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综合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综合试题1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单车
紫陌
①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段时间了。
骑自行车出行,环保健身不用说,我还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四季的温暖寒凉,体验春风、夏雨、秋叶、冬雪细致入微的变化与静美,一路走一路欣赏着它们给我的惊喜。
②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还是偷着学会的。
那时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买辆新自行车可是件大事,车子也是家里添置的大件。
父亲在乡中学教书,每天两个来回上下班,都是步行,地里还有一大摊活儿等着父亲下了班去干呢。
为了节约时间,父母权衡再三,决定买辆自行车。
父亲托在县里棉麻公司上班的舅爷给搞到了一张自行车票,用去家里的全部积蓄,推回了一辆“燕山”牌大“二八”自行车。
③这辆大“二八”自行车结实,载重量大,农忙时,一星半点的,可以往家驮粮食。
哥哥、姐姐先后在父亲教书的学校上初中,上学下学,风风雨雨,父亲用这辆自行车将儿女们驮着送入了高中、师范。
哥哥、姐姐初中毕业,我又上了初中,父亲自行车的后座又坐上了我。
④后来,小舅舅把他的一辆自行车给了我,虽然不是新的,但总算可以自己骑行上下学,不用再搭爸爸的车子。
每个清晨,每个黄昏,骑行在乡间的土路上。
春天,两侧高高的白杨吐绿长叶,巴掌大的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铺向天边,新鲜泥土的气息伴着庄稼的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
夏天,浓荫蔽日,蝉儿藏在树叶下不知疲倦地高叫着,忽尔一阵雨过,骑车可就难行了,车轱辘和瓦圈当中塞满泥,车轮转动不得,还得从路边捡根棍,一边走一边捅泥,寸步难行,一身泥水。
秋天,树叶凋零,落叶铺满土路,骑车从落叶上碾过,“沙沙”作响。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骑车上学就显得艰难,天冷地滑,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摔倒路边。
⑤有坦途、有风雨、有艰难,这辆二手自行车陪我度过了初中生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天上学放学后座上都会载着一个同学,有时甚至是两个——前边大梁上也坐一个。
有一次三个人一辆车,又说又笑,又打又闹,一不小心冲进了路边的排水沟,一人一身土一身泥,却仍然“哈哈”大笑。
我们在风中,在雨中,在阳光里,在白杨下,一路高歌,一路欢笑,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六里地距离成了最快乐的旅程。
⑥我上高中时,哥哥姐姐都已工作了,高中学校在县城,离家三十多里地。
哥哥姐姐共同出资,给我买了辆“梅花”牌“二六”大链盒自行车,小巧精致,这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自行车。
从此,这辆车风风雨雨陪伴我辛苦、充实、不断成长的高中生活,然后把我送离了高中,送离了县城,让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⑦每当骑车而行,风儿掠过耳畔,似又回到青春飞扬的少年时光,回到泥土飘香的乡间土路,回到那回不去的从前……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3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自行车为线索,回忆了有关自行车的几件往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B.第②段中,父母权衡再三才决定买辆自行车,表明了“我”家境的贫穷,父母的吝啬。
C.第④段生动地展现了乡间土路上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表现了“我”骑车上下学的兴奋与烦恼。
D.第⑤段在叙述基础上抒情,骑车上学的路上有坦途、有风雨、有艰难,但更是充满了少年的快乐。
(2)请简要概括与自行车有关的三件事。
(3)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辆车风风雨雨陪伴我辛苦、充实、不断成长的高中生活,然后把我送离了高中,送离了县城,让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2.阅读《没有发芽的种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
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
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
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
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
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
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
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
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
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
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
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
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
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
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
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
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
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
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1)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2)第①段侧重描述散步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①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②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4)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
情感________
感悟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润雨
郑若瑟
①室外讨厌的绵绵阴雨,增添我几分烦躁,时已接近黄昏,该是妻下班、儿放学来医院探望的时候,这是一天仅有的聚会,可得到片刻的幸福感。
老天不作美,恐怕盼了整天的希望又落空了。
不过,娇妻爱儿就是冒雨而来,我也会嗔怪:雨淋伤风感冒,不值得。
②整天看到的是不顺眼的各式病人,碰到的是带口罩冷漠的医生护士。
房中的来苏水味太刺鼻,谁说入芝兰之室久之不闻其香,但房里的药味却越来越浓重,令人欲呕,特别是心绪烦时。
很想到房外去吸点新空气,可是,躺在床上身不由己。
③同房是个被电触的儿童,做了多次手术,切去了坏死肉,植皮补伤口。
除了吃和睡就是痛楚的哭声,护理他的父亲整天陪流泪,恨不得把爱儿的痛楚移在他身上,就是再加十倍,他也乐意接受。
他买了不少玩具,讲了不少神话离奇故事,企图减少爱儿的哭声。
虽然帮不了什么忙,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做。
④今天要做大型手术,得输血。
因为多天来医药费用太多,他再也付不起买血的钱,要求医生把自己的血输给儿子,医生见他虛弱,怕引起虚脱,他跪下求医生,只要医好儿子,自己就是死了也不悔。
窗外雨势渐猛,簌簌地溅落下来,打在隐约在灰暗中的建筑上,打在形色匆匆的雨伞上。
⑤天下父母心皆同,这是天性。
自己又何尝不是。
对儿子的爱心唯天可表,剖开来是十足真挚、毫无半点虚假。
就是现在有病住院,也渴望能睹儿子一面,仅仅片刻相晤,也是感到心满意足,超值安慰。
⑥“父亲无微不至呵护儿女,随处可见。
儿子回报年老父母的孝行,相对起来,有一半就叫人赞不绝口。
”我摇摇头感叹,心中浮上内疚。
⑦自从自己能够独立经营,自讨生活,且稍有发展后,对没有给他传下财富的老父亲看得有点碍眼,有时见解不同甚至会发脾气,父亲唯唯,不敢吭声。
⑧难道天下做儿子的都是应该合情合理地从父母身上得到爱,而不必回报孝敬吗?自己
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待我么?我陷入深思。
⑨“今天稍好些吗?”父亲低沉而亲切的声音阻断了我的思路。
“孙儿今天功课紧,天又下雨,暂不来,明天会来。
”父亲像犯罪似的小声安慰。
父亲知道孙儿没来,我会郁气,胡乱发泄。
他会像犯错的学生一样,任由我训责,只要我心绪平静,他什么都不介意,甘心充当替罪羔羊。
⑩“爸,没关系。
”他一改口吻,“多亏你老人家冒雨而来,父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真情有别。
”父亲一愣,接着是泪下如雨,比窗外还大粒。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病房里两对父子的故事。
(2)联系全文,写出第①段“嗔怪”一词所包含的“我”的情感。
