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模拟卷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涪陵区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2.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A.仍是100g B.大于100g C.小于100g D.无法确定
3.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4.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8cm C.6cm D.4cm
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保持不动,将镜子转过θ角度,则此时
A.入射角为2θ
B.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2θ
C.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θ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θ
6.如图所描述的几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湖水中楼阁的倒影 B.露珠下树叶的叶脉
C.阳光下指针的影子
D.平面镜中的花瓶
7.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B.易拉罐底部的霜是瓶内液体渗透过金属壳后凝固形成的
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在易拉罐底部直接形成霜而不是形成露水,是因为瓶底温度太低
8.有关声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音乐不会成为噪声
C.关上窗户,会感到屋外的声音变小,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较高的隔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B.
C.D.
10.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二、填空题
11.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3 kg/m3,则输完一半液体以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2018中国热气球俱乐部联赛在兰州举行,热气球在上升时,热气球内的气体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气球外的空气密度。

12.如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水银液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做成外有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乙所示,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B方向观察,这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放大的____像的原理.
13.九寨沟镜海以平如明镜的湖面与艳丽绝伦的倒影著称。

当晨曦初露,朝霞染红东方天际之时,海水一平如镜,呈现出“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观。

看到湖水中的“鱼”和“鸟”,实际上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虚像。

14.由于气候较冷,学校各班早上暂停拖地。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_,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

15.声音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_____;居民区内张贴“禁止鸣笛”的标志是从_____处减弱噪声。

(选填“声源”、“传播途径中”或“人耳”)16.体育运动中涉及到许多的物理知识,请完成下列各题:
(1)跑道上奔跑的运动员,相对看台上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穿着“41码”的运动鞋打球,“41码”表示其长度约为26_____(填单位)。

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鞋与地面
的,防止滑倒。

(2)踢球时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三、计算题
17.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3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800g。

(1)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装满油时的总质量是750g,则这种油的密度是多少?
18.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
(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
四、实验题
19.小明和小红在放学回家途中,小明捡到一块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他们都想知道这石块可能是哪种矿石?于是他们各自提出一套测量这块小石块密度的方案。

小明: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然后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小心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的体积;最后将石块从水中取出,立即放在天平上测出石块的质量。

小红:先将小石块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然后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最后用细线系好小石块,小心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这时的体积。

(1)你觉得_______的方法更好,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他们讨论确定方案后开始实验,他们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所示情况。

①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横梁再次平衡。

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1所示的方法来称量小石块的质量,小红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犯了“用手直接拿取砝码、________、游码未先移至0刻度线处”三个错误。

③小明改正错误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称量的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④小红用如图3所示方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记下该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20.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_______。

21.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示:
(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是否有关。

(2)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3)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

他的依据和结论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2.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比较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某种作用,相当于_____透镜对光的作用,比较丁与甲,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_____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③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的_____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23.有如图所示的一石块,已知其密度(ρ石表示)。

要测量其体积,任选仪器,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画图说明,记录的数据用常用符号表示(注明:若选用量筒时,要考虑石块体积较大是不能放入量筒内的)。

(一)方法一
(1)选择器材
(2)实验步骤及实验要记录的数据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二)方法二
(1)选择器材
(2)实验步骤及实验要记录的数据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24.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________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张又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他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请晰的像。

由此可知:该眼镜是_______透镜,它是矫正________眼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3×103kg/m3 小于
12.2 正立虚
13.折射反射
14.凝固凝华放出内不会
15.振动响度声源
16.(1)运动、cm、摩擦;
(2)相互.
解析:(1)运动、cm、摩擦;
(2)相互.
三、计算题
17.(1)500cm3;(2)0.9g/cm3
18.(1)120s;(2)能
四、实验题
19.小红测得的石块的质量偏大右称量物放在右盘 52.6 20 2.63×103
20.物体的大小物体到平面镜距离叠放红棋子和绿棋子的个数
21.表面积 AC 不正确
22.相同凸发散超
23.详见解析
24.缩小倒立正立远离变大凹近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