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与防控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与防控建议
作者:黄毓茂
来源:《兽医导刊》 2013年第2期
黄毓茂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一、流行病学
(一)流行特点近年来,严重的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泰国、日本、韩国及我国等亚洲养猪国家,主要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PED),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轮状病毒(RV)
较少见。

偶尔有三个病原同时出现,或两个组合,多以PED为主。

该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寒冷潮
湿季节,但近年来个别猪场处理不当时可一年四季反复发生。

我国PED流行毒株基因有所变异,毒力有所增强。

防控难点是种猪返饲后肠道带毒时间长,环境污染大,感染母猪初乳中带有高
浓度病毒。

病毒交叉保护性不佳。

现在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对新毒株防控效果有限或基本无效。

但新分离同源毒株灭活苗免疫保护效果良好。

(二)种猪PED粪便带毒排毒情况分析
1.临床健康的母猪粪便中也可能带毒,但康复较快的猪场带毒时间较短。

2.母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返饲后,一般情况有一定比例的没有腹泻症状,但出现腹泻
的2~3?d就会康复,有个别母猪腹泻的时间会久一点,但是母猪康复后还存在一段时间的排毒,从PCR检测结果显示:返饲或自然感染后没出现腹泻症状的也能检测出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野毒阳性,排毒时间超过10?d。

3.返饲或自然感染后出现腹泻康复后的排毒时间比较长,有猪场有个别母猪排毒超过25?d,但有80%的母猪康复20?d后检测PEDV是阴性;也有猪场检测的12头母猪25?d后还能检测出PEDV野毒阳性,有两个猪场出现的不同排毒时间,说明不同健康水平的母猪腹泻康复后的排毒
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排毒时间会有一定的范围。

二、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临床上以各阶段猪急性水样腹泻为特征,迅速脱水消瘦,个别猪伴有呕吐。

各阶段大小不同日龄的猪都易感,但成年猪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腹泻,基本不造成成年猪死亡,
一般3~7?d可自然康复。

但如果处理不当,传播到产房,可引起初生到7日龄内小猪高死亡率,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并伴有呕吐,水样腹泻呈现各种颜色,黄色、灰色到绿色,水样到粘
液状,解剖主要见到小肠充满水样的各种液体,肠壁变薄、变红。

(二)常见病原快速诊断方法
1.TGEV/PEDV/RV三重RT-PCR方法。

根据PEDV的M基因、TGEV的S基因和RV的VP6基因
序列设计引物,通过核酸提取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这三种病原的多重RT-PCR方法。

2.Real-Time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

根据TGEV的S基因、PEDV的M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检测TGEV和PED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较常规PCR方法灵敏10倍。

3.TGEV/PEDV免疫组化方法。

利用TGEV或PEDV单抗检测组织中的抗原。

三、当前PED所面临的问题
1.严重反复发生PED的猪场,毒株发生变异,毒力增强。

2.传统疫苗免疫效果差、返饲后保护时间短。

3.康复猪带毒排毒时间长,但康复较快的猪场带毒时间短。

4.感染及返饲后康复母猪母乳中带毒。

5.返饲黏膜免疫良好,仅保护母猪本省,循环抗体不足,不足以保护初生仔猪。

而灭活苗
又以循环抗体为主,不能良好保护母猪。

6.新毒株传代减毒不易,残留毒力可引起小猪腹泻。

7.灭活疫苗交叉保护不佳。

8.蓝耳病疫苗免疫后可能暴发PED。

四、发病时的处理措施
(一)发病场采取的措施?
1.病料返饲母猪。

返饲仅一次,一般不能反复返饲。

采用病料返饲怀孕母猪时可采集新腹
泻1?d内小猪的小肠内容物剪碎,用冰过的0.9%的生理盐水1:3稀释加入打浆机打成匀浆,温
度不超过25℃,将匀浆液在1?h内喂给产前1周以上的种猪,每头种猪2.5?g(以十二指肠内
容物计)或每头小猪返饲20~30头母猪,临床上以60%以上母猪腹泻效果佳。

