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住宅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高层住宅的具体布局形式多种多样,形成性格特征不尽相同的外部空间形态,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建设环境条件。
对其外部空间形态的研究,并注重解決在设计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从而达到优化住宅环境的目的。
标签:高层住宅空间形态围合式空间开敞式空间
高层住宅其形体通常呈现高耸、挺拔的视觉效果,赋于外部空间各种形态特征。
在低层,多层及高层住宅混合布局的住区,高层住宅常常作为视线的组织中心凸显出来,起到环境控制作用,有时具有景观标志效应,同时,使外部空间天际轮廓线富有变化。
有些情况下,高层住宅尚直接成为沿街景观或广场围合景观,等等。
由上述各种特征表明,对于相对独特的高层住宅外部空间,研究其形态构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层住宅外部空间的特殊性
城市住宅外部空间,是在既定的建筑用地范围内,由建筑实体之间围合成一定的空间领域,并与城市其他空间存在着明确的界定划分。
外部空间从实际或视觉上均能体现出明显的围合型空间形态。
高层住宅的外部空间形态在布局上不仅应满足城市住宅的一般特性,它们还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存在观察并感知高层住宅实体建筑与外部空间,二是高层住宅在布局中,应存在着建筑实体之间适度紧张的重叠。
三是高层住宅外部空间,能与构成它的住宅群与周围空间成为一个整体。
不过,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即便是单体高层住宅,也存在着自身外部空间范围。
这种外部空间范围的大小,感觉的强弱与建筑的宽度、高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建筑物形体越是简洁,观察者距离越近,则其外部空间的感觉越强,越明显。
二、高层住宅外部空间形态
高层住宅布局形式呈多样化,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外部空间形态,适用于不同的建设环境条件。
按照外部空间的开合程度,可将住宅外部空间分为围合式空间形态和开敞式空间形态。
(一),围合式空间
围合式空间是指,以高层住宅建筑围合而形成的外部空间,通常由板式高层住宅围合形式和由塔式高层住宅为何形式。
后者是用裙房将塔式住宅连接围合形成的外部空间。
由于裙房顶部以上空间并未被围合,这种外部空间既具围合效应,又有通透的开放感。
围合式空间形态按围合程度可分为半围合式与全围合式。
半围合式是两面以住宅围合形成的空间,全围合式是由三面或多面住宅围合。
高
层住宅外部空间的围合形式,由各住宅建筑之间的相对关系、自身形体处理方式及开敞部位的设置所确定。
又由于各围合式空间的围合程度、方向感知性以及视觉形式等方面有着差异,因此它们的适用场合应视具体情形而定。
围合式空间具有封闭、内聚的特性,易给人们产生安静安全的心理感受。
同时,这种围合式空间还具有抵挡寒风对住宅区的袭击。
在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此种形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围合式空间布局中建筑实体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首先,应保证住宅间的日照间距。
其次,应考虑人们在被围合空间中的心理感应问题——心理间距。
布置间距太小易产生压抑感,太大易产生空旷感便失去了围合的意义。
因此,从“心理间距”角度分析,相对布置的两栋住宅建筑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即“心理间距”系数的比值,宜取1~2 的范围。
因此,在设计围合式外部空间,应该同时考虑日照间距和“心理间距”,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能形成积极意义的外部空间。
(二),开敞式空间
开敞式空间是指,以高层住宅建筑占领建筑用地的手法形成的外部空间。
板式和塔式高层住宅均可生成这种空间。
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形态具有开放的特性,空间远近层次分明,同住区外的城市空间取得视觉上的联系。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对景、借景效应以及观景效果等方面,开敞式式外部空间均有很好的表现。
因此,开敞式外部空间多适用于海滩滨水地区、风景区、以及向田野开放的城边地带采用。
开敞式空间形态可分为点状形和线状形两种类型。
点状形是单独的塔式住宅建筑,或由一个单元构成的板式住宅建筑形成的外部空间。
线状形则两栋以上塔式住宅建筑或板式住宅建筑,连续串联排列布置所形成的外部空间。
线状形外部空间又可分为直线形、折线形及弧线形,后两者又具有一定的围合性质,对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其适用价值。
应当注意的是,开敞式空间形态一般不能构成具有积极意义的外部空间。
