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的作用
一、中药为什么要炮制?
1.中药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原植物、原动物和原矿物,多数不能直接或全部入药,必须经过采集加工炮制,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制成相应的药材或饮片后方成药物;
2.中药药性多偏,甚至有毒,须炮制解毒纠偏;3中药一药多效须炮制予以取舍。
4. 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4便于调剂和制剂;5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6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7增强药物的疗效;8矫味矫臭,以利服用;9有利于保存药效和贮藏。
二、中药炮制对中医临床疗效有何影响?
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否则就会影响疗效。
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切制对疗效的影响
一部分中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
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
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在炮制前要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但软润方法和控制处理的时间以及吸水量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药材不易在水中浸泡,需采取其它方法软润;有的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否则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大量流失,降低或失去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厚度应均匀,厚薄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易溶和难溶,以及先溶和后溶等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
饮片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较高,若不及时干燥很容易霉烂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部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加热炮制对疗效的影响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煮制应用较广泛。
药物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抑制偏性,许多药物经炒制后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成份,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焦香气,可收到启脾醒胃的作用。
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焦香气,而且质地疏松有利于溶媒渗入药物内部,提高煎出效果。
苦寒药物炒后苦寒之性缓和,免伤脾阳,温燥药经炒后可缓和烈性,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锻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克及化石类药物,或需要
制炭的植物药。
锻后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煎煮和粉碎,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辅料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归经、功效、作用趋向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
中药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辅料发挥协同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以求尽量符合治疗要求,降低和消除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辅料的选择、炮制温度和时间是炮制工艺的关键。
其他制法对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尚有发芽、发酵、制霜、水飞等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新药,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满足临床用药需要,还可以炮制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如巴豆制霜可缓和其泄下作用。
总之,中药炮制品必须要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其毒副作用。
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关系密切,不仅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还是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的手段,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