(3)文中的我对待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述。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
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地,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请逐一概括。
(2)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
(4)品读下面的语句,请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5)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爱叫九小时
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
只有我,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和他们的梦。
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拼尽了全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
我第一次带他们离开从未踏出一步的小镇,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
然而,没到一个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
④我执拗不过,只好送他们回去,可这一次,父母说什么也不坐飞机,甚至高铁也被排除了。
后来,我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血压有点高,再接他们小住时也不敢强迫他们坐飞机了。
⑤一次回家,我问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如何时,姐姐一怔,她说前几天刚陪父母做过体检,母亲的血压不仅不高,还有点低,倒是父亲的腰一直不好,有时疼得直不起来。
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带他们去城里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
当我提出坐飞机时,还未等母亲说话,父亲就厉声拒绝了,理由依然是母亲的血压。
⑥我很不悦,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谈,就是一周后父母要回小镇时,我也没表现出以往的不舍。
我想到楼下去买杂志,好在火车上打发无聊的时光。
刚下楼发现钱包没拿,走回门口时,竟听到父母大声地争执。
母亲说:“还是坐飞机吧,你的腰不好,也别让儿子跟着受罪了。
”父亲的声音很犀利:”不行,飞机只有三个多小时,比火车少九个小时,那可是咱们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待的九个小时。
”母亲叹了口气;“哎,真后悔把他送出小
镇,不能天天……”
⑦我的心被濡湿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给了我许多无私的爱,而有一种爱最为弥足珍贵,因为它叫九小时。
(1)文章前面说“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但是在后文母亲却说真后悔把“我”送出小镇。
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2)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第⑥段中“我很不悦”的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请分析结尾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6.阅读《一点一横长》,回答下列小题。
一点一横长
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中读书。
他两眼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
”“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
”
③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
④“写错了,重来!”
⑤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一声,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⑥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鳅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渐凝重。
⑦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了,他才看到我在练毛笔字,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
⑧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
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
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
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爷孙俩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
小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悄悄的。
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照进来,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
⑨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
⑩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写毛笔字。
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迹,便无心事去深入练习了。
⑪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摹不多,常是目临。
有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
⑫人不见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
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
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1)第①段中爷爷“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我”的棱角被磨平了吗?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加以说明。
(2)第③段中“左行右回,一起一落”指的是下列哪个笔画?()
A.点
B.横
C.撇
D.捺
(3)爷爷对“我”写字有哪些具体要求?
(4)文中“气息”一词出现了三次,在第③段中“气息”的意思是________,第⑪段还指________,第⑫段更有________的感情。
(5)说说你对标题“一点一横长”含义的理解。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
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
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
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
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
鸟儿也不甘寂寞。
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
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
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
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
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
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
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3)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爱的距离
刘超
和老耿来这里已经守了三天,始终没有发现野猪的影子。
老耿伏在深草丛紧握着猎枪,因熬夜而通红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前方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就在上周,这块玉米地被野猪糟蹋了,那可是农民一年的收成,看着眼前东倒西歪的玉米秆,老耿的牙齿咬得咯咯响,攥抢的手握得更紧了。
老耿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猎户,打野猪几乎没有失过手,如果不是跟着他,我这个刚从大学毕业的书生蛋子是断然不敢来的。
今天已经是第四天,连守三天都没有收获,我心里难免失落,但听老耿说过“一猪二熊三虎”,意思是说,野猪发起狠来比熊和虎都还厉害,想到这里,倦怠的心又立刻变得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