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宏观审慎评估(MPA)内部审计的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宏观审慎评估(MPA)内部审计的构想
车大维;乔云龙
【摘要】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MPA).MPA管理框架共涉及7个方面,14个分项指标,其中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为核心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人民银行根据MPA指标体系各项的加权实际评估结果将金融机构划分为ABC三档,分别执行最优档、正常档和最低档的激励政策.与原有的宏观审慎政策相比,MPA更有利于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截止到2017年6月,全国共开展5次宏观审慎评估,但对宏观审慎评估的实际效果尚未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进行实际检验.
【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9
【总页数】3页(P56-58)
【关键词】宏观审慎评估;内部审计
【作者】车大维;乔云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 110000;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 1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1.符合“加强对新常态、新规定审计关注”的总体要求。
如果顺利开展关于MPA 的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MPA相关风险的常态化,即通过内部审计尽
早发现问题,通过督促现场整改、审计建议、向行领导汇报等方式对已经产生的风险迅速进行解决,防止在进行宏观审慎评估中的不规范操作成为日后工作的常态。
另一方面可以对《关于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操作指引》的健全性进行有效评判,通过开展人民银行主要分支机构MPA的审计,将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深入探究造成问题的制度原因,对《关于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操作指引》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适度修补,防止各分支机构长期在缺陷的制度下开展宏观审慎评估。
2.推动货币信贷业务的审计理念从“保安全”向“重效率”转化。
过去对货币信贷业务的审计,主要是侧重于资金的安全性角度,即审计内容主要为再贷款的限额管理审计,再贴现的限额管理审计,存款准备金交存管理的审计等。
但随着ACS系
统的上线,人民银行员工自律意识的不断强化,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而造成的资金风险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以辽宁为例,2016年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通过内部审计发现的货币信贷业务领域的主要问题为经办人员较低程度的操作性失误及审核漏洞,并不会对资金的安全性造成显著影响。
因此,未来货币信贷业务的审计理念可以考虑向新兴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执行效率进行转移,即通过内部审计对新兴政策工具运用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检验,将审计的实际成果与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开展MPA的内部审计正是对上述理念的实践探索,也必将对未来其他新兴政策工具的审计开辟先河。
3.有利于提升宏观审慎评估的实际运用效果。
首先,有利于推动宏观审慎评估自查机制的形成。
目前,宏观审慎评估的复核工作主要由省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负责,各地市中心支行并没有开展评估结果的复核。
通过开展MPA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督促评估人员对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结果、评估制度的健全性开展复核,为MPA的良性发展再建一道“风险闸门”,最终实现MPA复核的常态化和制度
化。
其次,有利于提升宏观审慎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通过开展MPA的内部审计,可以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防止因系统漏洞、人为计算失误而造成评估结果的错误。
特别是在总行没有实行激励政策的情况下,对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评估结果尽早进行修正,避免给金融机构造成额外负担,从而进一步增强宏观审慎评估结果的认可度。
1.内审人员队伍建设日益完善。
人民银行近些年来开展的履职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大部分都涉及货币信贷业务领域,积累了大量该领域的审计人才。
同时在各分支机构的审计人才库中,绝大部分内审人员都具有货币信贷领域的工作经历。
在MPA 风险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对单个分支机构的审计所需的内审人员大概在3人左右。
因此人民银行可以对现有货币信贷审计专长的人员进行统筹安排,最终实现对人民银行主要分支机构审计的全覆盖。
2. MPA制度相对健全。
目前,在人民银行总行层面涉及宏观审慎评估的制度有《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跨境融资风险评分指引》、《关于实施宏观审慎评
估体系的操作指引》、《三季度MPA表外理财业务纳入测算的通知》。
同时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也根据辖区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宏观审慎评估的实施细则》并对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结果、评估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及说明。
在开展MPA 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针对MPA制度的总体框架合理组织人员分工,并根据MPA制度所规定的评估指标、标准、结果、流程等方面对以往开展的5次宏观审慎评估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审计。
3.开展MPA审计的成本相对较低。
首先,宏观审慎评估作为货币信贷业务领域的一部分,在开展专项审计时可以直接将其包含在内,可以有效避免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其次,宏观审慎评估开展的时间不足两年,所涉及到的评估人员与评估资料相对较少,审计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有效掌握。
最后,不同地区的《宏观审慎评估的实施细则》相似度较高,各分支机构的MPA审计方案可以相互借鉴,
甚至可以考虑在总行层面制定统一的MPA审计方案,有效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通过对《关于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操作指引》以及部分省级分支行《宏观审慎评估实施细则》的研究发现,MPA在评估制度、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可以重点考虑开展这几方面的内部审计。
1.在MPA的评估制度方面。
首先,要开展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是否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查的审计。
就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的情况来看,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相关处室的领导,经办宏观审慎评估人员相对较少,存在审核疏漏的可能性,因此,要开展评估委员会复查全面性的审计。
其次,要开展评估对象是否为开业满三年的金融机构的审计。
不同地市的实际金融运行状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对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开业时间的界定可能存在风险,因此要对辖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开业时间进行审计。
2.在MPA的评估指标方面。
首先,要开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评估指标方面的审计。
各省级分支行在《宏观审慎评估实施细则》中都对辖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评估指标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各地市中心支行在具体开展评估时,存在着采用相同指标进行评估的可能性。
因此要开展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评估指标设置的审计。
其次,要开展七大类指标及分项指标完备性的审计。
每一个大类指标里都包含2至4个分项指标,在宏观审慎评估系统运行前,大类指标涵盖范围的
准确性存在着较大风险。
因此,要加强系统上线前指标完备性的审计。
3.在MPA的评估标准方面。
首先,要开展宏观审慎评估系统参数准确性的审计。
广义信贷增速、宏观经济热度等指标每一季度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宏观审慎评估系统的参数设置很有可能存在滞后情况,造成宏观审慎评估结果的错误。
因此要考察宏观审慎评估系统中易变化参数的设置情况。
其次,要开展评分依据完备性的审计。
每一项指标的评分都涉及大量的评分依据,特别是对法人机构自主定价行为的评分依据、各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工作配合情况的评分依据等并非出自“1104”
报表,在实际评分中存在主观性倾向。
因此要重点开展非“1104”报表评分依据的审计。
4.在MPA的评估结果方面。
首先,要开展评估结果正确性的审计。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所涉及到的指标较多,计算公式十分复杂,特别是宏观审慎评估系统上线前,对评估数据的处理可能存在较高风险。
因此,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应对系统上线前的指标评分全部进行验算。
对系统上线后的指标评分抽取部分进行验算,确保MPA 评估结果的正确性。
其次,要开展评估结果调整方面的审计。
人民银行省级分支行一般都规定了C档金融机构评估结果的调整依据,但各地市中心支行很有可能因为评估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忽视了对金融机构评估结果的调整。
因此,要考察C 档金融机构是否满足调整评估结果的相关条件。
Abstract: Since 2016,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 macro Prudential evaluation of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MPA). The MPA management framework involving a total of 7, 14 sub indicators,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nd leverage ratio as the core index, with "one vote veto", according to the people's Bank of the weighted MPA index system of the actual evaluation results of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be divided into ABC third gear,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gear, normal gear and the low the incentive policy.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macro Prudential policy, MPA is more conducive to structural reforms to create a suitable monetary and fi nancial environment. As of June 2017, a total of 5 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nationwide, but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macro Prudential evaluation has not been tested in terms of internal auditing.
Key Words: Macro Prudential Evaluation; Internal Au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