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几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字花科蔬菜几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许克龙
(辽中县朱家房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
1银锭夜蛾
银锭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危害十字花科蔬菜、青
椒、茄子、菜豆、胡萝卜等多种植物,各地均有发生。
1.1
形态特征:①成
虫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7毫米。
头、胸灰褐色,后胸有毛簇,甚大。
前翅基线褐色,其外侧是灰白色。
后翅黄褐色,端区色暗。
腹部及足黄褐色。
②卵乳
白色,孵化前变灰黑色。
馒头形,直径0.6毫米。
③老熟幼虫腹部两
侧黑毛瘤消失。
胸部黑毛瘤间的绿色变浅。
前期身体布满毛瘤,凡在背线、亚背线上的毛瘤,下部浅绿色,顶部白色。
体侧及其余部位
的毛瘤和体色相同均浅绿色。
④蛹,体长17~
18毫米。
初蛹绿色,腹面逐渐变黄绿色,体背节间出现褐色,后期腹面浅黄褐色,背面褐色。
羽化前可见翅面灰白色锭纹。
腹末钩状毛6根,中间2根长,其余4根短。
1.2
危害症状: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影响植株生长,
并排泄粪便污染菜株,对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1.3生活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傍晚活动,白天多静伏在
植株间或草丛中,受惊后常作短距离飞翔。
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向蜜源植物活动和取食的习性。
卵散产于叶背,每雌蛾一生可产200~400粒卵。
初孵幼虫多群集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上表皮。
稍大后危害幼嫩部分造成孔洞或缺刻。
以蛹在枯枝落叶间、土缝中等隐蔽场所越冬。
1.4
防治措施: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
对苗田加
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源带入本田。
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落叶,及时翻耕土地。
卵孵化盛期至2
龄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750~1300倍液,或10%虫螨腈悬浮剂750~1200倍液,
或100克/升的顺式氯氰菊酯乳油4000~8000倍液,或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2.4%
阿维·高氯微乳剂1000倍液,或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或2.5%多杀霉素乳油1000倍液,或5%印楝素乳油500倍液。
2八点灰灯蛾
八点灰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危害白菜、油菜、菜
心、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和玉米、大豆等。
2.1
形态特征:成虫,头、
胸白色,稍带褐色。
触角与复眼黑色。
前翅白色,
除前缘及翅脉外均为褐色,中室端有4个黑点。
后翅灰白色,近外缘有4~5个黑色亚端点,雄虫则无。
腹背橘黄色,背中纵列6个黑点。
腹面白色,有黑点2列。
背腹面黄白
两色相交处有1列黑点。
卵,乳白色至黄色,球形,底稍平。
老熟幼虫体长45毫米,黑色,头及胸盾板黑色,密生黑色毛簇。
体各节均有毛瘤,多少不一,各瘤均密生黑色长毛。
气门白色。
腹足黑色,趾钩19~25个,呈中带排列。
蛹长18~22毫米,初土黄色,后转深褐,将羽化变黑褐色。
翅芽伸达第3腹节。
各腹节背面着生有黄色小圆点,自第1节具2点起向后逐渐增多,至第5节多达14点。
尾端具臀棘10~22根。
蛹外被灰白色茧薄。
2.2危害症状:以幼虫食叶呈缺刻或孔洞,影响产量和品质。
2.3生活习性: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幼虫孵化后
在叶背取食,末龄幼虫多在地面爬行并吐丝黏叶结薄茧化蛹,也有的不吐丝在枯枝落叶下化蛹。
2.4
防治措施:耕翻土地,消灭表土或枯叶残株内的越
冬幼虫。
成虫盛发期和幼虫2龄前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500~6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或2.5%成虫
成虫
幼虫
·32·
欢迎刊发广告,
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10.16627/22-1215/s.2015.11.021
. All Rights Reserved.
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3小猿叶甲
小猿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又称猿叶甲、白色猿叶
甲、乌壳虫。
危害白菜、萝卜、花椰菜、莴苣、胡萝卜、洋葱、葱等。
国内广泛分布。
3.1
形态特征:成
虫体长2.8~4毫米,卵圆形,蓝黑色,有绿色金属光泽。
头小,深嵌入前胸,刻点深密。
触角基部2节的顶端带棕色,触角
向后伸展达鞘翅基部,端部5节明
显加粗。
前胸背板短,宽为长的2倍以上。
鞘翅刻点排列规则,每翅8行半,肩瘤外侧还有一行相当稀疏的刻点。
卵多为长椭圆形,一端较钝,初产时鲜黄色,后变暗黄色。
幼虫初孵时淡黄色,后变暗褐色。
老熟幼虫约7毫米,头部黑色;前胸背板中央无纵沟,腹末不分叉。
3.2
危害症状:成、幼虫喜食菜叶,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成网状,只剩叶脉。
成虫常群聚危害。
苗期发生较重时,可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3.3
生活习性:成虫寿命长,卵散产于叶柄上。
成虫具
假死性,受惊后假死落地,其后翅退化,无飞翔能力。
略有群集性,日夜均可取食,常与大猿叶甲混合发生。
卵散产于叶基部,以叶柄上最多,产前咬孔,一孔一卵,横置其中。
具假死性,受惊后即缩足落地。
老熟幼虫入土3厘米左右筑土窒化蛹,蛹期7~11天。
3.4
防治措施: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越夏成虫。
利用成、幼虫假死性,进行震落扑杀。
成虫越冬前,在田间、畦埂处堆放菜叶杂草,引诱成虫,集中杀灭。
孵盛期喷洒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
4大青叶蝉
大青叶蝉属同翅目,大叶蝉科。
危害白菜、甘蓝、萝卜、
菜豆、番茄、茄子、马铃薯、芹菜、胡萝卜、菠菜等,各地均有发生。
4.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10毫米,雌虫体略大。
体青绿色,头淡黄色,颜面淡褐色。
复眼黑色,有光泽。
头部背面有2个单眼,两单眼间有2个多边形黑斑。
颊区在唇基缝处有1小形黑斑,触角窝上方有1块黑斑。
卵长约
1.6毫米,宽约0.4
毫米,长卵形,中间稍弯曲。
初产时卵为淡黄色,近孵化时可见红色眼点。
老龄时体长6~7毫米,初孵
时灰白色,渐渐变为淡黄绿色,胸、腹部背面有4条暗褐色纵纹,外形似成虫,但翅未发育完整,仅具翅芽。
4.2
危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汁液,造成叶片褪
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
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4.3
生活习性:卵产于寄主叶背主脉组织中,卵痕月牙
状,每处有卵3~15粒,10粒左右,排列整齐。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
在早晨或黄昏气温低时,成虫、若虫皆潜伏不动,午间气温高时较为活跃。
成虫趋光性极强。
4.4
防治措施:防除菜田内及附近杂草。
成虫有趋光
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诱杀。
重点抓住第1、第2代。
发生量大时,喷施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每10天1次,连续2~3次。
卵
成
虫
·33·
只有合作,才会成功。
吉林蔬菜杂志,圆您致富之梦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