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的形成(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键的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
1、复习离子键的概念、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加深对离子键的认识,理解离子键没有饱和性、没有方向性的特点。

3、知道晶格能的概念,了解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

能力方法:
1、从离子键的概念,能推导并解释离子晶体的相关物理性质。

2、通过学习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硬度和熔沸点的影响,能预测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网络搜索】
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一百多种元素,这一百多种元素能够形成无数的化合物。

各种原子是以什么力量和什么方式相结合的,这历来是化学家关心的化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20世纪以前,化学家曾用“化学亲和力”、“原子价”等概念表示原子结合的秘密,但是对其本质却谁也说不情。

当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模型和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理论提出后,化学键理论也逐步向前发展了。

1916年德国物理学家柯塞尔提出原子的价电子理论,特别是用原子的外层电子的得失来说明原子结合成分子的原因。

原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是稀有气体的8电子结构。

其他元素的原子都有获得或失去电子,以达到8电子结构的倾向,形成稳定的离子。

柯塞尔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虽然这个理论不能解释氢气、氯化氢和二氧化碳等分子的形成,但它把离子化合物从化合物中区别出来,并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加以解释,是一大成功。

【知识准备】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合作学习】
提问:na、mg、k、f、cl、o等元素之间是否可以形成离子键?依据是什么?
回忆:氯化钠中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总结:一、离子键1、概念:
2、成键微粒:
3、成键性质与特点:
4、存在范围:
5、离子键强弱的判断
半径的比较: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nafmgbr2cah2ca(oh)2na2sk2o2nh4clna3n
小结: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clmgcl2alf3
小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总结:二、离子晶体1、概念讨论:2、离子晶体的判断途径
讨论:2、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1、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2、对如下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1)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2)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3)离子键是阴阳离子的相互吸引
(4)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可判断hcl分子中存在离子键。

a、都正确b、都不正确c、只有(4)正确d、仅(1)不正确
3、m元素的2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这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一个原子上,形成化合物z。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为离子晶体
b、z可以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
d、m形成+2价阳离子
4、原子序数不大于20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元素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4,c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等于6,d元素的二价阳离子的电子数与c元素的阳离子的电子数之差等于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单质能在ab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b的电子式为,与db相比,熔点高的是。

理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