高层住宅建筑只能通过其自身的张力,与外部空间基地上的视觉突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外部空间。
点状形外部空间由于住宅建筑自身的张力,沿建筑周围的分布基本上是匀等的,其外部空间的形成范围是全方位的。
在具体位置与尺度的选定,有较大的灵活性。
而线状形外部空间形态沿住宅建筑周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较为强烈,而两个端部则较弱。
因此,外部空间的形成方位,只能选在建筑长度方向的两侧。
三外部空间整体布局
外部空间的基本形态及其生成机制,是由外部空间基本单元组合而成。
并且很难界定某个基本单元的具体规模大小。
住宅建筑的布置是由相应的外部空间形态构成,换言之,外部空间的整体布局则以住宅建筑的布置来实现。
不同的外部空间布局形式,赋于人们以不同的视觉效应与心理感受。
所以深入研讨外部空间整体布局方式是有积极意义的。
外部空间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一型布局
单一型布局是全部由高层住宅建筑形成外部空间的布局形式。
住宅组团是构成住区的最小单位,我国规定的组团规模,户数为300—1000户,人口为1000—3000人,组团规模可由一个或多个外部空间基本单元构成。
高层住宅建筑在住区中的布局形式有许多类型,即居住区─小区─组团型、居住区─组团型、小区─组团型以及独立式组团等。
与此相对应,高层住宅外部空间的布局也有多种形式。
各种布局形式都由一些相似或不同性质的外部空间基本单元构成,在其中各类基本单元仍会保留原来的特性,甚至有时需要加强,已达到外部空间布局的和谐。
(2)混合型布局形式
混合型布局中,高层住宅建筑在住区内将会成为一个或几个组团,其规模与位置由住区住宅建筑总体布局而定。
至于高层住宅建筑在组团基地内的布局,可参考上述单一型布局形式。
混合型布局形式,根据住宅类型的增加,在三维方向上的尺度变化次数也随之增加,致使住区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提升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质量。
混合型布局根据高层住宅在住区中所处位置,又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形式。
①中心型布局形式
中心型布局形式是将高层住宅建筑或建筑族群布置于住宅区的中心部位,低层、多层住宅建筑依次向住区边缘方向布置,构成了从住区的周边逐渐向中心支高点升高的住区空间天际轮廓线。
中心型布局在一般情况下,高层住宅建筑或组群形式可作为住区空间的视觉焦点,能对外部空间景观环境起到视觉控制。
进而起到使住区空间均衡、稳定,具有向心性。
另外,这种空间布局能抵御高层风的灾害。
但因高层住宅的容积率高,将其布置于住区中心,对住区交通流线的组织是不利的。
②边缘型布局形式
边缘型布局形式是将高层住宅建筑或建筑组群布置于住区的边缘部位,一般布置于一个或两个边缘,其余部分布置低层和多层住宅,构成从高层住宅或组群支高点,逐渐向相对边缘降低的住区空间天际轮廓线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可使高层住宅或组群的大片阴影区,不至于落在自己住区范围内。
高层住宅建筑或组群,在边缘型布局中将有可能成为道路的界面。
因此应重视对其体量组合和饰面色彩与质感的处理。
从空间构图角度而言,支高点布置于住区的边缘,会使住区空间失衡,产生不稳定、离散的感觉。
这种布局与中心型布局形式相反,对抵御高层风侵害是不利的,但对住区交通流线的组织优越于中心型布局。
三,结语
高层住宅的具体布局形式多种多样,形成性格特征不尽相同的外部空间形
态,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建设环境条件。
然而高层住宅外部空间在设计中有一些需要特别解决的问题:高层住宅外部空间组合形式处理不当,会造成日照、通风效果不佳,还极易引起高层风和旋风;在被围合的庭院内有时会感到压抑或紧张;从高层住宅上部楼层的室内往外眺望时会产生恐惧感,等等。
怎样通过高层住宅外部空间的合理组合来优化住宅环境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钱健,宋雷. 建筑外环境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田银生,刘韶君.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4] 常怀生. 建筑环境心理学.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5] 黃晓鸯. 居住区环境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程大锦. 建筑:形式空间和顺序.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1、柯宏伟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
2、延昆锋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方向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