并依据C A125的浓度变化选用化疗药剂的疗程,从而对疾病进行全面监察[1]。
本文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血清C A125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 <01001),其灵敏度为86%,特异性9314%,准确性8812%,说明检测C A125对卵巢的良、恶性肿瘤有鉴别诊断价值。
近年的研究表明[2],SI L-2R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显著地升高,并与病程、疗效和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SI L-2R是存在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血循环中的重要免疫因子[3],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淋巴因子之一,尤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SI L-2R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 01001)。
其升高的机理我们初步分析为:由于癌症患者多伴有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补体水平低下, T、B淋巴细胞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体内异常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表达的MIR-2R经酶作用后释放入血循环中,使SI L-2R含量明显地增高,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多量的SI L-2R释放入血,导致廓清SI L-2R作用减弱,促进血清中SI L-2R水平明显地升高。
血清中SI L-2R作为循环中单个核细胞活性化的一个敏感定量指标,也反映某一组织或液体腔的免疫活性细胞状态。
SI L-2R释放的增多,回封或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清除作用[4]。
本文结果与文献相符。
说明检测SI L-2R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观察和治疗。
本文检测SI L-2R的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418%,准确性8417%,进一步地证实检测SI L-2R 对癌症的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文也观察到应用C A125和SI L-2R联检可以提高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自正主编。
现代医学标记免疫学。
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60
[2]张允平、蔡振友。
G rave’s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及意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6;3(3):172
[3]高任卿、李金平、赵相平,等。
病毒性肝炎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4):48
[4]Renin L A,K urmance,Fritz ME,et al.S 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 and releaned from activated human lym phoid cell in vitro.J Immunol1985; 135(11):3172
(2001年10月19日收稿)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TNF-α和I L-8水平观察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222002) 苏彩女 田小平
据文献报道[1],慢性胃炎病人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胃粘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增多。
白细胞介素-8(I 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均是具有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及内分泌调节等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
本文报道慢性胃炎病人血清T NF-α和I L-8水平,以探讨其致病机制。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35人(男20,女15)。
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年龄20~41岁,平均3516岁。
胃镜组织学检查正常。
HP阴性。
(二)病人组:46人(男28,女18)。
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
全部病例除经临床体征外,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为HP感染的慢性胃炎。
年龄28~51岁,平均4618岁。
二、方法:
(一)T NF-α测定: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由东亚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二)I L-8测定:E LIS A法。
试剂盒由第四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结 果
一、正常人和慢性胃炎患者血清T NF-α和I L-8含量见表1。
—
4
2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第15卷第1期
表1 正常人和慢性胃炎患者血清T NF-α和I L-8含量组别例数T NF-α(μg/L)I L-8(μg/L)
正常人病人组35
46
0192±0123
△ 2146±114
1018±310
1112±218
△P<0101(与正常人组比较)
二、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 NF-α和I L-8含量见表2。
表2 慢性胃炎治疗前后血清T NF-α和I L-8含量
组别例数T NF-α(μg/L)I L-8(μg/L)
治疗前
治疗后2周46
33
2146±114
△ 1128±111
1112±218
1014±213
△P<0105(与治疗前组比较)
讨 论
文献证实[2],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致病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某些毒素有关。
国内文献证实HP产生的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素及某些产物为重要的致病因子。
HP感染时胃粘膜T NF-α和I L-8基因表达增加,HP根除后这些基因表达减低。
有文献指出[3],Vag A阳性菌株产生的空泡毒素其所致炎症组织中存在有高浓度T NF-α和I L-8,上皮细胞内的I L -8产量也增加。
I L-8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在活动性胃炎胃粘膜中可大量增加[4]。
由于I L -8的趋化-激活作用,中性粒细胞在胃粘膜局部聚集并释放出超氧化物毒性自由基,降低粘膜血流量,致胃粘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刺激I L-8和T NF-α的分泌,增加前列腺素E2合成等。
这一系列的生物效应对胃粘膜组织损伤起到了主要作用。
本文测定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I L-8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5),其原因可能是I L-8释出只局限在炎症聚集地,而且红细胞可通过高亲和力的表面受体与I L-8结合,这可能是引起循环血液中I L-8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至于是否有其它原因,尚待研究探讨。
T NF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与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5]。
在正常情况下,适量的T NF对机体的保护反应是必需的,但过量的T NF 则对机体产生损伤反应[6]。
本文检测慢性胃炎患者血T NF -α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101)。
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相比也存在差异(P<0105),这一结果表明,T NF在慢性胃炎的病理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升高原因可能是患者的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的结果。
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影响,尚待探讨。
参考文献
[1]Crabtree J E,Shallcross T M,Heathley RV,et al.Mucosal tum our necro2 sis factor2and interleukin-6in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ass ociated gastritis.G ut1991;32:14735
[2]H oiral M,Azuma T,Itv S,et al.H igh prevailence of neutralizing activity to helicobacter pylori cytoxin in serum of gastric-carcinoma patients.Cancer 1994;56:56
[3]巫协宁。
幽门螺杆菌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临床内科杂志1996;13:4
[4]藤冈利生.幽门螺旋弯曲杆菌.日本医学介绍1996;17:351
[5]Ramila P,E pstein LB,Tum or necrosis factor as an immuno dulactor and mediator of m onocyte cytoxicity induced by itself.Interferor and inter2 leukinge.Nature1986;323:89
[6]梁实。
肿瘤坏死的另一面,促进某些白血病细胞生长作用。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4;21(6):334
(2001年11月4日收稿)
EC L和RI A测定血清FT3,FT4方法学质控及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100730)
赵志英 朱 立 王正华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 A)自1959年美国的Bers on和
Y alow开创以来,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标本用量少等优点,为临床诊断和医学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为了满足临床及早诊断的需求,各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法如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等应运而生,并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FT3、FT4由于不受体内T BG浓度变化的影响,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1]。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 L)和放射免疫分析(RI A)均为体外超微量分析法,一种新方法运用于临床前,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同时用EC L和RI A两种检测法对51例正常人和194例患者血清样品FT3、FT4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种方法的方法学及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和标本:
(一)对象:共检测245例。
正常对照51例(男26,女
25),年龄16~53岁,均为健康体检者,未发现有甲状腺及内分泌方面疾病。
患者194例(男56,女138),年龄14~67岁,为我院核医学科门诊病人,其中甲亢74例,甲亢经131I治疗后甲低者56例,甲亢经131I治疗后甲功正常者64例。
(二)标本:空腹取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立即检测或2~8℃保存3天内检测。
二、方法:
(一)RI A:为标记抗体固相法,试剂盒由上海Orion Diag2 nostics公司提供。
按说明书操作,由芬兰Wallac公司生产的
—
5
2
—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第1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