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周天红作品精选精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天红作品精选精练
碗匠和他的碗
周天红
烂泥田,一个村子最响亮的事儿就是烧碗了。

烂泥田村子口一大块田,那泥巴,扶墙抹墙不行,真的是烂得扶不上墙了。

栽秧种谷也不行,栽了秧,不走根,反倒要烂根,没得收成。

那泥巴,就适合做碗烧碗。

泥质沙细,糗性好,水质也好,捏成碗坯子,放到窑上一烧,轻轻一敲就能听见当当当的清脆响声。

那釉质那花纹那造型,一看就是好货色呀。

八爷是村子里最好的碗匠。

八爷拿捏碗坯子,那是村子里最快的。

八爷烧出的碗,那更是一绝。

造型,釉色,图案,那都是没得挑。

能在碗边碗底上搞出花花草草,有鱼有鸟,有人物有动物,买主点着要什么他就能给你烧制出什么。

做大寿的能给你烧出老寿星图,结婚办喜事儿的能在上面烧出鸳鸯,外出发财回家造新房的能在上面烧出财神爷,那些图案活灵活现,逼真得惊人。

有的人端起碗吃饭时,都只顾着欣赏,翻来翻去地看,碗里的东西打倒了全然不知道。

八爷烧碗的手艺,那是跟着他师傅学的,足足学了三年,他师傅才把最关键那点儿真本事传给了他。

师傅传授真本事时,只给八爷提了一个要求:留在他身边!
师傅对八爷说,我一辈子教了数不清的徒弟,学了手艺,都跑出去闯荡了,没有一个能留下来的,其实,他们都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学到真本事。

如果你一直留下来,我就把最关键最实在的那点儿本事传给你!
八爷说话算话,一直留在师傅身边,烧碗。

直到师傅去世,他都没有离开过烂泥田。

八爷也讲究。

无论是进门上货的还是收藏老玩意的,还是专门进屋看热闹的,八爷准抽出时间,把烧碗识货的道理和方法一五一十地给你介绍个明白,最后还问上一句,懂起没有?如果你摆脑壳说没听懂,他会继续给你说道说道,直到让你听真了为止。

八爷这热情,生意当然好做了。

八爷制碗烧碗的手艺是一绝,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的,每天上门进货的客商络绎不绝。

这些年下来,八爷的房屋都翻新三回了,可他家里自己用的碗却还是老样子。

八爷家的碗也是一大特色,没一个好碗,要么是歪的,要么是缺的,要么是花样图案烧残了的,全是歪瓜裂枣的残存货。

碗匠家里用烂碗怪碗,是八爷用不起好碗吗?不是,成天满屋满仓库都是上等的好碗呢,
随便用都没问题。

是八爷缺心眼儿吗?不会哟,单凭他制碗烧碗的手艺,就知道他是个一等一的聪明人。

是八爷脾气怪吗?肯定不是,你看有人进门,不管晴天阴天还是雨天,八爷都是一脸的笑呢。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烧碗的同行不明白,村里人不明白,来进货买碗的人不明白,就是八爷家的二娃更不明白。

二娃是什么人哟,走州下府,啥事情没见过。

这些年,二娃靠着倒腾他老爹八爷烧的碗,那是发财了,在县城里有五间门市一个大仓库,小轿车都换了好几辆,不是八爷吼着,差点把老婆都换了。

二娃是村子里第一个去过北京首都的。

就单是他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照的那张相片拿回村子,一整个村子的人围着看了半下午还舍不得离去,直到天发黑人才小步小步地散了。

多大个事儿呀,进个京城,村里人念谈了大半年。

八爷家吃饭喝酒用的那些怪头怪脑的碗,那也是村里人的大事儿,没有人不念谈的。

八爷说,二娃呀,你不懂?你真不懂?
二娃摇摇头。

八爷端起那歪边子的酒碗,喝了一大口酒,说,二娃呀,你看看这个碗,要不是它是个歪边子的残缺货,它还能是我的酒碗?八年了,还是我的酒碗。

二娃听了老爹的话,好像更糊涂了。

八爷看了二娃一眼,继续说,碗匠手里的好碗,最终都不是自己的,留不住呀。

就像你和你哥。

你哥虽然老实甚至有点笨,可他就像一个我烧坏了的碗,能留在我身边呀。

你从小聪明,是只好碗,可你成天在外漂来荡去的,有个大事儿小事儿的,我能靠得上你?
二娃这下听明白了,一屁股坐在屋前的门槛上,半天站不起身来。

这一下子,二娃清楚地记起,自己已经两年零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第1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带有口语化和方言的味道,例如个别句子末尾的语气词,以及“没得收成”等类似表述,读起来亲切自然,而又不乏真情。

