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参考答案:
D
2.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均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当然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选D。
A项只是表象;B项是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C项与此现象发生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
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4.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
B
选B。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
分析材料,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故选B项。
5. 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③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6.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这部著作发表时,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②轮船③飞机④汽车
A.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依据所学,①②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④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故A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7. 从秦到西汉中期,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几经变化才最终确定下来。
这种变化的顺序是: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参考答案:
B
8. 瓦特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瓦特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
B.瓦特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瓦特是蒸汽机的最早发明者
D.瓦特推动人类文明步入信息时代
参考答案:
A
【详解】瓦特解决了工业革命的机器运转的动力问题,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故选A;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B;瓦特是改良蒸汽机,不是蒸汽机的最早发明者,排除C;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推动人类文明步入蒸汽时代,排除D。
9. 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
”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 )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C
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在于帮助资产阶级打败了封建骑士阶级,促进了其社会转型。
故选C项。
10. 下表是中国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单位: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抵制日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印度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对抵制日货的实际效果不能估计过
高
D.一战后民族工业仍有很大发展
参考答案:
C
11.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
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参考答案:
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列强第一次直面中国大规模的群众反抗和暴
力干预,深深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欲望和殖民思想,也改变了列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对列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A。
五四运动的史实与材料信息“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不符,排除C。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也发对外来侵略,但与材料信息“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不符,排除D。
12. 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两首词都属于
A.豪放词 B.婉约词 C.田园
词 D.边塞词
参考答案:
B
13.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参考答案:
A
14. 《诗经》中的下列名句,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A.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参考答案:
B
A项意为“大国是屏障,大宗是栋梁。
为政有德国家安宁,宗子就仿佛是城墙”。
体现大小宗的关系,故A项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
B项意为“老实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描写了古代男女青年间的爱情,不涉及宗法制。
故B项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
C项意为“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
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体现了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
故C项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
D项意为“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天子的,凡是天下的人民没有不是天子的臣民的”。
同样体现了宗法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
故D项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审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15.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答案:
D
16. 农历2014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
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参考答案:
考点:科技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及现实应验了谚语的现象,可见传统科技的经验性和总结性特点,B项符合题意,正确。
A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传统科技的精确性不高,C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材料强调传统科技有一定的实用性,但非不可替代,D项排除。
故选B。
答案:B
17.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参考答案:
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其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解答:“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表明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故A正确;
马丁?路德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8. 在古代雅典,有一种刻着人名的陶片,这种陶片的作用是()
A. 纪念雅典著名的执政官 B .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
C. 以民主方式推选官员
D. 执政官用之排除异己
参考答案:
B
19. 2004年10月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出演京
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他扮演的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
征D.秦叔宝
参考答案:
C
20. 1925年苏联拍摄的《波将金号战舰》描述了苏俄的革命历程,摄制成功后引起巨大反响,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
但西方国家禁止进口这部电影。
这反映出《波将金号战舰》
A.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阻挠
B.是一部有语言对白的影片
C.其先进的技术令西方蒙羞
D.鼓动广大人民参加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
A
【详解】电影发展的初期是黑白无声电影,选项B、C排除。
苏联电影描写了革命历程,因而西方国家禁止进口,这说明意识形态因素阻碍了该影片的传播,选项A正确;十月革命已经结束,选项D排除。
21.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
禄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22. 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
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的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
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
B、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
C、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
D、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表明,宗教改革使得个体摆脱了信仰虚假和道德的堕落,对教民来说,宗教理想从此能够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和谐统一了,但并不意味着平民自己宗教的建立,新教仍然离不开教职人员的领导,A项排除。
材料说明了宗教理想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变化,二者的和谐统一不能表明和谐社会的到来,B项排除。
材料不能反映各国内部矛盾的内容,C项排除。
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过去由于天主教的影响,宗教理想与现实生活是对立的,如今二者能够和谐统一,得益于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对现实生活的精神垄断,即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D项正确。
故选D。
23. 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
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B.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
C.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
D.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阿里抓住这一时机”说明阿里能抓住机遇;埃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并不发展,在这一机遇下,“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说明阿里根据国情进行改革,故A项正确。
B项“有利的国际形势”说法错误;CD项是片面的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理解,仅是抓着“长绒棉”不放,而没看见“培植”的国际背景。
正确选项为A。
考点: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阿里改革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⑴兴修水利,疏通旧沟渠,开挖新运河;⑵改良农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棉花等经济作物。
24.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
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
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
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A
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趋势。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强,材料信息说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新兴国家以及东欧、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远还未达到能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程度,故B项错误;设问要求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故C项错误;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
点睛:审题能力试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能力,通常要从设问和时空两个角度来审题,审设问是为了明确答题的方向,审时空是为了明确答题的范围。
该题的设问限定是“政治史角度”,由此排除了迷惑项C项。
25. 2014年秋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办。
右图为此次会议的会标,寓意该组织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象征着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
该组织
①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②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
③21个经济体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④曾在上海举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B
2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C
据材料“自九原抵甘泉”可以知道讲述的是西北地区并非西南夷地区,故A项错误。
据材料“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不能说明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故B项错误。
据材料“《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可以知道描述的是北宋汴京(即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由此可以知道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故C项正确。
据材料“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不能说明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代中国应该在晚清出现而非明代,故D项错误。
27. 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变法措施主要是()
A.保甲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改革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
C
28. 甲午战争之后,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都偏重于西学或新学,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是当时许多新式学堂及学会所推崇的口号。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
B.西学在中国传播迅速
C.清政府改革运动的推行
D.守旧、顽固势力较为强大
参考答案:
考点:B4:洋务思想.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是当时许多新式学堂及学会所推崇的口号”切入,结合洋务思想进行思考.
解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利用先进的科学生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也说明了当时守旧、顽固势力较为强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内容,影响要掌握.
29.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
”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参考答案:
B
30. 促进日本与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有
①充分利用国际市场②受到局部战争刺激③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④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那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环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
但是,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
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
(4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目的。
(6分)材料三、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分子模式的?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政策转变: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实质: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分)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4分)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2分)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4分)
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可见美国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本题考查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可归纳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
而目的可以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归纳。
(3)本题考查新自由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
”,可见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材料“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可归纳出原因。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和新自由主义
32. 东周时期的根本变革(12分)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不得照抄材料)(2分)
(2)“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4分)
参考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封国之间连年战争,社会动荡。
(2分)
(2)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
(6分)(其他合理亦可)
(3)政治上:从分裂到统一;从“封邦建国”体制到中央集权体制(帝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等。
思想上: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法家文化成为此后影响中国政治的主要思想。
经济上:小农经济和重农思想影响久远。
民族关系:多民族的统一。
(任二,4分)(其他合理亦可)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发展的历程,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1956—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与教训并存,请用史实说明(10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3.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突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