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材料分
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
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
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
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
(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
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
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
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
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历史意义重大,它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睛】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1)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2)在图2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答案】(1)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2)政策:赎买政策。

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事件:三大改造。

评价:积极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2)根据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也有不足之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重点分析图片的内容,判断图片表示的事件,结合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站在全面辩证的角度看待三大改造。

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项计划?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计划有什么特点?
(3)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1)工业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点发展重工业。

(3)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落后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重点发展重工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是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林治远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材料二 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如图)
(1)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国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2)材料二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哪些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钢铁、机械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

这些企业的出现,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材料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上述材料中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小明的说法错误。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洛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道:
“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

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

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1)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哪两种经济政策?
(2)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主要内容是什么?
(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的发展。

(3)时间:1921年。

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等。

(4)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解析】
【详解】
(1)依据“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

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可知,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对新经济政策中征收粮食税表示欢迎。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列宁决定“后退一步”即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也不神秘。

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材料三在公社的体制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将社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力归公社统一调配和使用,工、农、林、牧、副和供销、信用、文化、卫生、交通等一切生产建设事项归公社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制定各项生产建设计划和进行收益分配。

(1)材料一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出自哪一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三分别与哪一历史运动有关?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教训?
(3)请你给以上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举出该时期一例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答案】(1)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会议:中共八大意义: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王进喜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的“铁人精神”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可知,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中共八大;这次会议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教训是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根据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该时期的先进人物有王进喜,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留下的“铁人精神”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