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仪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难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1、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原理和方法,常用的典型电子测量仪器的性能和使用,电子测量中误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量方法,使之具有电子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考试题型:
(1)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作业成绩 20%、出勤 10%、实训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40%。
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0.6+期末考试成绩*0.4。
(2)考试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作图题计算题分析题。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
【小结】:
1、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2、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考试题型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
【作业布置】
怎样学习该课程?
【板书设计】
1、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2、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考试题型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的意义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定义、电子测量的定义、电子测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测量的特点
难点:对电子测量的特点的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1.测量的定义:人类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概念的认识过程。
2.测量结果的量值组成:数值和相应的单位名称。
3.测量的实质:是一种比较过程,把被测的量与同种类的作为单位的量,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进比较,以确定被测的量是该单位的若干倍。
注:测量同一物理量所选单位越大,则测出的数值越小。
注: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也就是说测量是利用合适的工具,确定某个给定对象在某个给定属性上的量的程序或过程.作为测量结果的量通常用数值表示.该数值是在一个给定的量纲或尺度系统下,由属性的量和测量单位的比值决定的.
4.电子测量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科学技术的水平是由电子测量的水平来保证和实现的,电子测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小结】:
1.测量的定义
2.测量结果的量值组成3.测量的实质
4.电子测量的意义
【作业布置】
测量结果的量值组成是什么? 【板书设计】
关于测量
1.测量的定义
2.测量结果的量值组成3.测量的实质
4.电子测量的意义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的特点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电子测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测量的特点
难点:电子测量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新课教学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
其测量频率可以从直流到交流 10HZ。
2.量程范围广。
量程是什么?是在测量范围内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值。
例如:一台电压表的测量上限为 100V,下限值为 0.5V,则该电压表的量程为 99.5V。
由于被测量的数值相差很大,所以要求测量仪器的量程越宽越好。
3.精确度高。
精确度即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总称。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4.测量速度快。
电子测量是通过电子的运动和电磁波传播进行工作的,其速度可以用“瞬间”来形容,是其它速度无法比拟的。
5.易于实现遥测。
电信号可以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播,借助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电子测量可以实现
遥测、遥控。
例如,人造卫星的发射,地面控制中心可以对卫星的运行状态、运行轨道等进行控制;卫星也可以把测量数据传送给地面中心。
6.易于实现自动化。
由于微机的普及,各种电子测量可以借助于微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使测量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微机还具有“人工智能”,使电子测量过程实现自动化,也可以自动控制被测量。
【小结】: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
2.量程范围广
3.精确度高
4.测量速度快
5.易于实现遥测
6.易于实现自动化。
【作业布置】电子测量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
2.量程范围广
3.精确度高
4.测量速度快
5.易于实现遥测
6.易于实现自动化。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的内容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电子测量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测量的内容
难点:电子测量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新课教学
电子测量的内容
(1)电能量的测量
如电流、电压、功率等的测量。
(2)电路、元器件参数的测量
如电阻、电感、电容、阻抗的品质因数等的测量。
(3)电信号特性的测量
如频率、波形、周期、逻辑状态等的测量。
(4)电路性能的测量
如放大倍数、衰减量、噪声指数等的测量。
(5)特性曲线的显示
如幅频特性、器件特性等的显示。
注:以上的如频率、电压、时间、阻抗等是基本电参数,其他的参数测量可由此派生得出。
【小结】:
电子测量的内容
(1)电能量的测量。
(2)电路、元器件参数的测量(3)电信号特性的测量
(4)电路性能的测量
(5)特性曲线的显示
【作业布置】
电子测量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设计】
电子测量的内容
(1)电能量的测量。
(2)电路、元器件参数的测量(3)电信号特性的测量
(4)电路性能的测量
(5)特性曲线的显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难点: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新课教学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1. 按测量手段分类
1.直接测量:用预先按已知标准定度好的测量仪器,对某一未知量直接进行测量,从而得到被测量值的方式(优点:简单迅速)。
应用:工程技术。
2.间接测量:对一个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然后通过代表该函数的关系的公式、曲线或表格,求出被测量的方式(直接测量不能使用时采用)。
应用:科学实验(很少用于工程技术)。
3.组合测量:若被测量和几个未知量有关,测量依次无法读出完整的结果,则可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按被测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组成联立方程求解,得出有关未知量。
它是一种兼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优点:精密)。
应用:科学实验及特殊的场合。
2.按被测量性质分类
1.时域测量:测量被测对象在不同的时间的特性,将被测信号看成是一个时间的函数。
2.频域测量:测量被测对象在不同的频率时的特性,被测对象看成是一个频率的函数。
3.数据域测量:对数字系统逻辑特性进行的测量。
利用逻辑分析仪能够分析离散信号组成的数据流,可以观察多个输入通道的并行数据,也可以观察一个通道的串行数据。
4.随机测量
【小结】: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1. 按测量手段分类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3.组合测量:
2.按被测量性质分类
1.时域测量 2.频域测量 3.数据域测量 4.随机测量
【作业布置】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1. 按测量手段分类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3.组合测量:
2.按被测量性质分类
1.时域测量 2.频域测量 3.数据域测量 4.随机测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方法
难点: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1.信号发生器
2.电平测量发生器
3.信号分析仪器
4.频率、时间和相位测量仪器
5.网络特性测量仪
6.电子元器件测试仪
7.电波特性测试仪
8.逻辑分析仪
9.辅助仪器
10.智能仪器
11.虚拟仪器
(二)按显示方式分类
1.模拟式仪器
2.数字式仪器
【小结】: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二)按显示方式分类
【作业布置】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有哪些?
