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逐渐回暖两极分化仍较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酒行业逐渐回暖两极分化仍较为严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6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跌宕起伏,先是迎来十年的黄金时期,之后又进入四年的深度调整,近期,中国白酒行业终于发出回暖的信号。
2016年,洋河股份、贵州茅台、五粮
液以及泸州老窖等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又恰逢春节旺季效应、食品饮料行业势头正猛等有利契机,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优势凸显,各大上市公司一路高歌猛进。
2017年,泸州老窖、古井贡、郎酒、剑南春等酒企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白酒行业提出剑指千亿的目标。
与此同时,山西杏
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看到了白酒行业回暖的趋势,想要借助混改的春风,进行集团主
业整体上市。
回春现象明显白酒行业并购加速
2016年,洋河股份收购贵酒、古井贡酒控股湖北名酒企业黄鹤楼酒业、五粮液收购山东古
贝春酒业51%的股权,整个白酒行业并购现象频繁发生。
白酒行业观察家马斐认为,“并购是
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17年并购会不断加强。
”2月6日,已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郎酒
公司,宣布力争在2019年上市,并在2020年回归百亿阵营。
因此,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白酒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兼并重组将成趋势。
根据近几
年对白酒行业的调查显示,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向强分化以及强有力的结盟合作的方向发展。
一线酒企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能不断优化,对产品的定位也在摸索中逐步提高;而对于一些
中小型地方酒企而言,他们的发展依旧举步维艰。
此时,并购重组合作将会是一些中小型地方
酒企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
有专家指出,在未来的白酒行业发展中,各酒商之间如果可以团结
起来,把各方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整合,那将会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此外,品牌与消费者
体验可能会成为未来白酒发展全面回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并购速度的加快有利于酒企加快资源的整合,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控白酒行业的风向标,迅速占领市场。
但是并
购并非易事,一些文化冲突等问题也要及时解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优势,把握市场发展
大前景,将传统的白酒经销商模式与现下流行的电商营销模式相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克服区域之间的障碍冲突,并对产能结构进行相
应的优化提升;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进行产品创新与体制创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只有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为整个白酒行业注入新活力、新力量。
两极分化明显融冰之旅任重道远
虽然白酒行业回暖的消息给予企业很大的信心,但是企业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被表面现
象蒙蔽双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1358.36
万千升,同比增长3.23%,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其中亏损企业113个,企业亏损面为7.16%。
由此看来,白酒行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茅台、五粮液等一线酒企发展势头良好,而一些
中小型酒企依旧处于冰冻状态。
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一线与中小型酒企之间,也在地方区域中
展现出来。
高端白酒品牌不断扩张,占有市场份额;中低端酒企发展艰难,在夹缝中生存。
各
区域也因文化习俗以及经营模式的不同,彼此之间没能加深合作,分化现象也随之加剧。
要想
使得全行业得以回暖复苏,仍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资本运作和行业并购,无疑是白酒行业发展的一条路径。
高端白酒要不断巩固自身品牌形象,中低端酒企也要加快整改步伐,发展个性化、功能性的产品,区域企业发展地方性名酒。
长此以往,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回暖才能指日可待。
4年的深度调整才逐渐将白酒行业“产能过剩”的弊端解决,下一步,白酒行业回暖复苏就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出现“乍暖还寒”的现象。
酒业专家耿欣指出,“白酒企业的国企占比高,又属于高度竞争行业,是最有条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
”山西汾酒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其他酒企之间也应敢于尝试和突破,及时了解新的市场和渠道,合理控制产能,掌握科学方法,这样才能使白酒行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