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区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训练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3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 .劳动力 B .水源 C .市场 D .农业科技
2、该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气候干燥
B .不合理的灌溉
C .种植业发达
D .围海造田
3、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A .广阔的市场
B .发达的交通运输
C .先进的农业科技
D .传统的耕作经验
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
回答4—6题:
4、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A .制糖厂 B .造船厂 C .瓶装饮料厂 D .高级时装厂
5、下列产品生产中运费对其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6、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 .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 .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 .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 .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下面是内蒙古赤峰地区某村土地利用类型与民族构成变化表,据此回答7~8题:
7、从文化景观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看,该村最理想的文化景观应是
A .草原牧场
B .丘陵梯田
C .旱作耕地
D .水田耕地 8、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耕作技术
B .生产、生活方式
C .自然环境
D .军事因素
在联合国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2002年“国际人力资本论坛”上说,未来世界各国的进步将更大限度地取决于人的发展。
中国的劳动力有7亿4千万。
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亿3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千万。
据此回答9~11
题:
9、我国正在成为人力资源的超级大国,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体现在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②我国民族众多,拥有多元化的语言和文化③我国的人口素质日益提高 ④我国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今后,我国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就业压力大 ②养老负担重③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④数量短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下列产业的布局受人力资源影响较小的是
A .信息产业
B .芯片产业
C .高级时装业
D .印刷业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12~14题:
12、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材料的供应
B .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 .交通的便利程度
D .市场的开放程度 13、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技术因素 D .劳力因素
14、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 .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 .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 .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图6是影响我国几种农作物生产因素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农作物的生产的区位因素与图中顺序相符合的是
A .①花生 ②水稻 ③蔬菜 ④冬小麦
B .①棉花 ②桑树 ③亚麻 ④冬小麦
C .①油菜 ②花卉 ③水果 ④棉花
D .①甘蔗 ②棉花 ③花卉 ④甜菜 16、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市场 D .政策
鲁尔区和我国东北区都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本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都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都明显衰落。
据此回答17-19题。
17、鲁尔区和东北区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有
①市场经济化程度低②生产结构单一③劳动力数量和素质都较低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8、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下列正确的有
①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②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等新兴工业③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推动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④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19、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快国企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③以传统工业为经济发展新龙头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④工业实行全方位发展的战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我国将投资212亿元建设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
铁路建成后,上海至武汉、武汉至重庆夕发朝至,比坐船快许多倍。
据此回答20—21题:
20、对该铁路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有
A .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
B .城市分布和资源分布
C .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
D .政府决策和人们的需求 21、下列关于该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 .有利于改善我国东西交通紧张的状况,为长江航运分流
B .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 .与浙赣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垂直相交,形成综合运输网
D .有利于国防建设、民族团结
图1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 、B 、C 、D
四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2—25题。
22、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可能是A .飞机 B .运动鞋 C .计算机
D .精密仪器
23、关于该企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②
①
③
④
图6
A.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该企业在A国始终保持对该产品的出口
C.该企业给予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24、最适宜成为该企业开设新的生产工厂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B.利比亚C.沙特阿拉伯 D.意大利
25、C国的企业借鉴该企业产品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本国消费者特点的同类型产品,这一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
图4是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干支流交汇处有一城市;图5是图4中①、②两水文站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4和图5,回答26-28题。
26、造成从⑥处到⑤处植被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纬度差异B.海陆差异C.海拔差异D.人类活动差异
27、有关该区域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5中b曲线反映了图4中①处水文站的流量变化B.该区域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补给C.⑦处地下水属于静态水资源D.①~②河段的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
28、关于该区域其它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⑥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D.与上游河段相比,④处河水的含氧量较低
图3为平原地区某城市工、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若图中甲、乙、丙、丁均是有空气污染的工厂,这种工业布局方式适宜在
A.25ºN~30ºN的大陆东岸B.30ºS~40ºS的大陆西岸
C.40ºN~50ºN的大陆东岸D.10ºN~25ºN的印度半岛
30、图中①~④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A.①纺织工业B.②花卉、蔬菜种植业
C.③粮食种植业D.④机械制造业
新世纪新机遇条件下的“长三角”地区,正在向世界级区域经济高地进军。
据此回答31~32题:31、某外商欲在“长三角”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
32、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浦东是上海开放发展的龙头,浦东现已建成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②现代工业生产基地③度假休闲旅游胜地④现代农业生产基地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④
读图6中的甲乙两幅图,回答33~35题:
33、制约甲图中②区和乙图中⑧区农业生
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
A.热量、水分B.地形、土壤
C.水分、地形D.土壤、热量
34、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耕地面积广,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B.②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劳动生产率高C.③区地处内陆,为我国最主要的温带草原牧区D.④区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特色
35、乙图中与甲图③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类型最相似的是
A.⑧
B.⑦
C.⑥
D.⑤
36、1988年全国人大批准建立海南省。
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海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海南岛地理位置图”(图3)材料二:“海南岛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图4)材料三:“海南岛1987年和1999年三大产业比例变化图”(图4)
(2)比较1999年与海南建省前的1987年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海南已经成为我国的旅游度假胜地。
试分析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海南为保护生态环境严禁开采近海珊瑚,并扩大了红树林的面积,其主要目的是。
37、、读“2003年西藏、江苏两省区产业结构统计图”和“相关铁路示意图”(图13),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图14中用“·”分别标出代表江苏和西藏两省区产业结构的位置,并分别说明它们的产业构成特点。
⑵简析建设A、B两铁路线的共同的区位因素。
两铁路的建设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
· 西藏 江苏
32、共15分
(1)夏长冬暖、降水丰富;影响:①海南岛丰富的光热和降水,使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适合大力发展热带水果、冬季瓜菜和热带花卉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②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岛上有众多的热带生物,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地。
③受季风影响,需要对冬春季节的低温危害和夏秋季节的台风危害做好防御准备。
(4分)
(2)第一、三产业变化大。
其中第一产业比例缩小、第三产业比例扩大,第二产业比例变化不大;(2分)原因:海南建省后被划分为经济特区,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众多的国内劳动力前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海外投资者也大量前来投资。
随着人口增多和市场发展,第三产业迅速成为海南比重最大的产业。
(2分) (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热带海洋风光和海岛少数民族风情等多样性的特点(2分)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广东、港澳地区等市场距离近;有经济特区的政策扶持(2分)
(4)减轻风暴潮的危害;阻挡海浪的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岛旅游资源的非凡性(3分)
2分)
33、共14分
(1)西藏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2.7%、25.4%、51.9%,江苏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8.9%、54.5%、36.6%。
画图共4分 西藏的产业构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的比例相当;江苏的产业构成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例最低。
(4分) (2)修建A 、B 两铁路共同的区位因素是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2分) A 铁路的建设会对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B 铁路的建设会占用大量耕地(2分) (3)(2分。
答案合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