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湖州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如图是细胞将物质向细胞外运输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
B.神经递质通过该方式运输
C.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
2.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3.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B.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
C.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⑥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下图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B.添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
C.通过反馈调节可使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达到平衡
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植株根的长度短
5.玉米的顶端是雄花序,叶腋处为雌花序。
研究发现,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与王米的性别分化有关,当基因B和基因T同时存在时,既有雄花序,又有雌花序,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
B.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
C.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D.BbTt与bbTt的杂交后代中有1/3雄株
6.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
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
C.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7.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侵染水稻叶片,经组培、筛选最终获得了一株水稻突变体。
利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电泳;并与野生型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到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
(注:T-DNA上没有所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检测结果时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
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T-DNA插入到水稻核DNA中
C.不同酶切显示的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T-DNA有不同的插入位置
D.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
8.(10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维持
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变化会互相影响
C.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升高,主要通过血细胞吸收乳酸来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仅体现了分级调节
二、非选择题
9.(10分)请回答与大肠杆菌纯化培养有关的问题:
(1)制备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______灭菌。
(2)纯化大肠杆菌
①通过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连续划线操作,将聚焦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
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_____(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为什么?________。
(3)讨论分析
①纯化大肠杆菌时,__________(可/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菌感染。
②用该方法分享大肠杆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
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
颗粒表
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
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正链RNA 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全世界感染多人。
(1)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___。
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新冠肺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遗传病”或“传染病”),请说出预防该种疾病的两种有效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
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由于它有特殊的免疫系统“随时戒备”、“调控得当”,才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体内泛滥,也成功避免了在对抗病毒过程中的伤害。
既然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那么危险,是否应该大量消灭蝙蝠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呢?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为了观察蛙的受精卵及其卵裂过程,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成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成年雌蛙和雄蛙、剪刀、烧杯、任氏液、研钵、显微镜、注射器。
(要求与说明:具体手术和装片制作过程不作要求;悬浮液指含有较大颗粒的溶液;任氏液是两栖类的生理溶液;垂体中有促进排卵的激素;实验条件均适宜)
实验步骤:
(1)①精子悬浮液的制备:取________________于烧杯中,加入取自成年雄蛙的精巢,用剪刀剪碎,混匀,获得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获能精子)。
②垂体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任氏液于研钵中,________________,过滤取上清液。
③________________:给成年雌蛙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用烧杯收集排出的蛙卵细胞。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一个坐标系中绘制前3次卵裂过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___________。
1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科学家们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对分离现象做出的解释是:①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且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②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物质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_______ 中;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 。
此后,孟德尔设计了______实验对分离现象进行验证。
后人把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
(2)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对F2中不同性状的类型进行了______,结果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对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
之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F1产生的雄雄配子结合产生了F2。
(3)遗传学家萨顿根据_____________ 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4)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遗传学中常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答出2点)。
(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将_____________ 彻底区分进行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后来的研究表明,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为_____________ ,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B
【解析】
由图可知,该物质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借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实现,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
A、胞吐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A错误;
B、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B正确;
C、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错误;
D、胞吐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本题是关于基因突变和生物进化的问题,斑纹中基因突变不是由于杀虫剂的使用产生的,而是本身就存在变异个体,杀虫剂的使用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下来,使这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后代的抗药性增强。
【详解】
A.斑蚊种群中有少数个体本身存在抗性基因,而不是使用杀虫剂造成的,A错误;
B.斑蚊抗药性增强是由于杀虫剂对抗药性个体进行的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选择下来,有更多的机会繁衍后代,使种群抗药性增强,B错误;
C.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原来就有抗药性基因,D正确;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就有抗药性基因突变,否则使用杀虫剂以后不会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数量,D错误。
【点睛】
害虫抗药性增强是由于杀虫剂的使用,选择抗药性的个体,使这些个体有机会繁殖后代,增强了种群的抗药性。
3、A
【解析】
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2、据表可知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
①⑧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④是光合作用,
③⑤⑦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A错误;
B、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加快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正确;
C、③代表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C正确;
D、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所以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知识,需要考生结合图解分析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再结合碳循环的过程进行解答。
4、B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在植物生发发育和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详解】
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酶的控制,而酶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故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A正确;
