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综合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综合练习与答案
一、单选题
1、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应选取()作为预测因子。

A.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
B.有特征的评价因子
C.地面浓度占标率大的评价因子
D.毒性较大的评价因子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为预测因子。

对于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也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为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应结合工程分析的污染源分析,区别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下的污染因子。

尤其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应充分考虑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对于评价区域污染物浓度已经超标的物质,如果拟建项目也排放此类污染物,即使排放量比较小,也应该在预测因子中考虑此类污染物。

2、某企业锅炉燃油量为10000t/a,含硫量为1%;若S02总量控制指标为40t/a,则该锅炉脱硫设施的效率至少应大于()。

A.90%
B.80%
C.70%
D.60%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企业锅炉燃油含硫量为:10000t/ax1%=100t/a;若S02总量控制指标为40t/a,其中S的含量为40x(32/64)=20t/a,则该锅炉脱硫设施的效率至少应大于:(100-20)/100x100%=80%。

3、对于达标区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需预测的内容有()。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C.1h平均质量浓度
D.网格点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不同评价对象或排放方案对应预测内容和评价要求不同,根据下表预测内容和评价要求,对于达标区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需预测1h平均质量浓度。

表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4、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选取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是指采用长期气象资料()。

A.逐次计算出污染最严重时对应的小时气象条件
B.不同季节的代表性小时气象条件
C.选取的逆温气象条件
D.选取的静风气象条件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性。

逆温、静风只能代表一方面的不利情况,污染最严重时对应的小时气象条件能反映综合情况。

5、某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HCI使用量100kg/h,其中90%进入产品、8%进入废液、2%进入废气。

若废气处理设施HC1的去除率为99%,则废气中HCI的排放速率是()。

A.0.01kg/h
B.0.02kg/h
C.0.08kg/h
D.0.10kg/h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HCI使用量100kg/h,2%进入废气,且废气处理设施HCI的去除率为99%,则废气中HCI的排放速率是:100x2%x(1-99%)=0.02(kg/h)。

6、下列参数应列入矩形面源污染源清单中的是()。

A.面源半径
B.烟气出口速度
C.横向初始扩散参数
D.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面源调查内容包括:面源位置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面源初始排放高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
数。

由下表矩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可看出,上述参数中,应列入矩形面源污染源清单中的是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表矩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
7、某项目废气经净化装置处理后送50m高排气简排放,H2S和NH3的排放速率分别为2kg/h和34kg/h,烟气量为100000m3/h,若不考虑化学转化,经预测该污染源对关心点X的H2S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为5.0ug/m3,则其对X点的NH3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是()。

A.10.0μg/m3
B.74.0μg/m3
C.85.0μg/m3
D.170.0μg/m3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同一排气简排放的不同污染物,其最大落地浓度点的位置是相同的,则不同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之比等于排放速率之比,因此该污染源对X点的NH3最大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值=34/2×5.0=85.0(μg/m3)。

8、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已实施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建设项目应采取()。

A.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B.技术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C.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D.满足长期达标排放的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2.1-2016)第7.2条规定,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应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9、应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CALPUFF时,如预测范围小于50km,则网格间距应是()。

A.不超过500m
B.500~1000m
C.1000~2000m
D.20~50km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2.2-2018),CALPUFF 模型中需要定义气象网格、预测网格和受体网格(包括离散受体)。

其中气象网格范围和预测网格范围应大于受体网格范围,以保证有一定的缓冲区域考虑烟团的迂回和回流等情况。

预测网格间距根据预测范围确定,应选择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预测范围的最大影响。

预测范围小于50km的网格间距不超过500m,预测范围大于100km的网格间距不超过1000m。

10、大气颗粒物源项按气态考虑时,其粒径应()。

A.小于15μm
B.小于30μm
C.小于50μm
D.小于100μm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颗粒物沉降参数用于计算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沉降速度,颗粒物粒径15μm时,则需考虑颗粒物的沉降作用;当颗粒物粒径>100μm时,则认
为此种颗粒物很快沉降,不参与传输和扩散,所以在模式中不考虑该污染物。

11、关于辐射逆温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出前辐射逆温最强
B.中午辐射逆温最强
C.下午辐射逆温最强
D.傍晚辐射逆温最强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逆温层按照形成方式包括六种:辐射逆温、下沉逆温、湍流逆温、地形逆温、平流逆温和锋面逆温。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有效辐射,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辐射逆温现象。

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日出前达到最大厚度。

12、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矩形面源影响不需要输入的大气污染源参数是()。

A.面源长度
B.面源宽度
C.污染物排放速率
D.烟气出口温度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
面源参数包括面源排放速率;排放高度;长度;宽度等。

由下表矩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可看出,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矩形面源影响不需要输入
的大气污染源参数是烟气出口温度。

表矩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
13、某监测点SO2最大日平均浓度超二级标准20%,则SO2最大日平均浓度为()。

A.0.10mg/m3
B.0.18mg/m3
C.0.45mg/m3
D.0.60mg/m3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SO2最大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为0.15mg/m3如下表,监测点SO2最大日平均浓度超二级标准20%,则SO2最大日平均浓度为:0.15x(1+20%)=0.18(mg/m3)。

表SO2浓度限值
14、下列污染源中,必须要分析评价烟气下洗影响的污染源是()。

A.电解铝车间排烟
B.电厂烟塔合一排烟
C.燃气锅炉10m烟卤排烟
D.石化项目加热炉80m排气简排烟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
当烟羽的垂直动量大于环境风的水平动量的2倍时,不会发生烟羽下洗。

