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珍爱我们的生命(2)(2)》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
壱、【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一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弐、【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主题是“珍爱我们的生命”,它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与第二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学生在学完第九课第一二框后会对生命有重新的认识。
因此,本课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设计理念,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提高珍爱生命的能力。
参、【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由于基本路线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体会生命的宝贵,增强珍爱生命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网络查询、救护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习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常识。
2、能力方面:
开展经验共享、安全演练等活动,逐步提高本领,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搜集与交流生活中自救自护的案列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自救自护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是本课的难点。
1、“日常生活自我爱护,危险境遇自救逃生”是本课的重点。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搜集材料
教师准备:搜集典型事例,制作课件。
七、【教学模式和手段】
教学模式: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共同分析-建构新知-实践导行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板书结合
八、【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环节:开头以PPT 的形式展示了汶川大地震中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发学生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思考。
设计意图:利用图文作品,引发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合作探究一:日常生活自我爱护
设计环节:(一)感悟格言。
引领学生感悟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二)利用学生自己参加的防震防火演练,让学生知道防震防火知识,增强自我救护的知识和能力,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本知识点。
(三)关注法律知识。
明白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是最有效的途径。
设计意图:问题要求,引发学生自学知识,通过一步步探究问题的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合作解决难题,构建新知;
2、活动探究二:危险境遇自救逃生
设计环节:(一)感知大数据。
让学生明白意外伤害是造成中学生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二)播放视频:小黄帽在地震中自救逃生的视频,让学生增强防震抗震知识,带着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学习本知识点。
(三)测一测。
利用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讨论话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该知识点。
(四)身临其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模拟打报警电话的情景,让珍爱生命的意识指导行为。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要求,引发学生自学知识,通过一步步探究问题的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合作解决难题,构建新知;
3、活动探究三:危险境遇自救逃生
设计环节:带着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学习本知识点。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要求,引发学生自学知识,通过一步步探究问题的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合作解决难题,构建新知;
三、回归生活,实践导行
设计环节1:走出课堂,拓展探究
设计意图:将思品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完善学科探究作业,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从而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