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湖游船码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观光湖游船码头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二Ο一六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建设单位概况. (1)
二、项目编制依据. (2)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3)
一、背景. (3)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8)
一、项目建设条件. (8)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12)
一、建设目标. (12)
二、建设内容. (12)
第五章项目投资及效益 (13)
一、项目投资. (13)
二、资金来源. (13)
三、建成后经营管理. (13)
四、项目建成后经营管理 (13)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16)
一、经营和管理机构. (16)
二、工程建设进度. (16)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17)
一、环境保护. (17)
二、劳动安全 (19)
第八章项目组织制度 (21)
一、项目管理制度 (21)
二、人员管理制度 (21)
三、生产管理制度 (21)
四、财务管理制度 (22)
五、卫生防疫制度 (22)
第九章结论建议 (34)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县*** 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观光湖游船码头
建设
1.1.2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 县*** 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注册资本:5000 万元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成立日期:2009 年4 月14 日
1.1.3 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期限、建设内
容
一、建设地点:*** 县*** 镇邢家堡村南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规模:项目区水域面积约360 亩,游船码头占50 亩,建设集生态观光、生态绿化、游湖观赏渡轮、竞赛划艇、游
湖电动船、游湖脚踏船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码头。
四、建设期限:建设期为 6 个月,从2016 年7 月到2016 年12 月
五、建设内容:
1、可供游客乘船游览的 1 处游船码头。
2、购买游船50 艘,救生艇 3 艘。
3、配备游船充电设施、售(检)票处、游客休息处、护栏、及安全救生防护设施等。
4、建设宽 2.5 米,长4000 米的沿湖观光慢行道,以及道路两旁绿化等。
1.1.4 资金构成
项目估算总投资405.3 万元,除申请政府有关部门扶持外,全部由单位自筹。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年版);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太行、太岳山、革命老区、贫困地
区产业扶持实施办法》;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雁门关外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实施
办法》;
?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财政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县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 年)
?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
1 年均收入万元 3 84
1.2 1 游客人数万. 人次 6
1.1.6 2 利润. 人次元 5 8
2 项目总投资万元 4 0 5. 3
1.1.7 1 建设投资万元 3 8
2. 3
2. 2 流动资金
3 年均销售收入万元 3 84
4 年均税金及附加万元 1 8. 1 9
5 年均企业所得税万元 4 7.
6 5
6 年均毛利润万元 1 90. 61
7 年均利税万元 6 5. 8 4
8 年均净利润万元 1 42. 96
9 所得税后投资利润率% 3 5. 2 7%
1 0 投资利税率% 1 1. 7 6%
1 1 销售净利润率% 3 5.
2 7%
1 2 销售毛利润率% 4 7. 0 3%
1 3 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5 6. 8 %
1 4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1 C=1 0%) 万元
2 56
1 5 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0. 6 年)年 3. 4 4
1 6 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0. 6 年)年 2. 7 2
1 7 盈亏乎衡点(正常年份)% 4 5.
2 5%
1.4 项目综合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405.3 万元,本项目建设投资除各级政府部门
的扶持外,全部自筹。
项目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384 万元,实现年均利润190.61 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47.03%、实现年均利税47.65 万元、项目投资利税率11.76%,所得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0.6 年)3.44 年、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
收期(含建设期0.6 年)2.72 年。
正常生产年份,企业盈亏平
衡点为45.25%, 即只要高于生产能力的45.25%企业就会有盈利,敏感性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隨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满足旅游者不同需求和偏好的旅游
产品应运而生。
“休闲农业”就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
“休闲农业”旅游是城市需求和农村特别是城郊农业综合资源相
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开辟了一条传统农业增加收入,调整结构的新路子同时也为广大农民改变精神面貌,加快文明进程提
供了机遇。
2002 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
点”工作对各地“休闲农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休闲农业”随旅游业兴起而出现,它适应现代人从物质到精神的日趋多
样化的需求,让人流连山水、游赏名胜、寻访古迹、聆听传说、
把玩民俗,从而得到身心的调适、知识的增长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休闲农业”不是农业文明的简单堆砌,应考虑地域特色,在“今”与“特”上发展,更是农耕文明的优秀因素的展示,面向都市,
而不是都市化。
*** 县水多地广草丰,区位优势显著,人文资源丰富,生态
环境宜人,阳和大地呈现着蓬勃的生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财政脱困、农民脱贫”两大目标,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实
施“大开放、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四大富民强县战略,传
统农业正在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绿色蔬菜、高效畜牧、特色杏
果、优质杂粮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人文资源正在向旅游经济转变,温泉度假、长城采风、塞外观光等旅游服务业蓬勃兴起。
*** 县经济社会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和谐发展
的可喜局面。
*** 县*** 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正是利用自身资源
优势,宣起了现代休闲农业开发的新高潮。
第二章项目背景
1.3 项目的由来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 年,休闲农业将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
支柱产业。
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休闲农业业。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
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祥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
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休
闲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
回归田野、自然的休闲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
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观
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迖国家20 世纪70 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 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
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休闲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
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休闲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
