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凤凰赋(并序)_诗词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凤凰赋(并序)
唐•李德裕
仰山在郡之坤隅,高松翳景,名翚所集。
有丽鸟殊色,文如縟绣,邑人呼为山凤凰。
爱其羽毛重于身命,虽遭矰缴,终不奋飞。
比夫雄鸡断尾,则殊知异心矣。
余感而赋之,以贻亲友。
懿灵山之岑寂,实珍禽之可依。
何文章之英丽,信羽族之所稀。
混赤霄而一色,与白日而增辉。
焕若玉女携宓妃,凌丹壑兮游翠微。
振桂裳兮垂组绶,腾镳驾兮曳鸾旗。
粲若天桃发兮山已,春朝霞烂兮露欲晞。
或饮于涧,或集于矶。
揉芙蕖之绛采,掩虹霓之夕霏。
既而衡网高悬,虞人人合围。
身挂纤缴,足履骇机。
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
乃知玉之败也,以致其琼弁;翠之焚也,犹袭其宝衣。
何异夫怀禄耽宠,乐而忘归。
玩轩冕而不去,惜印绶而无时。
嗟乎,秉君子之器,与兹鸟而同讥。
注: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人,唐代著名政治家。
出身名门望族,其父李吉甫为宪宗朝宰相。
历官浙西节度使、西川节度使,文宗大和七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封赞皇县伯。
翌年便在朋党之争中败落,被排挤出京。
大和九年贬袁州长史,卜居袁州里江北之寺院(其址即今化成岩),翌年三月量移滁州刺史。
不久再度得势,开成年间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武宗朝辅政朝廷,卓有政绩。
宣宗即位后再度遭政敌打击,贬崖州司户,卒于贬所。
后追封“卫国公”。
擅诗文,工辞赋,谪居宜春时作有“二诗十五赋”。
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氏旧闻》等。
仰山赋(并序)
元•李问
孙兴公赋天台山,特遥想逸兴驰神奋藻于吟望之间。
梁武帝赋游山寺,其景物之佳,讽咏一时。
游览之胜,至于依本以美物,堆实以赞事。
山林川泽之富,鸟兽草木之美,宫庙之轮奂,人物之魁梧,悉未闻也。
予既思摹前作而赋仰山,非欲离出异俗、高论藻词,为远寄冥搜、散怀投兴之事,恐山灵诮作逋客,姑咏其所闻、额其所见,以
谢其所移而已。
乌显仰山,岌京峙。
据乎春台之阳,阻乎秀水之涘。
枕吴头以盘回压楚尾而仰止。
连属群峰,回环千里,北跨罗霄,东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
冈峦襞积而叠翠,洞穴谽谺而宿云。
修竹阿娜以蓊茸,嘉木青葱而纷纭。
溪壑错杂以绕缭,翠微缥缈而葐蒀。
草茂灵根,花敷锦绣。
或抱石以莚蔓,或含烟而吐秀。
木末翱翔乎飞鸟,崖颠駓騃乎走兽。
绝网依树以织空,鼎房联窠而托阜。
峰入汉而犹亘,崖欲骫而不绝。
青草铺碧以摇风,秋潭澄净而纳月。
盛夏含霜,先冬霏雪,龙湫渟水于山腰,佛刹倚殿于岩腹。
在晋则二神示现于灵踪,于唐则高僧始来而卜筑。
田原,芃芃菽栗,茶芽药苗,珍果嘉谷,亦莫得殚论而备录也。
其峰则有集云、狮子、唐兴。
