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第六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
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邦国”即封邦建国,再有其为“帝制的渊薮”,可以推知为西周的分封制度,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
人命至重,……当若是耶?”
针对这种现象,宋代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设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B.规定人命重案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
C.设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监察制
【解析】设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是汉代措施,故A项错误;规定人命重案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是元代措施,故B项错误;设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是宋代措施,故C项正确;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是明代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C
26.明初政府招商人把粮食实物代为输送到北方边防卫所,换取贩盐执照,然后到指定盐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销售,晋商以此为契机崛起。
这表明( )
A.商帮的活动是官营商业的新形态B.盐业官营制度己正式废除
C.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将商人组织化D.政府改变对商人歧视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并非是官营商业的新形态,故A错误;政府招商代运,并需领取贩盐执照,在指定地点支盐、销售,故而盐业官营制度己正式废除这一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为“政府找商人”、“晋商”、“契机”可以看出政府招商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商人进行经营,故C项正确;从题目中无法看出政府对商人歧视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27.对图2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 1895—1911年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
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
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
【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出现赴日留学的高潮,直至民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图表并不能表现出商品倾销让位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之本主义经济在1895至1919年之间的发展趋势应是逐步上升,故C项错误;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应该于民族危亡的历史事件相关,1895年—1899年之间由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以兴起爱国救亡运动,1901年—1911年之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所以又一次兴起爱国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28.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最终地位是( )
①国家元首②立法机关的一部分
③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④国教世俗领袖
⑤英联邦元首⑥统而不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 D.④⑤⑥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身份不变,即保留原有的国家元首,军队司令,联邦元首以及国教领袖,故①③④⑤正确;国王拥有批准法案的权利,故②正确;国王地位是统而不治,故⑥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9.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同时欧洲资本投向海外,进行资本输出,B项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19世纪末的世界市场中,欧洲凭借其经济实力,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落后地区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
【答案】C
30.图7所示为某时期部分国际知名报刊集中报道的头条新闻(封面故事)。
该事件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因为( )
A.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
B.美国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
D.冷战格局下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了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部分国际知名报刊集中报道的头条新闻。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故B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中美建交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故C项错误;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了缓和,故D项正确。
【答案】D
31.卢梭说:“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 )
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B.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
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D.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考点】启蒙运动——卢梭思想主张(社会契约)
【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故B项错误;据材料“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
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故D项错误。
【答案】C
32.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上》中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
”材料表明作者( )
A.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
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D.认可《工业复兴法》的作用【考点】罗斯福新政——美元贬值
【解析】材料中认为其他国家为了照顾自身的失业问题,必须发掘新市场,并非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故B项错误;为什么其他工业国家会“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呢?这是因为美元贬值,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工业是其他国家的,并非美国,罗斯福此句话未涉及《工业复兴法》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33.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
该理论的提出( )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考点】相对论
【解析】《星际穿越》重建了宇宙体系,是宏观的认识而非微观世界的研究,故A项错误;
牛顿经典力学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伽利略的理论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不是材料所提科学理论,故C项错误;
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符合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观点,它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D 项正确。
【答案】D
34.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1个 B.2个C.3个 D.4个
【考点】《共产党宣言》;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
【解析】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处错误;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是和平夺权,此处错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此处错误,故C 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C
35.晁天义认为当今史学界研究历史关注“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
材料强调的是( )
A.新见史料使历史“重写” B.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
C.跨学科研究催生新史学学科D.新视角为史学研究注入活力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当前史学界的新关注属于历史视角的变化,并非重写历史,故A项错误;新史观研究有助于丰富历史的研究方式和手段,并不能取代传统史学,故B项错误;跨学科研究有助于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并没有产生新的史学学科,故C项错误;关注视角的变化,有利于丰富历史研究的方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嘉靖《太康县志》:明期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
(明)范濂《云间据目妙》卷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
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登出,岁多新事百煓。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蒹葭党杂著摘抄》: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
材料二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更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财路,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东征不仅使欧洲的贵族了解了东方的豪华,也为意大利人开碎了东方贸易的道路。
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
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硕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
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杜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范广寅《丈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中后期和十四、五世纪欧洲社会消费观的共同特点以及各自出现的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消费观对中国和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不利影响。
据此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10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解析】(1)第一小问共同特点,据材料一中“(暴富之家)……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据材料二“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硕布了禁奢条例”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据材料一中“豪门贵室,导
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可知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市易之利”可知市民阶级的产生,“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可知消费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欧洲:据材料二出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可知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可知人们追求虚荣,“十字军东征更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财路,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可知十字军东征和古代东方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第一小问共同不利影响,据材料一中“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可知加速了统治集团生活腐朽,据材料二中“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可知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造成了浪费,结合所学可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第二小问消费观,根据第一小问“不利影响”的提示,结合所学,从有利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逾越社会限制,崇尚奢侈消费。
(3分)
背景:明朝中后期: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统治集团生活腐朽。
③市民阶级的产生。
④消费观念的变化。
(6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十四、五世纪的欧洲:①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
②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
③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
④十字军东征增加了财富积累。
⑤古代东方奢侈消费的影响。
(6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2)共同:①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的形成发展。
②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③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
④对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8分)
消费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只要言之成理,立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2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
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两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
【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日本投降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采用SOLO评价方法。
第一小问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从1945
年天皇的《终战诏书》可见,第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是: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而不是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
第二个不合理的地方,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
第二小问说明,一定要做到史实和论述相结合,论从史出,摆事实讲道理,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建议:指出不当之处:4分。
分析说明:8分,细则如下。
第一等:7—8分,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
第二等:4—6分,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
第三等:1—3分,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准确;
第四等:0分,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事实。
答案示例:其一: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并非要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
(2分)
说明:日本自30年代以来,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策动华北白治;打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等均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严重侵犯,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侵略行径。
“诏书”所言绝非历史事实。
(4分)
其二: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
(2分)
说明:1945年,面对德意等法西斯的惨败,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强大压力之下,美苏对日作战和中国军民的反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丧失了继续顽抗的可能,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这并非是“终战”。
(4分)(注:若考生从“诏书”语气的角度分析,如回答“诏书”
没有体现对于战争的悔意等内容,应同等给分。
)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退休)。
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
……
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
——《通典》材料二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
”
弘治四年(1491年),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
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
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发展演变》(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官吏“致仕”的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实行官吏退休制度的目的是什么?(7分)【考点】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改革
【解析】(1)据材料一“七十听致仕(退休)”、材料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和“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可知唐朝官员退休年龄是70岁,明清时期退休年龄为60岁,据材料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和“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可知退休带有强制性,据材料二“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和“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可知清朝武官官职愈低,退休愈早。
(2)据材料一“七十听致仕(退休)”、“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据材料二“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官吏退休制度消除官吏终身制、世袭制,保持政治统治活力,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专制统
.
治。
【答案】(1)变化:唐朝官员退休年龄是70岁,明清时期退休年龄为60岁;(3分)退休带有强制性;(3分)清朝武官官职愈低,退休愈早。
(2分)
(2)目的:消除官吏终身制、世袭制;(2分)保持政治统治活力,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3分)加强专制统治。
(2分)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