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
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 5 至10 倍。
休闲农业基地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休闲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
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
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休闲农业基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
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休闲农业基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祥,
这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
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祥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农业基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 县位于最适宜生物生长的北纬39 到40 度这一黄金维度带。
温度宜人、空气清新、阳光充沛是*** 人健康长寿的主要自然因素。
*** 县有大泉山、千年古刹、桑干河、万亩杏林、温泉、火
山群、古长城、古堡、“许家窑”遗址、度假岛、设施农业、美
丽乡村、二人台、恒山道乐、晋北鼓吹、鳌石赛戏、*** 布艺、皮革制品、剪纸、泥塑、刺绣、杏脯、杂粮等,这些无不为*** 县休闲农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
因此*** 县*** 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 镇邢家堡村兴建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以旅游度假为主题,集温泉、滑雪、会议、餐饮美食、沙滩烧烤、自然观光体验、生态采
摘垂钓、游泳、健身、水上游乐为一体的绿色休闲农业综合基地,
总面积约为1000 亩,总投资近 2 亿元。
日均接待游客达1000 人次,旺季时段超4000 人次,全年可游客量可达55 万人次。
2.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1.1.8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
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
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
休闲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
的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
发展的方向。
因此,休闲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
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休闲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人们对良好的
乡村环境所形成的郊野露营、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消遣休闲活
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可以肯定,
休闲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
2.2.2 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
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
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
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
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另外,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
机与方式,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
(二)高效益的休闲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
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
休闲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
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 地- 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
愿望。
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休闲农业,
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
代化主流方向之一。
(三)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
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
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
而休闲农业旅游却因其
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优惠。
城市周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
2.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县*** 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 年,地处*** 县*** 镇邢家堡村南,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农(水)产
品、提供旅游观光度假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企业。
总占地1000 亩,其中水域面积约360 亩,总投资 2 亿元。
公司现有员工300 名,其中生产人员180 名,管理人员35 名,业务人员85 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0 名。
到目前已成为山西省渔业(养殖、观光)、旅游服务业示范产业,山西省绿色无公害基地。
拟投资405.3 万元,启动旅游观光通道、游园码头等建设项目。
其中游园码头 3 处,码头建成后可供游客乘船游览整个观光
湖,是带动基地观光、垂钓、采摘等旅游活动的基础型项目。
该
基地是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康养产业示范项目,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乡村旅游重点项目。
2.4 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1.1.9 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3.自然地理条件
*** 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大同市东北部。
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煤都大同的近郊区。
全县国土面积166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 万亩,辖7 镇6 乡,256 个行政村,总人口28.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 万人。
海拔高度:1080 米左右。
1、地质地貌
*** 县境三面环山,北为云门山,西为采凉山,南为六棱山,中部形成南北两个盆地。
最高的六棱山,海拔2420 米。
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1.7%,川区占36.5%,丘陵区占31.8%,近于三分天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n 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址所在地区的抗
震设防烈度为7 度。
2、气候
*** 县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冷热分季明显、日夜温
差明显、区域差异明显是三大显著气候特征,最高海拔2420.5
米,最低海拔980 米,年平均气温7.1 ℃,夏季( 6 月至8 月)
常年平均气温为20.6 摄氏度,累年7、8 月平均气温为20.8 摄
氏度,舒心惬意、昼不淌汗、夜盖薄被、没有蚊虫、不需空调,
有“夏都”之称。
3、水文
境内有桑干河、吾其河、白登河、黄水河、黑水河五条河流,
属永定河水系。
水资源位居大同地区之首,全年水资源总量 1.77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达 1.18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625 立方
米,比全市和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高出308.4 立方米和
244 立方米。
4、地热资源
全县地热田面积 2.3 平方公里,热能为 5.742MW。
水温25 —32℃,热水资源量为2200m3,山水温43℃,热水资源量为
1200m3/d 。
地热水水质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水质位居全省前列,锂、锶、硒等28 种微量元素含量居华北地区之首。
矿泉水水质
优良,1994 年被地矿部评定为锂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优质
矿泉水,并获得省级证书。
地热温泉是洗浴疗养的理想水源,开发前景广阔。
5、交通运输条件
*** 县区域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
东距首都北京320 公里,西去煤都大同52 公里,南下省会太原350 公里,北距内蒙
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30公里,距中蒙边界二连浩特市400 公里,距大同飞机场45 公里。
境内有两条铁路( 京包、大秦) 、一条高
速公路( 京大) 、一条大张高铁(2019 年通车),两条国道( 大塘、