仰峰峭峭峻崷崪,嶕峣穹崇,险若太行,高侔祝融。
俯视三峰于木平,左顾百叠之盘龙。
耸崝嵘以入望,计胶葛而难穷。
岩嵌欲澳,岭属冈连。
巍巍莪莪,拔秀磨天。
望钟山之水若绕带,瞰萍实之墟如点烟。
涧溜悬崖,而喷沫以奔遁;藤萝绕翠,则猗傩而连牵。
一日之间,而气候不齐。
或雨或晹,而乃寒乃暖。
盖天龙之所宅,而人莫测其所以然而然也。
其水则滈瀑砀突,合流异源。
一出集云之腰,一出狮子之颠。
注厓度涧,汨活飞泉。
测激滂流,吐漱潺湲。
高迅澓增浇,汹涌顄流;下测闪萦纡,鳞仑穵窞。
乃若经岩鼓石,雷震电激,不平成声,營确溜宕硌。
乃若坳积潭澄,回旋漫平,挠之不浊,
广滉汪洸。
集云之源,其穴如萁,实为尾闾。
有石广亩,当前如砥。
其渊渌净以湛湛,其流清冷而弥弥,是谓上潭也。
其流未长,有石如梁,隘雨而横卧,潴一水以为潢,是谓中潭也。
出梁而下,千尺蜚泻,经委注于石涡,曾昼夜之不舍,是谓下潭也。
狮子之源,瀑流天半,界塔影而三分,至山麓而共贯。
接獭径龙潭之水,绕灵济古祠之岸。
概乎合众委而下梅州,然后澔澔而肝肝。
厥田惟上,厥土黑壤。
陆复而平,地高而塽。
于是田以水而东作,原以火而冬耕。
麻菽稻梁,粘黍芗秔,或先种而后熟,或戮力而共成。
木则有山梨樱桃,赤柏白杨;橼桐檀桦,松楠楮樟。
栩翕张以应
时,枫招摇而抱阳。
总青条而握翠,布绿叶以森阴。
分枝列干,擢本千寻。
谷风歘起以增悲,秋蝉得荫而长吟。
於而乐者栎,业而蔚乎邓林。
其竹则筀淡毛苦,筋白燕黄。
玉板枝横,而竿直日箭;猫头最巨,而茎瘦日方。
蔼青风而飒至,戛碧玉而鸣琅。
禀苍润之高节,宜有实以来凰。
其草则葴莎苏蒿,薜荔芭蕉;苎葛黄精,萍蓼蒲茭。
含芬吐芳而可结以佩,铺茵绿而可藉以遨。
毛群羽族,陆离纷汨。
春戏白鹇,秋阵黄雀。
燕莺子规,鹳鹩乌鹊。
蜚生夜鸣,山鸡昼啄。
或袅芳林以嚾噪,或弄烟芜而挥霍。
野猎以类而群熊,山麂时鸣而惊鹿。
猿连臂以饮涧,猱矜揵而升木。
高无毕弋之患,下绝网罗之逐。
饮啄各得其性,飞潜自遂其欲。
悉孔翠于羽毛,尽充肥于肌肉。
虫则有山龟水蛭,蜒蜓虺蛇。
螳螂伏翼,蜈蚣虾蟆。
络纬暗织,黄蜂晓衙。
蚁循缘于古木,蝶徘徊乎芳英。
蚊蚋入夏以远适,寒螀经秋而苦鸣。
愤未伸手屈蠖,郎孤照于流萤。
花则有蜀葵赪桐,芙蕖山丹。
罂粟巨霜,玫瑰幽兰,山茶金灯,石榴木莲。
瑞香异康庐之色,莎萝同西竹之妍。
木犀喷九里而芬馥,月桂吐四时之红鲜。
药则有梫桂细辛,百合菖蒲,黄莲白芨,牛膝鸡苏。
厚朴缘干而复剥,薯蓣寻苗面冬锄。
果则莲藕菱茈,黄橙丹橘,枣李梅柿,木瓜茅栗。
唐兴之红桃,梅州之紫梨,剖之若胭脂,食之如崖。
园圃则有苦臣波稜,蘘荷茈姜,芥蓝决明,蔓菁兰香。
又有紫芋蒟莒,红苋白茄,合蕈甕缶,草头芹芽。
春蕨夏笋,秋茶冬瓜。
由古由今,若动若直,无容支离而遍夸。
粤有高人,来自王莾。
触雾披云,沿溪而上,乃与二神邂逅相遇。
丐山卜庵,展一坐具。
神敬听而弗康,徏下流而远去。
遂迁庙像,空山拨树。
夜半密移,朝成区宇。
驱鬼役神,雷雹风雨。
爵封公王,以福兹土。
精祈必应,诚祷则与,其灵威莫得而缕数也。
由是于第三峰下,开大施法门。
更代易世,经晨越昏。
营办之力相继,土木之功益繁。
殿堂楼阁,高下相吞。
廊庑垣墙,左右维藩。
虹梁偃骞,横卧惊湍。
浮柱飞欀,高栌广楣。
曲枅环句而相扶,重檐杈枒而横蜚。