【板书设计】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一)按功能分类
(二)按显示方式分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难点: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电子测量中,由于仪器本身性能不完善对测量产生的误差,称为电子测量仪器误差。
二、新课教学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1.固有误差:
定义:基准工作条件下测量仪器的误差。
实例(略)
2.工作误差:
定义:在额定工作条件内任一值上测得的某一性能特性的误差。
实例(略)
3.稳定误差:
定义:由于测量仪器稳定性不好引起性能特性的变化产生的误差。
实例(略)
4.变动量:
定义:当同一个影响量相继取两个不同值时,对于被测量的同一数值,测量仪器给出的示值之差。
实例(略)
【小结】: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固有误差
工作误差
稳定误差
变动量
【作业布置】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有哪些?
【板书设计】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固有误差
工作误差
稳定误差
变动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误差的来源
难点: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及其附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2.影响误差: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电磁场等各种环境因素与仪器仪表要求的条件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3.方法误差:由于测量所依据的理论不够严密或用近似公式、近似值计算测量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4.理论误差
5.人身误差:测量人员的分辨力、视觉疲劳、不良习惯或缺乏责任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小结】:
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
2.影响误差
3.方法误差
4. 理论误差
5.人身误差
【作业布置】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板书设计】
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
2.影响误差
3.方法误差
4. 理论误差
5.人身误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误差的分类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误差的分类情况
难点:测量误差的分类情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系统误差:
1.慨念:在一定的条件下,误差的数值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决定测量的准确度)。
2.产生原因
3.实例
4.减少误差的方法:引入修正值。
(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1.慨念: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结果出现无规律的随机变化的误差(决定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2.产生原因
3.实例
4.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
(三)疏失误差(粗大误差):
慨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值明显偏离实际时所对应的误差(数值远大于前两者)。
(决定测量的准确度)。
——消除方法:。
产生原因
实例
减少误差的方法:经确认,立即剔出。
【小结】: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3.疏失误差(粗大误差)
【作业布置】
测量误差有哪些?
【板书设计】
电子测量仪器的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3.疏失误差(粗大误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确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难点: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量纲和测量值相同)
(1)定义: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值x 与其真值0A 之差,即:
0A x x -=∆
式中x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
注:① 被测值:仪器的示值(不是读数)。
② 另一求法:A x x -=∆ 式中A ——实际值。
(2)修正值:x A x c -=∆-= 注意:c x A +=
2.相对误差(无量纲)
(1)定义: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用γ表示,即:
%1000⨯∆=A x γ
(2)几种相对误差的求法:
%100⨯∆=A A x γ A γ称为实际相对误差。
%100⨯∆=X x x γ X γ称为示值相对误差(适用于近似测量)。
%100m m ⨯∆=x x γ 式中m x ——仪器满刻度值。
m γ称为引用相对误差。
%100m m mm ⨯∆=
x x γ 式中m x ∆——仪器在该量程范围内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mm γ称为最大引用误差。
注意:电工测量仪表按mm γ分0.1、0.2、0.5、1.0、1.5、2.5、5.0七级1.0级表示该仪表的最大引用相对误差不会超过±1.0%。
但超过%5.0±,也称准确度等级为1.0级。
等级用符号S表示。
【小结】: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作业布置】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定义是什么?
