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创新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自筹课题“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
施”(课题编号:2019JK13-ZB0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促进教师高阶发展的工作室文化培育研究”(课题编号:J-c/20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教师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课程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活动,重刷题、轻实践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教师不愿放手,学生被动吸收,久而久之,学生成为刷题的机器,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更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失去了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

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
教与学的效率,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改变教与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在教学中落地,我们自主研发了英语活动型课程“英语创意活动坊”,并在2022年获得“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 ”二等奖。

二、英语创意活动坊概述
(一)课程简介
“英语创意活动坊”中的“创意”是指在学习方式、活动内容和学生思维方面的创新。

“坊”取其“作坊”之意,英文为workshop ,可译为“研讨会”,即小组合作研讨。

该课程的研发顺应新课标、新高考,结合新教材,创新英语教与学的
英语创新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
——以“英语创意活动坊”为例
刘美琳
英语课程应具有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以自主研发的拓展性课程“英语创意活动坊”为例,介绍课程的背景、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实践案例,并进行反思,旨在尝试改变传统的应试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新型活动型课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开发;学习活动;活动型课程
方式。

“英语创意活动坊”的学习活动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个部分,在具体实施时也可课内外相结合。

通常,课内学习活动包括书面表达类、口头表达类和项目设计类;课外学习活动包括实践活动类、调查研究类和延伸学习类等,具体分类如图1:
英语创意
活动坊
英语课内学习活动
英语课外学习活动书面表达类口头表达类项目表达类实践活动类调查研究类延伸学习类
图1
(二)相关理论
《课标》认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教师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崔允漷认为,教是为了学,先学后教,学主教从。

学既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

这些论述都强调了课程整合、学习活动、学生主体性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为我们开发创意活动型课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三)课程目标
“英语创意活动坊”的研发旨在改变课程单一、完全依赖教材的现象,丰富课程内容;基于教材进行迁移创新,拓展延伸,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构建课内外一体的活动型英语教与学的新方式;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实施原则
“英语创意活动坊”提倡“三为主”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完成一项成果。

课内学习活动基本流程如图2。

教师负责活动导入、范例引领和评价反馈;学生负责活动规划、活动准备、成果制作、小组展示和自评互评,其中评价环节由师生共同参与。

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则相对灵活,如调查研究类活动,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类活动,一般要一到两年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开展调查、走访、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制作海报、展示汇报等活动。

活动导入
范例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活动规划
成果制作
活动准备
小组展示
评价反馈
活动
主线
评价反馈
图2
(五)实施安排
“英语创意活动坊”主要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活动形式、成果形式和课时需求因活动类型不同而变化。

以高二年级上学期为例,课程设计如表1。

根据表1,高二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安排有项目设计类活动、调查研究类活动(延续高一已启动的活动)、延伸学习类活动、书面表达类活动和口头表达类活动等,可分为课内学习活动、课外学习活动和课内外结合类学习活动。

一般课内学习活动可以在连续的两节课内完成一个任务;课外学习活动时间则相对较长,通常在1—2年内完成。

三、英语创意活动教学实践案例
笔者以上表中的一个课内项目设计类活动为例,探索创意活动的实施过程。

本活动的任务是为外国笔友计划一次南京三日游,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活动紧扣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的第一单元。

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话题是“旅游”,单元标题是“Wish you were here”。

其中 Integrated skills板块内容是“Making a travel plan for foreign guests”,要求学生给外国友人写封电子邮件,介绍旅行计划。


次活动设计利用学生对南京本土文化熟悉的优势,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旅行图的绘制并口头呈现,让学生体验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一)实物体验,激发活动兴趣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国外不同版本的旅游手册。

这些材料原汁原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传阅并互相讨论。

教师顺势提出两个问题:
1.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about?
2. What information do they contain?
学生回答它们是旅游手册,内含图片和各种旅游信息等。

