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测试(一)(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测试(一)
(测试范围:七下全册)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 ,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材料反映该制度( )
A.保证了官吏的廉明清正
B.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保障了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2.贞观时期,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重用贤才,知人善任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虚心纳谏,广开言路
3.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发明用于灌溉的生产工具是( )
A.耧车
B.筒车
C.指南针
D.曲辕犁
4. 唐朝时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时的( )
A.东北
B.西南
C.西域
D.东南
5.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
D.唐朝对外交往扩大
6.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巢起义②安史之乱③唐玄宗统治腐败④藩镇割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7. (2023七下龙岗期中)《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这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B.实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8.图1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9.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
三上八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农业生产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矛盾的加剧D.海外贸易的兴盛
10.女真族原本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但在建立金并统治中原地区后,多位皇帝开始尊崇儒家思想,甚至设立译经所,把儒家经典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金国科举考试需要,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
这说明女真族( )
A.深受汉族文化影响B.完全放弃传统习俗
C.正为反元积蓄力量D.重视边界贸易互市
11.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这句话表明()
A.江南地区的开发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纸币“交子”的出现
12.下面卡片体现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A.政权统一与发展B.民族交融与发展
C.对外交往与发展D.经济繁荣与昌盛
13.影视作品的背景、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
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
场景是()
A.安西都护府管理台湾B.澎湖巡检司管理新疆
C.耶律阿保机建立辽D.宣政院管理西藏
14.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日午时击鼓三百声,开启市门: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关闭市门。
宋代汴京(开封),既有日市,也有早市和夜市。
由此可见,宋代的商业活动()
A.严格坊市界限B.广泛使用白银
C.突破时间限制D.出现商帮会馆
15.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其中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发明以及传播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是()
A.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条件B.促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导致新的生产方式出现D.打破教会对文化的垄断
16.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将大量的农民直接固定在土地之上,由此形成农民安土重迁,社会性人口流动减少,促进了政治局势的稳定。
据此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是( )
A.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B.抑制商业的大规模扩张
C.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保护封建小农的利益
17.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他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宋太祖D.唐太宗
18.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19.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B.《红楼梦》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20.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B.宦官专权
C.陕西连年大旱D.土地兼并严重
21.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B.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C.设立驻藏大臣D.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22.“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
”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帮的活动D.商品贸易的兴盛
24.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当时清政府的政策是()
A.重文轻武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鼓励贸易
25. 在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组搭配是错误的? ( )
A.大闹天宫一《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一《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一《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3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
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材料二:真宗景德二年,令雄、霸州置榷场(宋辽边界开设贸易场所),以通其贸易。
自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互不交侵。
辽人多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易宋之绢。
彼此利之,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编自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其赢得了怎样的称号?这位皇帝是如何践行这一民族政策的?在处理与吐蕃的关系上,试分析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3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辽”是中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写出促成材料二中历史现象的盟约名称?该盟约的订立有何积极意义?(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它在地方上通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辽阔的疆域?山东地区当时归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个新的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2机构设置的意义。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3分)
27.(13分)宋是我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材料二:“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
白昼通夜’进行营业”。
“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见下图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下面是宋代经济发展表现简表,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分)
项目表现
农业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海外
宋代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②加以管理。
贸易
(3)宋代商业贸易繁荣,都市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从材料二中可以发现出现了什么和什么景象?(2分)
(4)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这个过程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3分)
(5)宋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3分)
28.(12分)我国古代制度创新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夫举无他,
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摘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
为保证行省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下 )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王克商”后,西周推行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和及其主要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朝限制行省权力的主要举措。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个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机构进行哪些创新?并概括其影响。
(4分)
29.(12分 )追忆文化名人,欣赏古代文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文化名人】
材料一: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
【文学名篇】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摘自杜甫《春望》材料三: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
"
——摘自《三借芭蕉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面方框中的内容。
(4分)
(2)材料二中的情景是唐朝哪一事件造成的?材料三故事片段摘自我国哪一名著?其作者是谁?(4分)
(3)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发展说明了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