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总分60分)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之所以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A.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D.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2.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哲学与世界观密切联系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C.哲学是将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的学说
D.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哲学与世界观的主要区别是
( )
A.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
C.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D.世界观是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 )
A.自然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来源于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

这是因为( )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7.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8.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理在气先
9.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C.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D.气者,理之依也
10.《人民13报》载文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

这说明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11.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12.据报道,济源煤业公司有一个矿亭在新疆,因为当地没有烧纸,公司领导不惜花钱,从济源运送两车冥纸,带着神汉神婆坐飞机到新疆,烧香、拜佛、跳大神,企求神灵“保佑平安”。

该公司领导的做法体现了他具有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13.态度决定一切
(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是辩证唯物主义
14.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民众关注的焦点。

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专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
( )
A.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 B.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属于客观唯物主义 D.属于不可知论
15.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作用物质
16.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上述观点 ( )
A.是唯心主义观点 B.是唯物主义观点
C.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7.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可见物质 ( )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有属性
③物质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④物质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划分依据是(

A、坚持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B、坚持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
C、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20.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22.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

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

这说明()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2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5.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6.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
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7.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28.作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毕,并于2006年6月26日向全世界公布。

这说明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可以脱离存在而存在
29.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xx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综合效益。

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0.“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31.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2.“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3.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改造和利用规律。

()34.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35.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36.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7.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38.“飞矢不动”说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

()39.物质都是能被意识所反映的。

()40.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第Ⅱ卷
三、客观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题10分。

共30分)
41.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未有此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二者有何共性?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42.辨析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4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但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判断题31-40,每题1分)
二、客观题
41:(1)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存在,当成第一行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分)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分)二者的共性是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2分)
(2)宗教思想都是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2分)
另外,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分)
4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主张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4分)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主张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观点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4分)
(2)可见,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为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它还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这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全部意义。

(2分)
43: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物质运动绝对性的原理。

(2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运动,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分)处于相对静止的河流,实际上不仅水在流动,而且,河岸,河床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分)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

(2分)借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固有的稳定性,把事物看成捉摸不定的东西,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就无从区别事物,就必然导致相对主义。

(2分) 24429 5F6D 彭29341 729D 犝r[30318 766E 癮20942 51CE 凎35507 8AB3 誳34337 8621 蘡20857 5179 兹G28170 6E0A 渊39164 98FC 飼*25045 61D5 懕26384 6710 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