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董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董川
发表时间:2016-10-18T15:30:08.8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8期作者:董川
[导读] 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进行治疗,将初始的牵引重量控制在4kg,然后再以患者的耐受力为依据,合理调整牵引重力。

(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

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中药内服;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95-02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100例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39.5±2.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9.6±2.6)岁。

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其用作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进行治疗,将初始的牵引重量控制在4kg,然后再以患者的耐受力为依据,合理调整牵引重力,单次牵引的最大重量要控制在8kg,每次牵引的时间为三十分钟,每天进行一次牵引治疗,患者连续接受十五天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中医骨伤手法具体为:治疗者对患者的肩颈部两侧肌肉以及背部肌肉采用拇指按揉的方式进行按压,持续时间为十分钟,与此同时,要采用点穴手法按揉患者的风池穴双侧,持续一分钟。

对患者的体重进行借助,采用牵引方法进行治疗,持续一分钟,嘱咐患者将肩颈部肌肉放松之后,协助其取头低前屈体位,治疗者将患者的下颌部采用前臂与手肘部进行固定,引导患者向一侧进行旋转,然后采用另一个拇指对患者的颈椎棘突下对侧位置进行按压,患者将颈部充分放松之后,采用双手进行配合,将其进行反向旋转提拉,直到听到弹响声,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其另外一侧进行治疗,以上所有手法每天一次。

中药内服方案具体为天麻钩藤饮,具体药方为:生姜6g,大枣6g,炙甘草6g,天麻10g,钩藤10g,陈皮10g,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芪10g,茯苓10g,山栀10g,牛膝10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

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如果患者属于疼痛者,则需加桑枝10g,黄姜10g;如果患者属于面红者,则需加野菊花10g;如果患者属于眩晕者,则需加生牡蛎30g,生龙骨30g。

以上所有用药患者用水煎服,取汁200ml,分成早晚两次口服,连续进行十五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其评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消失,肢体、颈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肢体、颈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

客观对照分析两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0.05)。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χ2=18.28,P<0.05)。

3.讨论
在骨科疾病中,颈椎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的发病原因在于患者颈椎出现了退行性病变,或者因为无菌性炎症以及软组织痉挛等原因使得患者的颈椎功能受损[1]。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2]。

我国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为“眩晕”的范畴,主要是因为肝肾亏虚、颈部肌肉劳损以及静脉缺氧等原因造成的,中医骨伤手法能够将患者的颈背部肌肉充分放松,对其局部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将患者肌肉痉挛症状逐步缓解,对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消炎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

由此可知,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洪潭,张勇.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103-103,104.D
[2]吴会平.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30):207.
[3]高礼民.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125-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