下洗量与排烟速度ω、风速u及烟囱口径D有关。

烟气下洗降低了烟羽的有效源高,使地面浓度增高。

烟囱出口的烟气流速过低,会在环境风速高时造成烟气下洗。

B项的方式烟塔的烟气出口速度较低,容易产生烟气下洗。

ACD三项均属于常规烟卤排烟。

15、大气环境评价中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的监测数据。

A.连续一年
B.任意三年
C.至少连续四年
D.至少连续三年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2.2-2018),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或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

二、多选题
1、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A.污染源排放的位置
B.排放工况
C.烟气出口速度
D.污染源的占地面积
【参考答案】:A,B,C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点源源强计算清单中包含了排气简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简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简几何高度(m)、排气简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简出口处烟气温度(℃)、)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速率(kg/h),排放工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下同),年排放小时数(h)。

点源(包括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参数调查清单见下表。

表点源参数调查清单
2、污染型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应作为计算点的有()。

[2009年真题]
A.网格点
B.最大地面浓度点
C.居住区
D.学校
【参考答案】:A,B,C,D
【试题解析】:
预测受体即为计算点,一般可分为预测网格点及预测关心点。

对于需要计算网格浓度的区域,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区的最大影响,网格计算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计算点网格应覆盖整个评价区域。

而预测关心点的选择则应该包括评价范围内所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区)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

3、某项目动力锅炉燃烧煤汞含量为0.112ppm(wt),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后排放,汞的排放去向有()。

A.烟气排放
B.脱硫石膏
C.除尘灰渣
D.锅炉排污水
【参考答案】:A,B,C
【试题解析】:
煤中含汞,其燃烧烟气含汞及其化合物。

燃煤中的汞首先挥发形成汞蒸气,继而参加气相反应通过成核形成新的离子,或者凝结在已存在的颗粒物表面。

烟气又经除尘、脱硫、脱硝后排放,故在除尘灰渣、脱硫石膏均存在汞及其化合物。

锅炉排污水主要是含盐、含热废水,部分回用于生产工艺,剩余部分外排进入厂区雨水管网。

4、可用于预测煤堆场PM2.5的模型有()。

A.AERMOD
B.ADMS
B.CALPUFF
C.EDMS
【参考答案】:A,B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18),AERMOD、ADMS模型适用污染源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推荐预测范围为局地尺度(≤50km)。

CALPUFF模型适用污染源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推荐预测范围为城市尺度(50km到几百km)。

EDMS模型适用污染源为机场源,推荐预测范围为局地尺度(≤50km)。

煤堆场的预测范围小于50km,故可选用AERMOD、ADMS模型。

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定计算源项包括()。

A.新增源项
B.削减源项
C.其他已建源项
D.其他在建项目相关源项
【参考答案】:A,B,D
【试题解析】:
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常规预测情景组合见下表。

“其他已建源项”在现状监测中已经体现。

表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6、AERMOD和ADMS预测网格点的设置可采用()。

A.三维坐标
B.等间距法
C.密远疏法
D.以上都可以
【参考答案】:B,C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ERMOD和ADMS预测网格点的设置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预测范围的最大影响。

网格点间距可以采用等间距或近密远疏法进行设置。

7、某拟建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区内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应重点设置在()。

A.商业区
B.学校
C.居民点
D.一类功能区
【参考答案】:B,C,D
【试题解析】:
预测关心点的选择应该包括评价范围内所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区)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敏感区是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包括对排放污染物敏感的农作物的集中种植区域、文物古迹建筑等。

8、当建设项目排放的SO2和NOx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500t/a,NOx和VOCs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2000t/a时,评价因子应增加()和()。

A.PM2.5
B.O3
C.颗粒物
D.PM10
【参考答案】:A,B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当规划项目排放的SO2、NOx及VOCs年排放量达到下表规定的量时,评价因子应相应增加二次PM2.5及O3。

表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筛选
9、某建设项目采用ADMS模型进一步预测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逐时地面气象数据的要素至少包括()。

A.干球温度
B.风速
C.风向
D.总云量
【参考答案】:A,B,C,D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18),采用ADMS模型预测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时,地面气象数据选择距离项目最近或气象特征基本一致的气象站的逐时地面气象数据,要素至少包括风速、风向、总云量和干球温度。

据预测精度要求及预测因子特征,可选择观测资料包括: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

其中对观测站点缺失的气象要素,可采用经验证的模拟数据或采用观测数据进行插值得到。

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需要的地面气象资料有()。

A.气温
B.风速
C.风向
D.低云量
E.总云量
【参考答案】:A,B,C,D,E
【试题解析】:
地面观测资料的常规调查项目:时间(年、月、日、时)、风向(以角度或按16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根据不同评价等级预测精度要求及预测因子特征,可选择调查的观测资料的内容有: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观测站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

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置主要考虑的内容有污染源类别和()。

A.计算点
B.排放方案
C.气象条件
D.预测因子
【参考答案】:A,B,C,D
【试题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1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时,当()和()大于或等于500t/a 时,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PM2.5。

A.SO2
B.NOx
C.PM10
D.颗粒物
【参考答案】:A,B
【试题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当建设项目排放的SO2和NOx年排放量大于或等于500t/a时,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
PM2.5。

13、某煤制烯烃项目由备煤、气化、变换、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硫回收、污水处理场等单元组成。

该项目排放硫化氢的无组织排放单元有()。

A.气化
B.硫回收
C.甲醇制烯烃
D.污水处理场
【参考答案】:A,B,D
【试题解析】:
A项,煤制烯烃项目中,气化单元主要是气化反应生成粗煤气,气化装置的煤锁在泄压时会存在硫化氢的无组织排放;B项,硫回收单元对含硫废气进行处理,尾气中含有硫化氢,会造成无组织排放;C项,甲醇制烯烃单元没有含硫物质的参与,故不会产生硫化氢;D项,污水处理场在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