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0.99 1.00
0.95
0.97
0.97
1.00
0.97
FEV1 (L)
0.50
导入期
安慰剂
800μg 布地奈德
0.00
0
2
6
10
时间(周)
洗脱期
14
16
•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纳入14例稳定期慢性气流受限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6)接受安慰剂治疗4周, 随后接受布地奈德400μg吸入治疗8周,评估布地奈德对FEV1的影响。
从新共识看 雾化吸入疗法的合理应用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
目录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在慢性气道疾病治疗中, 雾化吸入疗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沙丁胺醇7.5mg和2.5mg均显著改善急性哮 沙 丁 胺 醇 5mg 和 2.5mg 相 比 , 使 患 者 恢 复
喘患者FEV1,但两者疗效之间无差异
PEFR所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7.5mg 2.5mg
P>0.05
6.0
P=0.684
4
4.0
3.32
2.0
FEV1 (%预计值)
恢复PEFR所需时间
推荐药物
• 特布他林 • 沙丁胺醇
中国已上市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药学特性
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在数分钟 内起效,1h达到峰值,疗效持 续 4-6h 沙丁胺醇:数分钟内起效,11.5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 4-6h
SABA
单纯增加SABA剂量临床获益不明显
新共识推荐: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SABA)
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 (SAMA)
黏液溶解剂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ICS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和药学特性
炎症刺激
ICS 细胞膜
细胞质
炎症基因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黏附分子 炎症酶
震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射流雾化器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目录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Chan C H.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Allergy & Immunology, 1993, 11(2):97.
SABA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目前中国上市2种药物
作用机制
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 表面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 化酶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 合成,舒张气道平滑肌稳定肥 大细胞膜而发挥作用
ICS
常用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 前中国已上市的雾化吸入ICS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作用机 制及适应证、禁忌证等相似,但也存在药效学、药动学等差异
药物名称
首关效应 发生率%
丙酸倍氯米松/ 17-单丙酸倍氯米松
60-70/NA
常用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受体亲和力 起效时间
生物利用度
• 新共识删除“沙丁胺醇和异
丙托溴铵有用于雾化吸入的复 方溶液(Combivent, 勃林格殷 格翰), 其药品说明书中指出, 不要将本品与其他药品混在同 一雾化器中使用“
冯玉麟.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D]. , 2012.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可必特说明书 富露施说明书 博利康尼说明书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3:雾化吸入用药混合雾化原则 多种雾化吸入药物同时使用需具有相容性和稳定性
• 国内仅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有专用雾化吸入制剂
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 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 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 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注射剂与雾化制剂存在差异,不适用于雾化吸入
注射剂与雾化制剂存在差异1
• 气溶胶粒径大小 • 递送速率 • 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
引起不良反应3
• 沙丁胺醇注射剂所含抗氧 化剂,焦亚硫酸钠可诱发 支气管痉挛3
注射剂用于雾化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均不明确2
全身不良反应少
但雾化吸入疗法在我国临床中应用却存在 “问题”
缺乏药物 缺乏设备
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 存在雾化吸入治疗不规范之处
影响患者疗效
缺乏临床经验
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为进一步规范雾化吸入疗法在的合理应用,新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重磅公布
口服
肺
清除半衰期 h
40/1345
3d内
13/26 20/36 0.5/2.7
酯化作用 无
布地奈德
90
940
3h
11
28
2.8
有
丙酸氟替卡松
90
1800
12h
≤1
26
7.8
无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ICS
单独应用ICS不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单独应用布地奈德不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需与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联合使用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2: 雾化吸入药物需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 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 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 副反应少,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 一长”的特点
气道黏膜表面
停留时间
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故不推荐以下使用
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
- 静脉制剂含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 - 非雾化吸入制剂因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