B、由题图可知,添加细胞分裂素后使细胞中含量上升会抑制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B错误;
C、由题图可知,当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时会促进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合成,从而降解细胞分裂素使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达到平衡,C正确;
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中细胞分裂素含量高抑制根的生长,从而比野生型植株根的长度短,D正确。
故选B。
5、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的雌雄花序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体的基因型为B_T_,雄性的基因型为bbT_,雌性的基因型为__tt。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玉米有雌雄同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基因b纯合可以使植株只有雄花序,叶腋处没有雌花序,基因t纯合可以使雄花序发育成为可育的雌花序,因此bbTt只有雄花序,bbtt仅顶端有雌花序,B正确;BbTt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C正确;BbTt与bbTt杂交后代雄株有1/2╳3/4=3/8,D错误。
6、A
【解析】
分析题意和题图:基因A控制合成酶a,使PEP转化为油脂。
基因B的链2正常表达出酶b,可使PEP转化为蛋白质。
以基因B的链1诱导转录出的RNA可与链2正常转录出的mRNA形成双链RNA,干扰酶b的合成,抑制PEP 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油脂产量。
【详解】
A、根据题图可知,产油高植株的基因型为A bb,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为aaB ,A错误;
B、由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
C、根据分析题图可知,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可提高产油率,C正确;
D、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
2.分析题图: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基因B中1链转录形成的RNA能与2链转录形成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从而抑制了合成酶b的翻译过程。
7、C
【解析】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它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
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的目的是检测受体细胞的DNA中有无目的基因。
均显示一条杂交带,说明在这一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置是唯一的。
【详解】
A、图示结果突变体中出现放射性,说明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A正确;
B、该突变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T-DNA携带目的基因插入到水稻的DNA中,B正确;
C、不同酶切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不同酶切后带有T-DNA的片段长度不同(即:不同的酶切位点距离T-DNA的远近不同),C错误;
D、由图所示放射性检测结果可知,野生型无放射性杂交条带,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8、B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维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不一定需要激素的作用,A错误;
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互相影响,B正确;
B、血浆pH的调节主要依靠血浆中存在的一些缓冲物质,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识记激素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9、调pH 高压蒸汽平板划线法是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不可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大肠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1)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pH,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①通过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连续划线操作,将聚焦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种方法称为平板划线法。
②因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故需要设置对照。
(3)讨论分析
①纯化大肠杆菌时,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交污染,抗生素也可以杀死大肠杆菌。
②线条末端的细菌数量少,最终可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菌落。
③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10、体温调节甲状腺渗透压感受器抗原识别效应T细胞体液传染病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能。
①首先有它的生态价值。
②其次是它的科学价值。
③另外还有经济价值。
【解析】
该题属于信息题,首先需要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推测得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且单股正链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因此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且能直接进行复制和翻译。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而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
【详解】
(1)由题干信息可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直接进行翻译,因此其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发生自我复制和翻译,不需要逆转录为DNA,可以用中心法则总结RNA的自我复制和翻译过程;
(2)发热症状的产生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可以支配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调节体温;
(3)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机体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尿量增多;
(4)疫苗的本质是灭活的抗原;由于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证明其对细胞具有识别功能;当它进入宿主细胞以
后,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对宿主细胞进行识别,并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使得抗原暴露出来;暴露出来的抗原最终依然需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对其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消灭抗原;
(5)遗传病的定义要求患者的遗传物质被改变从而造成了疾病,但新冠肺炎病毒并未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是对人体细胞造成了破坏,同时具有高度的散播和传染能量,所以属于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虽然蝙蝠携带有较多的病原体,但蝙蝠作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一环,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并且通过蝙蝠研究超声波发明了雷达等,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还有其它的经济价值,因此不能将其大量杀害。
【点睛】
该题重点考察了新冠病毒的特征,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了该病毒的结构和遗传特征,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免疫、生态价值等进行逐步分析,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结合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1、适量任氏液加入取自成年雌蛙的垂体,用剪刀剪碎,研磨卵细胞的采集注射适量垂体提取液受精:在含有蛙卵细胞的烧杯中加入精子悬浮液,混匀。
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受精卵观察:取出受精卵,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卵裂过程的观察: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卵裂
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
【解析】
任氏液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
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青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保持两栖类其他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
卵裂是指受精卵早期的快速的有丝分裂。
卵裂期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地快速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详解】
(1)①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因此取适量任氏液于烧杯中,加入取自成年雄蛙的精巢,用剪刀剪碎,混匀,获得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获能精子)。
②垂体提取液来自动物的垂体,因此垂体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任氏液于研钵中,加入取自成年雌蛙的垂体,用剪刀剪碎,研磨,过滤取上清液。
③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卵细胞的生存,因此卵细胞的采集:给成年雌蛙注射适量垂体提取液,一段时间后,用烧杯收集排出的蛙卵细胞。
④受精是精子(获能)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因此受精:在含有蛙卵细胞的烧杯中加入精子悬浮液,混匀。
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⑤受精卵肉眼不可见,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需要将受精卵取出,还需要制作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⑥卵裂是指受精卵早期的快速的有丝分裂。
卵裂过程的观察: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卵裂,可以观察细胞的体积和细胞的数量。
(2)在一个坐标系中绘制前3次卵裂过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因此只能是绘制双纵坐标,且注意纵坐标两边的差异(一边是体积,一边是数量),受精卵的起始数量必须为1,且细胞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即第一次卵裂2个,第二次卵裂4个,第三次卵裂8个)。
新分裂得到的细胞体积总是比原来的小,因此单个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
横坐标为时间(卵裂次数)。
另外,注意图的名称为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还有图例一般标注在右边。
图绘制如下。
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
【点睛】
明确实验目的,结合基础知识点(受精作用及卵裂)来进行实验设计。
特别注意实验结果的表述,本题用的是柱状图,不要绘制成曲线图或者表格。
12、遗传因子配子(或生殖细胞)随机的测交数量统计遵循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子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DNA和蛋白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