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阶段检测六含解析.doc
2024年6月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浙江省)
![2024年6月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浙江省)](https://img.taocdn.com/s3/m/5dc879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f.png)
【答案】5、C
04全面试解题密详解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02全面命解题密思路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二、素养立意,引导学科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试题选取时代性、生活化的真实情景,设置梯度性、创新性问题,考查地 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能力。如第11、12题以生活化、时代性的情景 切入,从产业布局变化特征到原因分析,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认 知到深度思考,考查了进阶思维,同时引导教师将生活中的地理事象融入 课堂教学;第26题通过创设主题情景,设问多角度、有层次的问题链,考 查认识区域的思维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链,从而引导课堂教学走进 生活、走向深度。
04全面试解题密详解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 和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 ) A. 持续升高 B. 持续降低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据图可知,河口处出现37‰的盐度数值 ,阿拉伯海也出现37‰的盐度数值,而 两者之间的海域盐度最大处是39‰,所 以,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先 升后降,C正确
03全面试解题密评析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三、深化教改衔接,引导教学回归本源
本试卷在问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情境设置的重要性、迁移应用的必要性以及思维 创新的鼓励性。这不仅使试卷成为服务人才选拔的精准标尺,更成为导向教学、引领中 学地理教育发展的有力指针。如第16-17题,通过比较陕西省粮食和耕地重心的变迁,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第22-23题,通过分析锂应用行业市场份额的 变化,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关注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又如第27题,情境材料 新、问题切口小、思维含量高,都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地理原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地理 事象进行深度思考和变式迁移。
2023年6月浙江高考选考地理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2023年6月浙江高考选考地理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94ca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d.png)
2023年6月浙江高考选考地理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一、选择题1.下列地貌类型中,不属于中国北方平原地貌类型的是:– A. 大河平原– B. 冲积平原– C. 黄土高原– D. 火山平原答案:D. 火山平原解析:中国北方平原主要由大河平原、冲积平原和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类型组成,火山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
2.以下有关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B. 纬线是指连接东西两极的线– C.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D.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答案:D.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解析:经线是指连接东西两极的线,纬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而不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3.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密集地区的是:– A. 澳大利亚– B. 美洲大陆西南部– C.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 D. 中国东北地区答案:D. 中国东北地区解析:世界人口密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南亚、东南亚、欧洲等地,中国东北地区也属于人口密集地区。
4.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是:– A. 水资源– B. 交通网络– C. 山地– D. 气候答案:B. 交通网络解析: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水资源、山地、气候等,而交通网络属于人文地理要素。
5.地理学中,研究人口数量、质量及其在空间分布、迁移、结构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 A. 气候学– B. 生态学– C. 人口学– D. 地貌学答案:C. 人口学解析:人口学是研究人口数量、质量及其在空间分布、迁移、结构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简答题1.简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也可以称之为地球椭球体。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以及地球运动时产生的强大引力,使得地球呈现出几何椭球形状。
地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因此地球的形状是稍微扁平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千米。
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7dbf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9.png)
浙江省2024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洋流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图中洋流属于()A.西风漂流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C.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D.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黑龙江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耕地非粮化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该省某企业收购当地优质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完成下面小题。
3.该省耕地非粮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地B.劳动力C.资金D.技术4.该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A.降低玉米的商品率B.促进生产企业小而精C.提高玉米生产收益D.增加销售交易的环节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层分布示意图。
在该地地下河沉积物中,发现有大熊猫、剑齿象等哺乳动物骨骼化石。
完成下面小题。
5.最有可能发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6.大熊猫、剑齿象等骨骼化石来自()A.古生代砂页岩B.古生代石灰岩C.中生代砂砾岩D.新生代沉积物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来应用于水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技术。
下图为2021~2023年鄱阳湖总氮含量监测数据和总氮Ⅱ、Ⅲ、Ⅳ类水质标准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从2021~2023年总氮含量变化看,鄱阳湖水质()A.冬半年优于夏半年B.受水量影响较小C.全年优于Ⅱ类水质标准D.受气温影响明显8.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A.获取水质信息数据B.获取水体流量数据C.制定污染处理方案D.判断水体污染类型有机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有机质累积量超过分解量,有机质含量极高。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d286e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d.png)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②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④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与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的影响(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和发展变化。
(2)工业转移趋向:以世界制造业转移为例①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1851~1900年)、德国-美国(1879~1930年)、美国—日本(1950~1990年)。
