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乡亲们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
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 内容深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文以古井为线索,选择有关材料,表面上讲古井,实际上是赞扬具有古井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①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②理解课文开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和结尾“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意思。
因为这两句较难理解,所以我又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以读带讲法,品读感悟法,自读自悟法,体验文章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
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如何把古井和人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谈谈古井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然后抓住重点句子“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通
过阅读课文,谈体会,了解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如何陶冶乡亲
们的品格的。
最后理解“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
儿女”的含义,并与课文最后一句话联系起来合成一句话,加深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了主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人就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
三、说学法b5E2RGbCAP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1. 品读法《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这篇
课文写的是故乡的一口古井,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文字优美,故事生动而感人。
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p1EanqFDPw
2 畅谈感悟与体验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古井》这篇文章感情色彩浓厚。
在阅读中学生肯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DXDiTa9E3d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语: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而流的小溪,勤劳而又朴实的村民在田里辛勤地劳作:耕田、插秧、收割。
在村东头的大树下,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凉可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记忆的脚步走进他的家乡,听那口古井给我们讲述
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RTCrpUDGiT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村美景(二)初读课文,想想古井古井在自己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感悟古井与乡亲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1 出示句子: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5PCzVD7HxA
2 思考:从课文当中哪些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3 自读课文指名说。
4 品读第二段,学生畅谈感受和体验。
5 过渡:古井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无私奉献)古井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乡亲们也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
jLBHrnAILg
6 学习3、4 、5 段,了解乡亲们是怎样帮助两位有困难的老人,感受乡亲的善良、无私奉献。
(四)总结升华,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1 过渡: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用它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他们懂得应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所以古井被亲切的称为“一位温情的母亲”。
xHAQX74J0X
2 出示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3 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把这句话与课文最后一句话合成一句话。
古井像(),不仅(),还()。
5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6布置作业: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
老师推荐两篇:《白杨礼赞》《荔枝蜜》,
再次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