教师从而引入本课的活动任务:假如你的笔友爱丽丝(Alice)从英国来南京,请你为她设计一张旅行计划图。

体验语言、体验文化、体验情感态度,既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过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设计体验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体验环节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本节课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原汁原味的旅游手册,并指出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直观快捷的导入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教师又巧妙设置情境,要求学生为外国笔友设计南京三日游旅行计划,明确了活动任务。

(二)范例引导,厘清活动任务
为了让学生领会自己的任务,教师进行示范引导,进一步明确活动的要求。

教师利用教材中关于上海的旅行计划,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Why are these tourist attractions included in the travel plan?
2. Can you tell me how the tourists travel between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3.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ravel plan?
对于问题1,学生讨论后发现,该旅行计划图含有豫园、外滩、静安寺、南京路、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博物馆等景区。

这些景区是上海标志性景区,代表了上海的特色。

问题2中的交通方式有步行、骑行、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为学生下一步的设计提供思路。

问题3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学生讨论后认为,可以在设计时增加时间、预算、饮食等方面的建议。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表1 高二(上)“英语创意活动坊”课程计划
活动类型具体内容活动形式成果形式课时
项目设计类(课内)设计一款服务未来生活的电子产品,
要求有图示,有介绍,有展示
小组合作小组展示
小组互评
设计展示2
项目设计类(课内)为外国笔友计划一次南京三日游,要
求有导图,有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
衣食住行、购物等小贴士
小组合作小组展示
小组互评
设计展示2
调查研究类(课外)金陵文化中英文标识研究研究性学习小组协
作(形式多样)
展示答辩1—2年
调查研究类(课外)跨文化视野下对中西方节日的研究研究性学习小组协
作(形式多样)
展示答辩1—2年
实践活动类(课外)英文歌曲大赛集体展示师生评价集体展示评比2
延伸学习类(课内外结合)整本书阅读《贝多芬传》自主探究小组分享
教师点拨师生评价
撰写书评展示2
书面表达类(课内)拟一则“英语创意活动坊”开班通知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书面展示2
口头表达类(课内)假如你是南京本地的导游,请介绍一
处南京历史遗迹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口头展示2
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情境,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进一步探索新知识,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在认知结构上获得新发展。

为了有效推进小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范例,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计划的组成要素和设计特点,并提出改进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的分组活动做好铺垫。

(三)小组合作,实施探究活动
要想在两课时内完成该项任务,小组合作是前提和保障。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每组6人,职责如下:group leader 负责协调统筹; material collector 负责收集图片、文字信息等; information organizer 负责信息组织,将同伴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选取可用信息;travel plan designer 负责旅行计划的设计,主要是版面安排、内容选择、绘图等;travel plan editor 负责旅行计划中文字内容的编辑;presenter 负责小组成果展示。

具体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活动规划环节。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一是确定三天旅行计划,包括景点、时间、交通工具、饮食、预算等,达成一致意见;二是组长根据成员的特长和职责要求进行具体分工。

2. 活动准备环节。

小组成员按照具体要求,分工协作,查阅南京旅游景点资料和图片,撰写相关文字,绘制旅行图等。

所有成员准备的材料要经过组内成员一致同意后方可采纳。

3. 成果制作环节。

组长负责统筹成员材料,
负责设计和文字的成员整合所有资料并绘制旅行图,其他成员检查是否有信息遗漏。

作品完成后,每个组员都要认真核查,提出修改建议,确保成果获得一致认可。

4. 小组展示环节。

旅行计划图定稿之后,负责展示的组员在全班面前展示小组成果。

展示结束后旅行计划图张贴到班级墙上,供全班同学评价。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组长根据成员的特长组织分工,将任务分解成更具操作性的小任务,提高组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组员通力合作,除了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外,还为小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旅行计划制作的全过程。

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与组内成员交往与互动中提升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分组展示,呈现活动成果
成果只有展示出来,分享给其他学生,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学生完成旅行计划图后,教师要求每组负责展示的学生上台呈现并口头汇报。

