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第2节 第4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分析评价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 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形象、语言还 是表达技巧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传达出的思 想感情。分析评价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 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 评判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能 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 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 “世味”的厌恶;后句“簟已便”是因为“时光”, 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 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题2】(2012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后面的题目。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有不同的 看法,只要根据诗句言之成理即可。“家在石湖人 不到”写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成大 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他在 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 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 他视富贵如浮云,唯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 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 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他操守清 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 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 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 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步:揭示诗(词)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评价思想感情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 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 抒发了……”。 三、评价观点态度类试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词) 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 予中肯的评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浪迹江湖,终 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 首诗约作于此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 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 简要说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观点一: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 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 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 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成大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观点二: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 突出范成大的品格高尚。“人不到”更加衬托出环境 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 尚境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解答此题既要从“杨柳”“飞絮”的本义, 又要从其象征义两个角度思考。古代意象中,杨柳 多象征离别之愁,结合文中的“动离忧,泪难收”, 显然此处的“杨柳”也是如此;“飞絮”是指飞扬 的柳絮,多见于春末,结合“落花”“韶华不为少 年留”,可知此词的“飞絮”寄寓着作者大好青春 不再的伤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 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 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 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 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 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 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 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 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杨柳”指代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指代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这首词抒 发了作者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题3】(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 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题1】(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 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心境?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 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 纵使。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 达的情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4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分析评价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 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诗歌的 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分析概括诗歌的 内容主旨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 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解读诗歌, 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 主要考查点有:①意义的表层或深层评价;②常识 典故传说评价;③经历主张志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