阶屈曲而嶙峋,棂槛璀璨而流离。
饰以金壁,文以丹漆,衣以赭垩,绘以云物。
或螭蟠而虯停,或龙出而鱼没,或流曜以含英,或晖天而地日。
微风萃而檐铃乱鸣,碧云合而楼钟更远。
响金磬之铿锵,流梵呗之婉转。
于是破竹逗泉,同源异口,绕砌穿渠,填罂注缶。
导之于近,则泓满于池沼;决之于远,则灌溉乎畎亩。
盖神灵密扶其栋宇,将历千载而不朽。
其中则有大沩之圆镜,南唐之净瓶。
贝多则罗汉携来自乾竺,佛牙则郡侯得之于胡僧。
本国锡以泰山之芝草,赐之御札于廷平。
皆自昔以传今,将永镇而常宁者也。
至若圣世时康,育王塔现,挺特千尺,端方四面。
下临不测之悬崖,旁分瀑流而劈箭。
盖天造地设而难知,信神功鬼绩而莫辨。
菩萨现而灵雀群噪,罗汉出而祥云忽变。
其灯光圣相之殊异,实象季末之所未见者也。
又有唐将军避难之古寨,郑中郎挂冠之书堂。
耕夫时得其剑戟之旧物,诗僧有比之巢由而成章。
由唐及今,三锡寺额之徽号,一徏基构而更张。
于是白足净侣林乐云堂,治心养性仁寿而昌。
顾帝力之何有,咏佛日之何长,实斯人之幸也。
乃若重熙累洽,代遭圣神。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风雨以时,寒暑更循。
鸟无虞于覆巢,兽不伤于掩群,渊津润而崖不枯,草木不夭于斧斤,则岂特斯人之幸欤?又兹山之甚幸者也!
注:李问,元代人,生平不详。
仰山通智大师塔铭
陆希声
自文宗朝,有大沩山大圆禅师居士养道,以曹溪心地直指示学人,使入元理。
天下云从雾集,常数千人。
然承其宗旨者,三人而已:一曰仰山,二曰大安,三曰香严。
希声顷因从事岭南,遇仰山大师于洪州石亭观音院,洗心求道,言下契悟元旨。
大师尝论门人,以希声为称首。
及大师自石亭入东平,会希声府罢,冒暑蹑礼辞于岩下。
违师仅三十年,师归圆寂。
今者,
门人光昧专自东山来,请予以文铭和尚塔。
予顷在襄州,有香严人请予为香严碑,已论三人同体异用之意,其辞曰:仰山龙从于江西,大安雨聚于闽越,香严霰于南阳,皆寻流得源、同出异名之谓也,达道者皆以为确论。
按《西域秘记》,自达摩入中国,当有七叶,草除其首是也。
仰山韶州人,欲姓叶氏,仰承六祖,是为七叶。
然曹溪心地,拨去文字,不使染着。
而大师即以曹溪元旨印于大教,莫不元符。
即曹溪所云湛然常寂,妙用恒沙,圆明变化,不可揆测,此所谓一体异用者。
予以香严碑内已曾论三师之旨,故不得重言,以俟知者。
今略解释,以为塔铭。
大师法名慧寂,居仰山日,法道大行,故今多以仰山为号,享年七十七,僧腊五十四。
从国师忠和尚,得元机境智。
以曹溪心地,用之千变万化,欲以直截指示学人,无能及者。
而学者往往失旨,扬眉动目,敲木指境,递相效,近于戏笑,非师之过也。
然师得曹溪元旨,传付学人,虽与经教符同,了然自显一道,合离变化,所谓龙从者也。
大师元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生,中和三年二月十三日入灭,大顺二年三月十日敕号“通智大师妙光之塔”云尔。
乾宁二年三月一日力病撰铭日:六用如如,合于太虚。
四大无主,当归享土。
以家为塔,终古永乐。
千载之后,灵光照灼。
注:陆希声,唐代苏州吴县人,出身世家,博学多才,论著颇甚。
历官右拾遗、歙州刺史。
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