【板书设计】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误差的例题分析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确测量误差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误差的解题方法方法 难点:测量误差的解题方法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新课教学
例1两个电压的实际值分别为V 100A 1=U ,V 010A 2=U ;测量值分别为V 98X 1=U ,
V 9X 2=U 。
求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V 2V )10098(A 1X 11-=-=-=∆U U U
V 1V )109(A 2X 22-=-=-=∆U U U
2
1U U ∆>∆。
两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2%1001002
A 111A -=⨯-=∆=U U γ %10%100101
A 222A -=⨯-=∆=
U U γ
2
A 1A γγ<。
说明2U 的测量准确度低于1U 。
例2已知某被测电压为V 80,用1.0级100 V 量程的电压表测量。
若只做一次测量就把该测量值作为测量结果,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
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将一次直接测量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具有实践意义。
仪表的准确度等级表示该仪表的最大引用相对误差,该仪表可能出现的最大
绝对误差为:
V 1100%0.1m ±=⨯±=∆x
由(1.1)可知,测量的绝对误差△x ≤xm ⋅ S %
γ x ≤(xm ⋅S %)/ x
式中S ——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结论:在测量中选择仪表量程时,应使指针尽量接近满偏转,一般最好指示在满刻度的2/3以上的区域。
例3被测电压的实际值在10V 左右,现有150V 、0.5级和15V 、1.5级两块电压表,问选用哪块表更为合适?
解:若用150 V 、0.5级电压表,由式(1.1)可求得测量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V 0.75V 150%5.01m ±=⨯±=∆x 式值范围为(10±0.75)V ,则测量的相对误差为
%5.7%10010
75
.01A ±=⨯±=
γ 用15 V 、1.5级电压表测量,V 0.225V 15%5.02m ±=⨯±=∆x ,示值范围为(10±0.225)V 。
%25.2%10010
225.02A ±=⨯±=γ
显然应用15 V 、1.5级电压表测量。
例4:检定一台满量程Am=5A 的电流表,测得在2.0A 处其绝对误差为0.1A ,则该表的精度等级为什么时是合格的?
解:电工仪表一般有7级:0.1、0.2、0.5、1.0、1.5、2.5、5.0,上面的表的等级计算为(0.1/5)x100%=2%,(认为0.1A 的绝对误差在各处是一样的)它的等级应该算是1.5级表,最差的级别为5.0级,所以,这块表是合格的。
例5:分别用一块1.0级100V 电压表和一块0.5级300V 电压表测一个80V 的电压,那个更准?
解:1.0级表:100*(正负1.0%)=正负1V 即可测出79-81V 0.5级表:300*(正负0.5%)=正负1.5V 即可测出78.5-81.5V 可见1.0级测出的更准。
【课堂小结】:
解题方法
【作业布置】 解题方法的复习
【板书设计】例1、例2、例3、例4、例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难点: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新课教学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1.测量结果的表示:一定的数值和相应的计量单位(为说明可信度,注明其测量误差或范围)。
2.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位
(1)有效数字:从最左边一位非零数字算起,到含有误差的那位存疑数字为止的所有各位数字。
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
①有效数字位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原则可从有效数字的位数估计出测量误差,一般规定误
差不超过有效数字末位单位的一半。
②“0”在最左面为非有效数字。
③有效数字不能因选用的单位变化而改变。
3.数字的舍入原则:若需保留n位有效数字,n位以后余下的数,若大于保留数字末位(即第n位)单位的一半,则在舍去同时在第n位上加1;若小于该位的一半,则第n位不变,
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若刚好等于该单位的一半。
如第n位原为奇数则加1变为偶数,原为偶数不变,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
例1.4 将下列数字保留三位:25.53,33.46,53.45,68.4501,43.35。
解:25.53 25.5,33.46 33.5,53.45 53.4,68.4501 68.4,43.35 43.4。
【课堂小结】: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1.测量结果的表示
2.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位
3.数字的舍入原则
【作业布置】
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4.测量结果的表示
5.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位
6.数字的舍入原则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指针式万用表简介
【教学目的】掌握指针式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指针式万用表的面板结构的掌握
难点:对指针式万用表的面板结构的掌握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指针式万用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导入:
万用表是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等多中电路参量和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多中元器件参数的电子电工仪表。
掌握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是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
二.新课讲授:
1.万用表的分类:
万用表分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类,各类又有多种型号.本节主要介绍MF-47型普通模拟式万用表和DT840型数字式万用表.
