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五自法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式五自法教学
2007-11-09 05:58:06
人体解剖学“三段五自”教学法总结
从“两段式教学”到“三段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将原有的“大系解”(108学时调整为“小系解”(72学时)),介绍必要的人体基本结构,“小局解”(72学时)改为“大局解”(108学时),实行理论教学、尸体解剖和学习演讲报告三段式教学。
“五自”法:解剖学教学活动中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教材)、自剖(尸体)、自查(标本)、自结(总结)和自讲(演讲),“五自”教学法的改革。
这种以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的学导式教学方法,极大地鼓励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逐步地扭转大学生习惯于中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①自读(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他们阅读解剖学的相关教材。
结合我们的教学具体情况和教研室多年教学经验的丰富资料,抓住解剖操作和临床手术密切相关的特点,教研室紧扣教学大纲,自编各种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和要点等教学辅导材料。
充分利用解剖学标本陈列馆,全天向同学开放,使陈列馆成为了同学自学、复习的立体教材。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些补充资料极大的拓宽了同学的视野,希望学生把解剖学知识学“活”会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②自剖(尸体)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
能力,教研室多方收集尸体,保证每次解剖操作课6-8位学生提供一具尸体解剖。
同时结合临床进行模拟手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动手能力培,成立解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和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标本制作,几年来共制作了数十类近400件标本,同学们说“百看不如一练”,“亲身动手解剖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联系了实际,这种学习方法最有用。
同时也缓解了多年来教学标本、陈列标本和科研标本不足。
得到教研室的好评。
③自查(标本)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规范试验报告,有操作预案,有操作自查结果记录,学生通过相互交叉观察,对各台尸体操作结果,甚至各个实验室操作结果,操作结果自评打分。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说“百闻不如一见“,亲身动手解剖后观察到的结果,与教材和图谱有一定差别,同时发现一些变异,对人体结构有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学会了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
④自结(总结)
同学通过自读解剖学相关教材、自查相关临床参考资料,结合自剖尸体和自己观察解剖操作结果后,自己写出总结报告。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老师的指导修改后,作为专题进行自讲汇报,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点评打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
⑤自讲(演讲)
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课堂专题演讲。
使实践的知识得以理论化,使零散的知识得以系统化,使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演讲报告,经过2002级-2005级4个年级大约3000名同学,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了专题演讲,推荐演讲优秀的同学为下一年级同学进行示范演讲,通过演讲,同学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独特的思维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将对低年级同学产生震撼,激励他们见贤思齐,努力进取,同
时也给对如何进一步搞好教改以新的启迪。
本教改方法在我院2002—2007级六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影像专业、口腔和法医等专业的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受益学生近3500余人。
针对研究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我们又对本教改方法进行改进后,已应用于研究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
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课堂示教讲解和专题演讲,并集体进行讲评、成绩评定,以素质教育为主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教改的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到广大同学的肯定和好评。
后续相关课程的实验带教老师向我们反映:学生在动物实验中对刀、剪、镊、钳等手术器械的使用更加规范、娴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