②近四十年来,世界制造工业重心正由欧美、日本向东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
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制造业又逐渐向我国大规模转移,其转移的重点区域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3)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转出的原因①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资源能源紧缺或枯竭;原材料价格升高。
②拓展消费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危机等);国家间贸易限制(贸易壁垒等)。
③环境保护需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
(4)发展中国家承接工业转入的区位优势①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地租较低;资源或能源丰富(某些地区)。
②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如交通通达度和信息网络);政策优惠和支持。
③消费市场:产品需求量大或市场的潜力大。
浙江省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加试突破练6 陆地自然带 含解析
![浙江省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加试突破练6 陆地自然带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d3df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8.png)
六、陆地自然带1.(2014·上海地理)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小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第(1)题,根据两地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A地形成了热带雨林带、B地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2)题,B、C、D 三地虽然纬度相近,但B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最多,C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D地虽然位于西部沿海,但该地盛行离岸风,且空气较为干燥,降水量最少.第(3)题,C地位于降水量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重点发展耐旱作物种植业或畜牧业。
2.(2012·上海地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相同,简析其原因.答案(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新步步高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阶段检测一含解析.doc
![新步步高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阶段检测一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e6c3ec71b8f67c1cfad6b8c7.png)
阶段检测一地球的运动选择题部分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了地球人类试图从极遥远的潘多拉星球(距离太阳大约4.4光年)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
据此完成1〜2题。
(4分)1.假如彫片屮“潘多拉”星球在宇宙屮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屮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屮答案l.D 2.A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得知潘多拉星球距离太阳大约4.4光年,远远超过了太阳系的半径, 故不可能位于太阳系。
第2题,A项与地球大乞有密切的关系,B、C、D三项与地球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3.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而导致(2分)()A.“磁暴”现象B.极光现象C.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现象D.耀斑现象答案C解析磁暴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极光是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产生的现象;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非选择题部分4.(2014-浙江普通高屮1月会考)2013年11月23 H ,屮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如下图所示)。
我国钓鱼岛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________ (节气)。
(2分)答案夏至 解析 钓鱼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达 到最大,即在夏至吋,钓鱼岛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5. 一艘轮船,2016年1月25日上午10时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天越过A 平洋到达圣弗 朗西斯科(西八区),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时?(2分) 答案4月23日18时。
解析 已知从某时区出发的区时、到达地的时区和行程时间,求到达地的时刻,可归纳为如 下公式:(出发地的区时+行程时间)土两地相隔的时区数X 1小时=到达地的区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检测六人口与环境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 1965 年B. 1980 年C. 2015 年D. 2045 年2. 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增加 C.用工成本上升D.人才外流严重 答案 l.C 2.C 解析 第1题,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在这之后开始小于0,故2015年我国劳动人 口数量最多。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15年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这将导 致用工成本上升。
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冋答3〜5题。
3. 迁入该城市的人群屮,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而迁入的有()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 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205 0 5 0 5 0 象动川口增氏率(b)」 « 1995 2(M)5 2015 2025 2035投父母者4.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问题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5.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答案 3.C 4.A 5.C解析第3题,投夫(妻)者、投父母者和投子女者的迁移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
第4题, 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也给城市的就业、交通、住房、治安等造成巨大压力。
第5题,我国国内迁移对人口老龄化进程没有影响,A 错;能够促进迁入区和迁出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B错;加重迁入区交通压力,D错;能够补充迁入区劳动力,缓解迁出区劳动力过剩状况,C对。
6.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答案A解析生态移民是指由于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据概念可知选项A为生态环境破坏而导致的人口迁移;三峡工程导致的人口迁移为大型工程建设,国家政策引起的人口迁移;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属于政策因素。
(2016-浙江余姚模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和世界平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7〜8题。
7.据材料可知()A.2015年前后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B.韩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C.195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FI本D.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8.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原因的是()A.生活水平的提髙B.医疗条件的改善C.偏低的生育率D.退休年龄的延迟答案7.D 8.D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A错;韩国大约在1999年以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B错;通过曲线斜率大小对比可知,大约在2025年以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日本,C错;虽然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没有日本和韩国的高,但人口基数比两国大得多,因此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居世界首位,D正确。
