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检验水平和变化意义。
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3月搜集疗的10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组,A组酒精性脂肪肝35例,B组酒精性肝炎35例,C组酒精性肝硬化35例,三组均进行血清相关指标检测;另选取同期35名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对各项指标的变化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归纳。
结果: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较A、B、C三组患者的低,且A组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研究意义。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于第二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液3ml~5ml,采用离心的方式(转速3000r/min)在4℃下进行血清的分离,保存于-20℃。
进行各项血清指标的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试剂均由美国BIOTEC公司进口,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
根据读数仪对OD值进行测定,以绘制标准曲线方程对待测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各项指标水平的检测。
同时对血清肝纤维四项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对四组受检者检测结果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中其与血清四项的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数据录入EXCEL(2010版本)进行校正,导出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检验分析,计量时以“±s”形式录入,实施F检验;以α=0.05进行校正,当P<(α=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四组血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对照组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A 组、B组和C组;三组中血清各项指标水平A组<B组<C组,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对四组的血清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详见表1。
表1 四组间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分析(X±s)
注:四组间各项血清指标水平相比,P均<0.05,差异显著。
2.2血清各项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四项相关性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与血清肝纤维四项呈明显的正相关,P均<0.05。
想见表2。
3讨论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主要认为过量饮酒是其发病基础,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肝脏毒性作用;同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还包含细胞因子、内毒素、氧自由基损耗及代谢紊乱等;特别是细胞因子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门话题,临床相关研究发现包细胞介素1、6、8,肿瘤坏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与酒精性肝病相关[3]。
本文选取其中三种进行研究,转化因子β在机体中的分泌主要与巨噬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相关,其最突出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外基质和胶原蛋白的形成,并对胶原酶的分解产生抑制。
近几年研究发现,转化因子β对细胞外基质的生产和分解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4]。
相关的研究发现,转化因子β基因表达优先发生,而胶原蛋白的生成在其后,提示其肝纤维化发生的初始化中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5]。
白细胞介素主要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行调节,其中白细胞介素6 和8既是炎症因子又是免疫调节因子,能够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两条途径刺激组织细胞的生长,增加细胞外基质,同时参与炎性反应的发生。
侧面证实其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8和转化因子β均较对照组(正常健康人员)的高(P<0.05),提示其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存在某种关联。
且各项因子水平中,A组<B组<C组,提示各项因子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水平增加。
且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转化因子β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的相关性分析中,P均<0.05,证实肝纤维化与其存在正性相关。
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内容相符。
肝纤维化具有极其复杂的病理演变过程,也是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的必经阶段。
研究证实肝脏中胶原的分解和合成的平衡被破坏是引起肝纤维化的关键,病情的发展受多种因子的影响[6]。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因子的水平异常升高,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感染病毒后,肝脏细胞受损,免疫功能受损,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且清除力降低,因此导致其水平增加。
综上所述,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转化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可监测患者病情的进展,同时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俊涛,陈静.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其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变化[J].山东医药,2013,53(48):10-12.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2-72.
[3] 全香兰,胡玉琳,董爱莲等.肝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损伤关系的探讨[J].北京医学,2012,34(3):169-173.
[4] 聂娇,徐有青,崔培林等.ECM、MMP-1及TIMP在酒精性肝病伴发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12,52(48):1-3.
[5] 张景洲,陈鑫,刘铁军等.肝脂溶颗粒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IL-6、TNF-α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305-305
[6] 费志强,周静,刘兆爱等.血清转化生长因子与白介素-6、-8水平在酒精性肝病病程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J].肝脏,2014,12(10):7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