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医学资格考试必记必背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休克
第一节概论
★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占总循环量20%。
1.微循环收缩期
休克早期,可引起心跳加快、皮肤、骨骼肌和肝、脾、胃肠的小血管收缩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
微循环“只出不进”。
2.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内“只进不出”,此时微循环的特点是广泛扩张,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
3.微循环衰竭期
并发DIC。
▲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脉压差小、尿量减少等。
2.休克抑制期
休克的监测
通过监测不但可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一)一般监测
1.精神状态
2.皮肤温度、色泽
3.血压
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
通常认为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征象。
4.脉率
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
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5.尿量
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二)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CVP) CVP的正常值为0.49~0.98kPa(5~lOcmH20)。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4.动脉血气分析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监测有助干估计休克及复苏的变化趋势。
正常值为1~1.5mmol/L,危重病人允许到2mmol/L。
▲治疗
1.一般紧急治疗
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
2.补充血容量
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3.积极处理原发病
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又能改善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血流灌注。
6.血管收缩剂
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等。
7.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皮质类固醇可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较严重的休克。
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
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
治疗
(一)补充血容量
若血红蛋白浓度大于100g/L可不必输血;低于70g/L可输浓缩红细胞;在70~lOOg/L时,可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其他器官功能来决定是否输红细胞;急性失血量超过总量的30%可输全血。
(二)止血
治疗:
1.补充血容量
以平衡液为主,适当补以胶体液、血浆、全血。
全程监测CVP。
2.控制感染
应用抗生素、处理原发病灶。
3.纠正酸碱平衡
早期即有严重酸中毒。
4.心血管活性药物
在扩容之后,适当应用山莨菪碱、多巴胺等以兴奋a为主,兼有轻度兴奋B手受体的血管扩张剂。
5.CAs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稳定溶酶体,缓解SIRS,<48h。
6.营养支持、DIC处理、MODS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