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书愤全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的书愤全诗赏析
陆游的书愤全诗赏析
导语:《书愤》抒发了陆游壮志未酬,岁⽉不尽,和痛⼼疾⾸,以下是由应届毕业⽣⽂学⽹⼩编为您整理的《书愤》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州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该诗是陆游1186年春居⼭阴时所作。
诗中追述壮年⼼情,⾃伤迟暮,致慨世事多艰,⼩⼈误国,恢复中原的时机,⼀去不可复得。
结尾提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中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语),正道出了陆游⽣平的⼼事,故引以⾔志。
--引⾃"语⽂⼤观园"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阴家中,已是六⼗⼆岁的⽼⼈。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个空街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匈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年(1172)他四⼗⼋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战争的第⼀线,北望中原,收复故⼟的豪情壮志,坚定如⼭。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的张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满怀着收复故⼟的胜利希望,“⽓如⼭”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叹惋!另⼀次使诗⼈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计划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次在夜间骑马过渭⽔,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兆河马,涉渭夜街枚”(《岁暮风⾬的的诗句。
他曾⼏次亲临⼤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嗟峨下临贼。
铁⾐上马蹴坚冰,有时三⽇不⽕⾷”(《江北庄取⽶到作饭⾹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活。
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如⼭的.。
但是这年九⽉,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次成了泡影。
“楼船夜雪⽠洲度,铁马秋风⼤散关”,这⼗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酸的感情啊!
岁⽉不尽,壮岁已逝,志未酬⽽鬓先斑,这在⾚⼼为国的诗⼈是⽇夜为之痛⼼疾⾸的。
陆游不仅是诗⼈,他还是以战略家⾃负的。
可惜毕⽣未能⼀展长材。
“切勿轻书⽣,上马能击贼”;“平⽣万⾥⼼,执⼽王前驱”是他念念不忘的⼼愿。
⾃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的抱负。
“塞上长城”,典出《南史》,南朝宋⽂帝杀⼤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期许。
这种怅惆是和⼀般⽂⼠的怀才不遇之感⼤有区别的。
但⽼骥伏枥,陆游的壮⼼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业。
这种志愿⾄⽼不移,甚⾄开禧⼆年(1206)他已是⼋⼗⼆岁的⾼龄时,当韩沱胄起兵抗⾦,他还跃跃欲试。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全诗感情沉郁,⽓韵浑厚,显然得⼒于杜甫。
中两联属对⼯稳,
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们⼴泛传诵。
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阴(今浙江绍兴)⼈。
南宋著名诗⼈。
陆游出⾝于⼀个由“贫居苦学”⽽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陆佃,⽗亲陆宰,他诞⽣于宋⾦战争的烽⽕之中,从⼩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亲陆宰等⼠⼤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他⼗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的诗篇,有“我⽣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有“⼩李⽩”之称。
17岁便有诗名。
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
⼆⼗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
他始终坚持抗⾦,1158年(绍兴⼆⼗⼋年)⼊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年任⾢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年),⼊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商”,⼀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成就及特⾊
陆游⼀⽣创作诗歌很多,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今存九千多⾸,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四⽇风⾬⼤作》、《书愤》、《⽰⼉》、《游⼭西村》、《临安春⾬初霁》、《冬夜读书⽰⼦⾀》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常⽣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
还有《剑南诗稿》、《渭南⽂集》、《南唐书》、《⽼学庵笔记》、《诉衷情》等。
[2]他的代表作有《诉衷情》、《夜游宫》、《鹧鸪天》以及咏梅的《⼘算⼦》等。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吞残虏”。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富有浪漫⾊彩。
艺术表现⼿法丰富多彩,变化⽆穷。
中年⼊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
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