2.MF-47型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图1 MF-47型万用表的外形
MF-47型万用表是一种高灵敏度、多量程的便携式整流系仪表,能完成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等基本项目的测量,还能估测电容器的性能等。
MF-47型万用表外形如图1所示,背面有电池盒。
【小结】:
指针式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1.万用表的简介
2.万用表的分类
3.MF-47型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作业布置】:
简述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板书设计】
指针式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1.万用表的简介
2.万用表的分类
3.MF-47型万用表的面板结构
【教学预期】
【教学内容】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
【教学目的】掌握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的掌握
难点:对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的掌握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指针式万用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导入(略)
二.新课讲授:
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
①表头:表头是万用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万用表的灵敏度。
表头由表针、磁路系统和偏转系统组成。
为了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和便于扩大电流的量程,表头一般都采用内阻较大、灵敏度较高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
另外,表头上还设有机械调零旋钮,用以校正表针在左端的零位。
万用表的表头是一个灵敏电流表,电流只能从正极流入,从负极流出。
在测量直流电流的时候,电流只能从与“+”插孔相连的红表笔流入,从与“-”插孔相连的黑表笔流出;在测量直流电压时,红表笔接高电位,黑表笔接低电位,否则,一方面测不出数值,另一方面很容易损坏表针。
②表盘:表盘由多种刻度线以及带有说明作用的各种符号组成。
只有正确理解各种刻度线的读数方法和各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才能熟练、准确地使用好万用表。
MF-47型万用表的表盘如图2所示。
图2 MF47型万用表表盘
表盘上的符号A-V-Ω表示这只表是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多用表。
表盘上印有多条刻度线,其中右端标有“Ω”的是电阻刻度线,其右端表示零,左端表示∞,刻度值分布是不均匀的。
符号“-”表示直流,“~”表示交流,“≈”表示交流和直流共用的刻度线,hFE表示晶体管放大倍数刻度线,dB表示分贝电平刻度线。
③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用来选择被测电量的种类和量程(或倍率),是一个多挡位的旋转开关。
MF-47型万用表的测量项目包括: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和电阻。
每挡又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量程(或倍率)以供选择。
当转换开关拨到电流挡,可分别与五个接触点接通,用于500mA、50mA、5mA、0.5mA和50μA量程的电流测量;同样,当转换开关拨到电阻挡,可用×1、×10、×100、×1k、×10k倍率分别测量电阻;当转换开关拨到直流电压挡,可用于0.25V、1V、2.5V、10V、50V、250V、500V和1000V量程的直流电压测量:当转换开关拨到交流电压挡,可用于10V、50V、250V、500V、1000V量程的交流电压测量。
④机械调零旋钮和电阻挡调零旋钮:机械调零旋钮的作用是调整表针静止时的位置。
万用表进行任何测量时,其表针应指在表盘刻度线左端“0”的位置上,如果不在这个位置,可调整该旋钮使其到位。
电阻挡调零旋钮的作用是,当红、黑两表笔短接时,表针应指在电阻(欧姆)挡刻度线的右端“0”的位置,如果不指在“0”的位置,可调整该旋钮使其到位。
需要注意的是,每转换一次电阻挡的量程,都要调整该旋钮,使表针指在“0”的位置上,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⑤表笔插孔:表笔分为红、黑两支,使用时应将红色表笔插人标有“十”号的插孔中,黑色表笔插入标有“-”号的插孔中。
另外,MF-47型万用表还提供2500V交直流电压扩大插孔以及5A的直流电流扩大插孔。
使用时分别将红表笔移至对应插孔中即可.
【小结】:
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
①表头
②表盘
③转换开关
④机械调零旋钮和电阻挡调零旋钮
⑤表笔插孔
【作业布置】
简述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
【板书设计】
MF-47型万用表的结构
①表头
②表盘
③转换开关
④机械调零旋钮和电阻挡调零旋钮
⑤表笔插孔
【教学预期】
【教学内容】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各条刻度线的作用
【教学目的】掌握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各条刻度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万用表的各条刻度线的作用的掌握
难点:对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掌握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指针式万用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导入(略)
二.新课讲授:
1.万用表的主要技术指标
①量程:测量值的有效范围称为量程(见教材表2-2-1).
②灵敏度:电压灵敏度是量程内阻与该量程电压的比值即用KΩ/V表示。
如:某表头的内阻是20KΩ,满刻度电流为50uA则该表头的满刻度电压是V=20KΩ×50uA=1V所以该表头的灵敏度是20KΩ/V。
由此可见表头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满刻度电流Ig,Ig越小灵敏度就越高,一般国产指针万用表的最高灵敏度可达100。
③工作频率范围:一般在45~2000Hz。
2.各条刻度线的作用
第一条刻度线上标有“Ω”字样,表明该刻度线上的数字为被测电阻值。
其刻度最右端为“0Ω”,最左端为“∞”并且刻度不均匀。
在未测量时,指针指在最左端“∞”处。
第二条刻度线用于交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读数的共用刻度线,其刻度最左端为“0”,最右端为满刻度值,其量程表示有250、50、10三个挡位,当选择不同挡位时,要将刻度线的最大刻看作该挡位最大量程数(其他刻度也要作相应变化)。
例如,当挡位选择开关置于“50V”挡测量时,指针指在刻度线最大刻度处表示测量的电压为50V(而不是250V)。
第三条为交流10V专用刻线。
在档位选择开关置于交流10V挡测量时查看该刻度线。
第四条为刻度线是测量晶体管放大倍数专用刻度线。
在测量三极管放大倍数时查看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