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教案(一)----许水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新闻传播史教案(一)----许水龙
外国新闻传播史(一)
授课人:许水龙
教学目标:了解国外的新闻发展简史,发展阶段,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的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
三、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
《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

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
八、廉价报纸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共同特点:
1、历史背景: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地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2、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九、早期工人报刊产生的年代及其作用: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为改善生存条件而展开工人运动,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

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

英、法、美、德各国工人运动肇始,工人报刊出现。

最早的工人报刊大都由联谊会、互助会之类的工人组织创办,主要内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劳动条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进行经济斗争。

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先后兴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早期的工人报刊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创办的,其中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

它们在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传播阶级斗争知识,唤醒工人阶级觉悟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

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这些报刊在宣传革命理论、批判错误思潮、组织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三)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产阶级同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一时期重要的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

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党内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

《火星报》从第52起其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

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自己的机关报《真理报》继续出色地看占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为准备和进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十、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阶段:(见上)
2、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十一、报团的概念,美、英、法、德等国的报团的出现:
1、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2、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1908年,英国第一个报团,北岩报团形成。

法国报团的出现不但晚于美国、英国,而且也落后于德国,它的报团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的。

与英美相比,法国的报团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基本上是由工商企业收购而成。

德国报团是随着19世纪末商业报纸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十二、报业垄断:
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即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以及“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

垄断资本控制报业的手段主要有三种:1)通过报团(报业公司)控有报纸的所有权。

2)通过通讯社、特写辛迪加控制报纸内容。

3)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的编辑方针。

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业垄断的加剧及其影响:
1、二战后报业垄断加剧的原因:
1)从经济上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财力雄厚、业务兴旺的报纸此能生存,通过不断吞并效益不佳的报纸来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仍是现代西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

2)从技术上看,高科技设备和节目制作成本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使得财力有限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

此外,竞争又都是围绕新型产业展开的,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3)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2、报业垄断加剧的影响
1)越来越多的报纸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化使报道、评论趋于雷同,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多样性。

2)竞争引发兼并,缺乏竞争对手,报纸往往质量下降。

3)报团老板大都是垄断资本家,他们和金融界、工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涉足其中,大财团通过融资、控股、互派董事等方式,深深介入报纸的运作,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

4)跨国媒介集团的出现加剧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造成“信息贫困”和“信息过剩”,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新的新闻秩序的呼声得不到回应。

十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报刊与近代工人报刊的比较: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报纸的办报方针与近代的工人报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纯粹从事体力劳动者数量骤减,“白领”阶层的数量就超过了“蓝领”阶层,致使工人阶级报纸也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