B.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通过设置悬念,例如刻意渲染八爷自己碗的各种缺陷以及村里人的谈论,为的是将八爷的碗与二娃进行对照。

C.八爷的师父以“留在自己身边”为条件,答应把最关键最实在的本事传给八爷,一方面体现了师父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他自私的性格。

D.小说结尾写二娃“已经两年零三个月零五天没有回家了”,说明家庭和亲人在他心中
是有一定地位的,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悔恨之情。

2.小说中的八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

(6分)
3.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人生哲理?结合自己的经历或阅读经验简要说明。

(6分)
1.答案:C
2.答案:(6分)
①耐心诚恳。

八爷听从师父的教诲,一直留在师父身边,终于学到了烧碗的真本事。

②技艺高超,待客诚信。

八爷根据不同人的需要烧制不同的碗,同时又给顾客耐心讲解。

③处世精明,有慈父情怀。

他放手让二娃去闯荡,但又期望儿子们能够多回家,可谓用心良苦。

(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的答案,也应酌情得分。

)
3.答案:(6分)
①“愚”和“智”是相对的,表面的“愚”实则为“智”,所谓“大智若愚”。

②残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丽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人和物。

每个人、每件物品都会有缺点,有缺陷,但自己加以珍爱,就会成为自己的,成为美丽的事物。

③事物总有两面性,存在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结合自己的阅历,略。

(开放性的试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每条人生哲理得2分。

如果考生没有结合自己的阅历或阅读经验,最多只能得4分。

)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

九爷要砸茶壶。

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

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

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

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

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

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

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

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

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

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

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

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

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

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

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

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

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

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

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

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

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

九爷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

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

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

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

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

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

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

他回到山茶湾,成天闷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像瘫了一样。

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

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

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李大才摇了摇头。

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

”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

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

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

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

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年3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对茶壶特征及诸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相关描写,从侧面突
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B.众人先后来观赏那把宝贝茶壶时,九爷聊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这使得九爷的心理发生了
变化,即由开始的得意到最终的厌烦。

C.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壶”不仅是一种品茶器具,更是一种代表着传统手艺传承有序的物
象,而“砸壶”的出现会导致传统手艺的失传。

D.小说中无论是塑造群体形象,如进山的老板、亲戚等,还是塑造个体形象,如九爷、李
大才等,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引人思考。

5.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6分)
6.小说后半部分有关李大才的情节可否删去?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明理由。

(4分)
4.C
5.(1)山茶湾盛产上乘的制壶原料,如今还留有官窑遗址,这说明有关烧窑制壶的历史
久远和底蕴丰厚;(2)九爷祖上几代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手艺精湛;(3)九爷静心专研,刻苦用功,精益求精。

(每点3分)
6.(结论1分,分析3分)
观点一:可以删去。

①从小说的情节来说,删去有关李大才的情节并不影响小说情节的完整,小说在九爷砸壶的细节中收尾,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并照应小说开头“九爷要砸茶壶”一事(或首尾照应)。

②从小说的形象刻画来说,受盛名之累的九爷形象并不会受到影响,使其能自觉反省并摆脱困境的特征更加突出。

③从小说的主旨表达来说,小说借助九爷在外界的诱惑(如金钱、赞誉等)或干扰面前选择砸壶的情节来揭示心静对一个手艺人重要性这一主旨;将其删去后,主旨表达则更加集中、鲜明。

观点二:不可以删去。

①从小说的情节来说,李大才的情节是对小说情节的重要补充,即九爷砸壶在山茶湾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此事对陷入困境的李大才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小说情节更加充实、复杂。

②从小说的形象刻画来说,通过塑造李大才这一落魄形象更加衬托出九爷能自觉反省并摆脱困境的形象;同时,李大才也是小说要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

九爷砸壶体现老一辈山茶湾人屏俗拒扰、不断追求的精神,李大才是这种精神的新一代传承者,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不畏过去的失败,重头再来。

③从小说的主旨表达来说,小说通过两个既独立又存在联系的故事,揭示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有勇气直面这一主旨,引发读者对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