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传统“呼三联”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 雾化吸入中成药 无雾化吸入剂型: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低分子肝素 、氟 尿嘧啶、顺铂、羟喜树碱、生物反应调节剂,等
1.孙雅丽, 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 v.13;No.100(04):7-13. 2.雷婷婷 等.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3):1-5 3 苏顺说明书
目录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 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
• 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
有效雾化颗粒直径:0.5-10μm
口咽部:5-10μm
肺部:3 -<5μm
肺泡:<3μm 50% ~60%沉积于肺泡
不同雾化颗粒直径的沉积位置不同
2016年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 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
共识》
2012年 《成人慢性气道 疾病雾化吸入治
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以下均称“新共识” 2019年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历经6个月,召开4次会议,新版共识撰写层层把 关,旨在提高我国雾化吸入合理用药水平
与旧版共识相比,新共识对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 配伍应用描述更加全面
2012年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2019年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 配伍药物更多,新增:阿福特 罗、福莫特罗、左旋沙丁胺醇、 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氯化钠 溶液
• 新增CD配伍定义:配伍稳定 性数据有争议
新共识指出: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四大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1 不同雾化颗粒直径
的沉积位置不同
基本原则2 雾化药物理化特性: “两短一长”的特点
基本原则3 雾化吸入用药混合 雾化原则
基本原则4 非雾化制剂使用原 则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 雾化吸入药物根据治疗部位选择适当的颗粒直径
短
血浆
半衰期
短
局部组织
滞留时间
长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特性对比
药物名称 布地奈德 异丙托溴铵 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 乙酰半胱氨酸
半衰期 2-3h 1.6h 2.7h 6-14h 5.6h
作用持续时间 ----4-6h 4h 6h 24h
• ICS+SABA+SAMA+乙酰半胱氨酸
• 治疗地位:ICS,支气管扩张剂>乙酰半胱氨酸 • 无论何种联合治疗方案,支气管扩张剂(如SAMA和SABA)为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4: 非雾化吸入制剂使用原则
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临床比较普遍
• 提出近50条专业修改建议,对共识内容 的准确性与药学特色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组组织全国临床药学领域专家,从 临床药学角度阐明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药学监护要点等,旨在提高我国雾化吸入合理 用药水平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1351462018年6月2018年11月2018年7月2018年12月正式启动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撰写项目确定编写专家组成员并对共识大纲进行专业细致的研讨确定共识大纲内容共识中期审稿委员及学组专家对共识初稿内容进行逐条修订提出近50条专业修改建议对共识内容的准确性与药学特色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对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的内容进行最后修订得到编委会专家组的一致认可而最终定稿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组组织全国临床药学领域专家从临床药学角度阐明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药学监护要点等旨在提高我国雾化吸入合理用药水平0102030405新版共识更新背景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10ml震动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射流雾化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PelaiaG,etal.Pulmonary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16,40:15-21.
核膜
细胞 核
抗炎基因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ICS 进 入 细 胞 后 与 胞 内 糖 皮 质 激 素 受体(GR)结合,GR脱离热休克 蛋白(HSP)后进入细胞核与糖皮 质激素反应原件(GRE)相互作用, 激 活 GRE 编 码 SLPI , MKP-1 和 GILZ等抗炎蛋白,发挥抗炎作用
确定共识大纲内容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 对“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的内容进行最后修订,得到编委会专 家组的一致认可而最终定稿
2018年11月
2018年12月
• 正式启动“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 共识”撰写项目
• 确定编写专家组成员,并对共识大纲进 行专业细致的研讨
• 共识中期审稿,委员及学组专家对共识 初稿内容进行逐条修订
目录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新共识推荐雾化吸入装置仍为3种
• 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 •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10mL
基于可必特新版说明书,新共识对于可必特的配 伍应用进行了更新
旧版 2018年 5月10日 更新
新版
新版说明书强调:
建议不需要将本品与其他药物 混合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可必特说明书
新版共识推荐: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联合方案
联合类型 两联雾化 三联雾化 四联雾化
雾化方案
• SABA+SAMA,ICS+SABA,ICS+SAMA • 乙酰半胱氨酸+ICS,乙酰半胱氨酸+SAMA • 乙酰半胱氨酸+SABA • ICS+SABA+SAMA • ICS+SAMA+乙酰半胱氨酸 • ICS+SABA+乙酰半胱氨酸
• 气道疾病重症患者中超过95%的患者进行雾化治疗2 •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相比,有多种优点1
起效迅速
雾化 吸入
疗效佳 无需患者刻意配合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2. Ehrmann S,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3 Jun;39(6):10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