大张) 及一条省道( 神丰公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177 公里,公路密度68.22 公里/ 百平方公里,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
心,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依托,干支结合、衔接顺畅、
保障有力的公路交通网络。
6、电力通讯保障有力
*** 县共有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 2 座,35KV变电站7 座,电力总容量37450KVA。
有110KV线路3.3 公里,35KV 线路109.74 公里,10KV线路904 公里,完全能够满足各类企
业的用电需求。
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发展迅速,已建成现代化的移动、联通通信和数据通信网络。
教育、商业现代服务业等基础设
施齐全,功能齐备。
2.4.1.2 人口与经济状况
2015 年底,*** 县总人口28.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 万人,城镇人口 4.2 万人,60-69 岁有26021 人;70-79 岁有13939
人;80-89 岁有6634 人;90-94 岁有661 人;95-99 岁有47 人;100-109 岁有20 人;地区生产总值27.83 亿元,其中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 3.27 亿元;耕地保有量101.78 万亩,粮食总产量2.65 亿公斤;服务业增加比重47.4%,城镇化率41.4%,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5%,城市污水处理率8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2 排放降低 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13 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1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0 元;森林覆盖率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6.74%。
2.4.1.3 风景名胜
*** 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
全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35 个,其中国家级 3 个( 人类发祥地之一的许家窑人遗址、规模
空前的古汉墓群、气势恢弘的明代建筑云林寺) ,省级文物 1 个( 距今2000 多年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长城) 。
自然资源丰富,生态
环境优越。
有50 年代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大泉山水土保持典
型,北岳恒山最高峰一六棱山主峰黄羊尖脚下的汉白玉石林、罗文皂怪坡、夏季滴水成冰的秋林冰洞、春季杏花绽放的雪海长廊
等奇异美景举不胜举,民间艺术“二人台”唱响京城,声名远扬,2007 首届“二人台”艺术节成功举办;已有600 多年历史的滑银山鼓乐队、200 多年历史的*** 满山道乐享誉国外;民间工艺
绚丽璀璨,精美的皮革制品、刺绣、剪纸、泥塑、布艺等地方特
色产品在周边地区晓有知名度。
1.4 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 镇位于*** 西南15 公里,是*** 县西大门。
西傍采凉山,面积197.3 平方公里, 是*** 国土面积第一大镇。
全镇 2.38 万人, 是*** 人口第三大镇. 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30 天,年降雨量430 毫米,春季终霜出现日期坡下 5 月15 日,坡上稍迟。
*** 镇辖36 个行政村,为*** 辖区村庄最多的镇. 该镇多为沙石坡梁薄
地和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很低。
该镇为晋北闻名的“杏果之乡”,气候、土壤适宜发展杏、果、*** 等经济林。
该镇旅游资源丰富。
2013 年9 月,*** 县委、县政府在*** 生态岛举办了第七届世界
养生大会。
旅游休闲方便快捷:*** 县*** 生态观光实业有限公司位于邢
家堡村南,北到*** 县15 公里,南到大同市35 公里,距张同公路仅 2 公里,离天大高速路口10 公里。
政策优惠方面:*** 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和山西省“两区”
开发有关优惠政策。
另外,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大同市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大同市*** 县等 6 县(区)享受西部
大开发政策,山西省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
策措施试点省份、生态省建设试点和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省份,为上项目、搞建设、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县政府决定,
在我县境内新办外商投资企业免收县级规费。
用地方面:全县国地总面积250.2 万亩,其中农用地160 万亩,建设用地为10.7 万亩,未利用地为78.4 万亩(占全县土
地总面积的31%)。
“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新增建设用地10.92 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4.8%。
按照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工业用地
出让最低标准,*** 县土地等级为14 等,每平方米出让价格为
84 元。
在大同市七县四区中属最低类别,我县土地基准价格为
每公顷84 万元。
电力通讯保障方面:*** 县共有220KV 变电站一座,110KV 变电站 2 座,35KV变电站7 座,电力总容量37450KVA。
有110KV 线路3.3 公里,35KV线路109.74 公里,10KV线路904 公里,完全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用电需求。
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发展迅速,
已建成现代化的移动、联通通信和数据通信网络。
教育、商业现
代服务业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齐备。
人力资源方面:*** 县人力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0.8 万人,富余劳动力3.5 万人,本地劳动力月工资水平在1000 元左右。
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98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
员145 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55 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5998 人。
第三章市场分析
1.5 休闲农业概况
1.1.10 休闲农业观光的涵义
休闲农业是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休闲农业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目前,
最流行的关于休闲农业的定义有两个:休闲农业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迖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休闲农业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
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
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
况下进行。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
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观光应运而生。
各地掀起发展休闲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
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
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
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
休闲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休闲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
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
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休闲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休闲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
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
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休闲农业基地区、休闲
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
重点。
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
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3.1.2 发展过程的阶段模式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
例如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珠海白藤湖的农民度假村,还有占地20 公顷投资 1.5 亿元的高科技珠海现代农业公园
以及太湖之滨占地3000 亩投资 6 亿元的“未来农林大世界”等,都属此类的代表。
在发展过程上,可描述为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见表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