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地理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试卷(厦门市质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其中第Ⅱ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题4分,共1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外向型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要紧面向国外市场,其生产活动要紧散布在开发区。

图1示意2020年我国各省区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

读图完成1~2题。

1. 致使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空间散布不同的主
要因素是
A. 劳动力、政策
B. 交通、劳动力
C. 技术、市场
D. 交通、政策
2. 外向型制造业布局在开发区的要紧目的是
A. 增加就业机遇
B. 减轻环境污染
C. 节省内部交易本钱
图1
D. 减少职工工资支出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

图2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20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散布。

读图完成3~4题。

3.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A. 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 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C. 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D. 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4. 致使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不同的要紧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天气状况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图3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20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

读图完成5~6题。

5. 该省最可能是
A. 广东
B. 湖北
C. 江苏
D. 黑龙江
6. 致使该省2020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
要紧缘故是
A. 植被破坏
B. 水土流失
图3
C. 气候变暖
D. 围湖造田
图4示意1981~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转变。

读图完成7~8题。

图4
7. 图4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8. 1981~1995年期间曲线①数值的转变说明
A. 城市化进程减缓
B. 第三产业进展迅速
C. 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D. 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图5为某河段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7示用意5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派。

读图完成9~10题。

图5图6图7
9. 图5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6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月B.4月C.6月D.10月
某同窗对居住地天天的日出时刻进行了一段时刻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8。

读图完成11~12题。

11.a~b期间,该地的日夜长短及其转变趋势是
A.昼永夜短,且昼渐永夜渐短
B.昼永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永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12.该地一年中日夜长短的转变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
图8
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
第Ⅱ卷(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份。

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一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

第40~42为选考题,考生依照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份】(115分)
37.(37分)
图14中M国,有50多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船厂,对外贸易发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14
(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进程。

(6分)
(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缘故。

(12分)
(3)说明甲半岛人口要紧散布在东南部的缘故。

(9分)
(4)分析M国大力进展海运的要紧缘故。

(10分)
37.(37分)
(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

(2)黑暗:大部份位于高纬度地域(2分),冬季黑夜漫长(2分),北部有极夜现象(1分)。

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阻碍(2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2分),水汽充沛(1分),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

(3)①东南部纬度较低(1分),气候较温暖;(2分)②M半岛大部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1分),平原要紧散布在东南部;(2分)③东南部临海(1分),渔业资源丰硕(1分),海运便利(1分)。

(4)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2分);本国人口、城市多散布在沿海地域(2分);海运运费低,运量大(2分);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2分);造船业发达(2分)。

【选考部份】(41分)
40.(15分)地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略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

图16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品级散布,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散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本地区域进展带来的阻碍。

(9分)
(2)简述本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要紧方法。

(6分)
图16
C.【选修6——环境爱惜】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过度开垦,严峻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成此刻的20 cm。

图17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转变特点,并简述水土流失对本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9分)(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要紧方法。

(6分)
图17
40.(15分)地理
A.略
B.(1)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

(3分)
阻碍:致使水资源紧张(2分);危害农牧业生产(2分);加重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2分)。

(2)①增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成立防减灾应急机制;③完善农业浇灌设施、改良农业浇灌技术(喷灌、滴灌);④培育和推行耐旱作物;⑤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C.(1)特点:面积增加,程度增强。

(3分)
危害:土壤肥力降低(2分);河湖淤积加重,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2分);粮食单产下降(或农作物减产,2分)。

(2)①增强监测;②生态退耕;③营造防护林;④增施有机肥;⑤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黑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