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2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今义: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 而产生的情绪。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陷身。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5)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①个人心里,内心;②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言论。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一词多草创未就(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引申为“承受”)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尽,全)
(2)胜
沛公不胜桮杓(禁得住)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优美的)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胜利)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没有)
提示:(1)突出自己所受侮辱之深,无以复加,说明自己忍辱负重所付 出的代价。(2)以虎喻人,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积 威约之势也”,则难言不辱。(3)这几个事例意在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 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有可能受屈辱,“受辱”常常为形势所迫,人自身有 无能为力的一面。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可与屈原的《离骚》“抗衡千古”。 “报”是“回复”的意思。“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 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今河南荥阳)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 使者护军等职。征和二年(前 91),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当时任安收到 戾太子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平之后,任安以“坐观成败”的 罪名被汉武帝下狱,判处腰斩。
6.特殊句式 (1)教以慎于接物(状语后置句) (2)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省略句) (3)安在其不辱也(宾语前置句)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被动句) (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状语后置句)
(6)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动句) (7)韩非囚秦(被动句) (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判断句) (9)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 (10)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在“李陵之祸”后,司马迁受到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他受宫 刑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
摧残
肉 体
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受木索, 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直至受宫 刑。
精神上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 精 视徒隶则心惕息”,毁谤、耻笑接踵而来。在 神 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甚至没有脸面再
系.狱(xì)
占卜.(bǔ)
囹.圄.(líng yǔ)
放失.旧闻(yì) 前辱之责.(zhài)
闺阁.(gé)
剌.谬(là)
愠.色(yùn) 倜.傥.(tì tǎnɡ)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 (2)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3)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消磨,磨掉) (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 (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散失) (7)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债务,指下狱受宫刑)
报任安书(节选)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司马迁(前 145 或前 135—?),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 南)人,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迁继承父业为太史令, 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得以阅读各种宫廷藏书及档案、史料。虽然 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著就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 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视。任安入狱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 司马迁利用在武帝身边任职的条件“推贤进士”,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 直到任安获罪临刑,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 信的机会,使自己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想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 是就写了这封回信。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曩.者(nǎng)
阙.然(quē)
伏法受诛.(zhū)
诎.体(qū) 箠.楚(chuí) 槛.阱(jiàn)
定计于鲜.(xiān)
暴.肌肤(pù) 圜.墙(yuán)
头枪.地(qiānɡ)强.颜(qiǎng) 赭.衣(zhě)
贪生恶.死(wù) 缧.绁.(léi xiè) 羑.里(yǒu)
(3)莫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
至莫夜月明(同“暮”)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固 请略陈固陋(固执) 人固有一死(本来)
(5)书 书不能悉意(信) 丹书之功(契券)
(6)通 通邑大都(四通八达) 通古今之变(通晓)
(7)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更加)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5.词类活用 (1)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2)太上不辱.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3)曷足贵.乎(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用作动词,穿) (5)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到父母的坟墓前祭拜。
感受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 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 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 背沾衣也。”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第三段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不同等次的“受辱”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 什么?以猛虎在槛阱来比喻什么?举西伯、李斯、韩信、彭越、张敖、 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