返饲母猪可适当
添加些抗生素及电解质,降低返饲母猪的副反应。

也可直接将检测处理的病料后海穴直接注射,但不能含有细菌及其他病毒,如高致病性蓝耳病等。

返饲后第一批仔猪全部扑杀,制备自家灭
活苗,跟胎77?d、104?d免疫母猪。

分离病毒制备灭活苗跟胎免疫怀孕母猪。

2.种猪中草药保健。

可采用山药、陈皮、黄柏、石榴皮等中草药熬制拌入饲料中饲喂。


除母猪肠道中的病毒。

(二)治疗
1.抗血清及补液。

5日龄以下仔猪腹泻可尽快扑杀并保存病料,大日龄猪可腹腔或口服补液,每次20~30?ml,每天4次,补液时也可加康复猪血清或卵黄抗体,同时添加适量抗生素、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

1周龄以上小猪可强制断乳,赶走母猪,以人工乳或水料代替哺喂小猪,可加快小猪康复。

可以将初产小猪和断乳小猪进行母猪对调,减少或减轻腹泻死亡。

产前母猪
给以高免蛋黄粉,可减少母猪带毒及提升抗体水平。

2.母猪对调。

发现可疑窝的母猪立即与带仔超过7?d以上未发生腹泻的母猪互换带仔,恢
复率极高,并且这头母猪带仔的日龄偏大的仔猪腹泻比例也很少,为了解决母猪不够更换的问题,可以将这种带仔出去的母猪哺乳5~7?d后再调回带仔,仔猪也不下痢。

3.弱毒疫苗接种。

发生腹泻时3?d龄以上小猪可接种弱毒疫苗,可减轻症状或死亡。

(三)防护措施
1.隔离防护。

一旦发病,要迅速做好隔离工作,严防病原传播到待产单元或初产产房。


点隔离保护产前1周,待产单元及初产1周内猪。

2.产房消毒与管理。

提高产房母猪及保温箱温度及消毒。

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产房整体温度,保温箱温度更加要保障。

保温箱可用干粉消毒剂或密斯陀铺洒。

3.母猪消毒。

临产前1~2?d母猪可用200PPM聚维酮碘水擦洗消毒母猪乳房,乳房上的聚
维酮碘不要用水擦干净,让初生小猪吃乳时吃进少量剩余聚维酮碘,达到杀死经口传播的病毒。

也可少量口服200PPM聚维酮碘。

4.暂停蓝耳病疫苗免疫。

全场暂停各种疫苗特别是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发生腹泻时,猪群
抵抗力低,免疫反应也低,暂停其他疫苗的免疫,以免增加猪群应激,也发挥不了疫苗的免疫
效果,特别要暂停蓝耳病疫苗免疫,否则会加重病毒性腹泻的严重程度。

5.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均衡配种分娩,腹泻后仔猪死亡母猪会提前发情,应空一个发情期
后配种,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证产房空栏消毒时间及生产流程顺畅。

五、预防控制措施
(一)平时加强免疫防控措施预防以弱毒疫苗免疫为主。

在疾病流行前免疫,即每年9月份就开始免疫全群种猪,每两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即11月和1月各免疫一次。

传统常采用后海穴注射,免疫操作较难。

也可采用口服免疫的方法,该免疫方法临床操作也更容易执行到位,
可产生更高的黏膜免疫抗体和体液抗体水平,免疫保护效果更佳。

免疫剂量1头份,除全场种
猪普免外,还可在产前一个月强化免疫一次。

肉猪在60日龄以上全部口服免疫一次,免疫剂量
1头份。

母猪可在产前即怀孕77?d合100?d免疫灭活疫苗两次,以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但仅能
解决原流行病毒感染。

(二)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1.保持栏舍干爽,冬春季节不冲洗栏舍,采用干粉消毒或熏蒸消毒。

2.强化保温工作,特别是产房保温工作。

怀孕母猪也要保温,刚进产房待产母猪也要注意
保温。

3.适度提高怀孕猪料量,冬季保持种猪的膘情和抗寒抗病能力。

4.保证饲料质量。

防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和抗体水平。

5.采取全进全出制。

猪只管理要科学合理,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保证有充足的空栏时间,产房一般不少于5?d。

(三)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把好防疫隔离关病毒主要是接触传播,传染源是带毒猪,康复猪粪便中可检测带毒时间超过2个月,病原主要存在于污染的粪便中。

经粪口传播途径传播。

所以要从后备猪引进隔离消毒;运输车特别是猪粪车与人员、饲料车辆的隔离消毒,严防病原
传入,消毒药以碘制剂或有机氯制剂为主。

(本文根据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报告录音和资料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