以一个小组的展示为例。

该小组展示的图片(见图3)清楚细致,涉及旅行的时间、景点、饮食、预算、交通、购物等。

选择的景点中,玄武湖、鸡鸣寺、中山陵、南京博物院、夫子庙等都是南京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能够体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地方特色包括南京盐水鸭、鸡鸣汤包、夫子庙小吃等,能够让外国笔友在三天时间里充分体验南京美食。

另外,该小组的旅行安排预算不高,经济实惠。

交通方
图3
Travel plan
Nanjing Day1
(Aug.22)Day2
(Aug.23)
Day3
(Aug.24)9:00-10:30Jiming Temple
8:00-15:00 Sun Yat-sen Mausoleum
9:00-17:00 Confucius Temple
souvenirs
local snacks 15:30-17:00 Nanjing Museum Nanjing salted duck bus or subway bus or subway
11:00-17:00Xuanwu Lake Park
Chicken soup dumplings RMB100RMB500RMB150
on foot transport
transport
transport
budget
budget budget meal meal shopping
meal sight spots
sight spots sight spots
式以公共交通为主,绿色环保,体现了小组成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价值观念。

方案受到全班认可;也有小组提出增加联系电话、具体的公交车和地铁路线等建设性意见。

小组合作后形成的最终成果,是组内所有成员智慧的结晶。

公开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每个小组都希望本组的成果能在全班面前展示,同时也期待其他小组的成果展示。

各小组都选出语言基本功扎实、表现力较强的组员进行汇报,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

该过程不仅是展示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评价、相互提高的过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五)组织评价,反馈活动成效
评价是英语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王蔷等认为,教师应激励学生作为彼此的教学资源和自己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评价工具,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充分参与课堂评价。

教师在学生展示前出示如表2所示的小组评价表,作为评价依据。

表2 展示活动评价标准
Item Score
Teamwork Organization Involvement
Oral presentation
Eye contact Facial expression
Fluency
Travel plan Language
Grammar
Spelling
Sentence structure Layout
Attraction
Practicality
Total
该评价表从团队合作表现、口头展示效果、旅行计划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大项分若干小项,每个小项1分,共计10分。

所有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在点评环节中提出反馈意见,选出最佳团队奖。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推荐、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展示奖、最佳语言奖、最佳创意奖等,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课标》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化地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在该环节,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给出了详细的评价表,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除了团队奖之外,还设立了单项奖,旨在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参与活动的快乐,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活动的结果,而且重视活动的过程。

四、成效与反思
“英语创意活动坊”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程晓堂认为,英语课程的目标不应局限于使学生学会英语,还应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学会思考,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程的活动丰富多样,基于教材,深入教材,超越教材。

学生无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自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逐步学会了用英语与同伴沟通,相互学习,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享受英语学习过程,提升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形成英语学习的新方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用。

与传统的“讲授式”课程相比,本课程融合课内外学习,注重学思并重、学创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主评价,形成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型学习方式,提升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英语创意活动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让学习活动贯穿课堂,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多样的活动类型有助于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提升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创新意识;多样的成果呈现形式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习自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获得了使用语言的体验,将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拓展英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依据课程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判断与评估,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主动发展。

“英语创意活动坊”课程多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在最终的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采用个人自评、互评,小组自评、互评方式,并结合教师点评,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

(五)拓宽英语学习视野
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英语创意活动坊”将课内学习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把英语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学生以真实任务为驱动,制订活动计划,设计调查表,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拓宽了英语学习视野。

五、结语
学创结合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活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勤于探究,主动思考,积极合作,敢于展示,善于评价。

教师要顺应新课标要求,创新英语学习方式,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崔允漷.课堂变革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增值[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4(1).
[4]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问题解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7).
[5]曾玉萍,曾可琪.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7).
[6]刘菲.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7).
[7]王蔷,周密,蒋京丽,闫赤兵.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
[8]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刘美琳,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邮编:210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