第8题,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故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因此D 项符合题意。
9.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人口在两地区I'可的空I'可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②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年以上;③定居地发生改变。
(2016-浙江绍兴月考)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增长统计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a——徳国B. b——印度C. c ---- 肯尼亚D. b ----- 日本11.造成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髙的原因是()①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②实行计划生育③医疗卫生水平提高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10.B 11.C解析 第10题,由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a 属于“高—高—低” 模式,目前存在于少数发展中国家;b 属于“高一低一高”模式,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 模式;c 属于“低一低一低”模式,分布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少数发展中国家。
第11题,b 区域的高自然增长率是因为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8()6()40200 12. 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体之一。
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 的国家,所以我国部分居民迁移到澳人利亚。
推测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人利亚的 我国居民在右图屮分别为()A. 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 我国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迁移到澳大利亚的我国居民应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是外出务工 和高科技人员出国学习等。
(2016-浙江嘉兴基础测试)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 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下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 ©14. 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⑤答案 13.C 14.D 年龄(岁)•①文化程度迁移的主解析第1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人们的生活水平高,所以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因此属于经济因素。
第14题,近年来叙利亚因内战冲突,导致人口大量外迁。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口压力小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B. 新屮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迁入地区得到发展,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C.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D.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答案B解析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缓解了当地人口压力;从 迁入地来看,人口迁移对当地的影响比对迁出地的影响更广泛,一方面人口迂入使当地综合 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另一方面也容易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16.读“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该市跨 区人口迁移可能促使()A. 全市总人口减少B. 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C. 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D. 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答案D解析 图示人口迁移仅限市内迁移,全市总人口没有减少,A 错;近郊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B 错;远郊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C 错;该市跨区人 口迁移可能使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D 对。
下图为“2009年中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17〜18题。
(金)诲淀田2 ・ 6 3)6 4 2 (用)并淀?2(X)9年中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17・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 10岁少年儿童人口的迁移量中国与美国相当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和子女团聚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为自南部向东北部D.我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出现得比美国的早与农村早婚有关18.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C.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答案 17.D 18.A解析第17题,虽然图示两条曲线在横坐标10岁处相交,但两条曲线纵坐标的数值并不相同,且两国人口基数差距很大,故两国10岁少年儿童人口的迁移量不同,A项错误;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主要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受家庭因素影响小,B项错误;受气候因素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多从东北部向南部和西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C项错误;图示我国人口迁移率峰值对应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人口习惯早婚,外出打工早,故D项正确。
第18题,图示反映了我国的人口迁移特征,迁移人口以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为主,故可能使迁入地的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故迁入地应加强对儿童的教育、管理等。
读图,回答19〜20题。
年龄(岁)甲2013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乙2012年某市从业人员构成19・下列关于该城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而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城市的人口迁入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与该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关20.人口迁入对该城市的负面彫响可能有()①减轻了该城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城市的环境问题④加重了该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答案 19.A 20.D解析第19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B错;该城市的产业结构影响了人口迁入,而不是人口迁入改变了当地产业结构,C错;该城市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迁入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A正确,D错误。
第20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人地矛盾,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环境带来压力,加重城市就业压力;人口迁入会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这被称作“短板效应”,如图所示。
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依据“木桶原理”,地球坏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対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其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其他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答案 21.B 22.C解析第21题,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具有相对确定性,A错误;木桶的盛水量在桶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故B正确;若桶板代表资源,则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故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