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何中意缠枝纹?(原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何中意缠枝纹?(原创)缠枝莲纹兴起在宋代
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
特别是青花缠枝莲纹作为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
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
中国人为何如此喜爱缠枝莲纹呢
为何喜欢用青花来表现它呢
缠枝莲纹饰是缠枝纹的一种
缠枝纹是瓷器装饰的纹样形式之一
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
故称缠枝纹,明代称为“转枝”
其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
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
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
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
便形成枝茎缠绕
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
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菊、缠枝石榴、
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统称缠枝纹
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枝纹循环往复
变化多端且婉转流畅,节奏明快
因此最为常见
它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
从盘、碗、瓶、壶、杯、炉、洗等等器物
皆可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和各种器形完美的结合
它被作为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
装饰着瓷器以刻、划、印、
堆塑、镂空、彩绘等各种技法表现着
特别在元明清三朝缠枝莲纹
被大量装饰在青花瓷器上
受到从皇室到百姓的一致喜爱
中国人为何如此喜爱缠枝莲纹
中国人喜爱花
从字源学上
考察汉族祖先华夏民族的命名即与花有关。

“华”古即花字
由很象一朵盛开的花朵的象形文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开花,谓之华”
华即植物开花的代称
又曰“五色为之夏”
根据以上
释义“华夏”即五色的花朵
爱花的传统和审美趣味
也见之于汉族人取姓名的习惯
如姓有梅、花、华等
名字有兰、莲、菊、梅等
人们称赞美好的事物“象花一样”
花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一直是美好
吉祥、繁荣、希望的象征。

莲,辞海上的定义是“莲
莲蓬,《尔雅﹒释草》‘菏
芙渠……其实莲’。

后多与荷混用
莲花即荷花”
莲花受到中国人的广泛喜爱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它饱酿着中国的文化精神
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理想标准之一
也常常是人格风范的象征
故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推崇和追慕
成为文学与艺术的永恒题材之一
宋周敦颐《爱莲说》
充分体现了莲的自然秉性
形态特征同伦理道德
人文精神和人格理想
相比赋予的审美观念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的是花喻的
是人而立的则是为人的标准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心目中
花卉植物的含义又有些不同
赋予了更多一层含义
主要象征权威、等级和财富
象征地位永久
他们爱莲希望臣子象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并取谐音“清廉”
但他们更爱缠枝莲
希望皇室百代连绵
莲花和佛教有极大的关系。

自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开始
和佛教有关的符号、纹饰
文字便在我国流传扩散
莲花装饰的全盛期在魏晋以后
随着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
莲花的内涵与中国传统的理念互相渗透
成为我国工艺美术装饰中
普遍采用的题材.
中国人对莲花和旋涡纹的喜爱
由来已久
莲花和忍冬纹都和佛教
有极密切的关系
佛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最重要的是佛教思想和中国文化
心理感受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人的心中早有喜欢缠枝纹的根
佛教的传入应该是个催化剂
使中国人对缠枝纹的喜爱
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美和情感因素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而莲花和忍冬纹的结合产生的缠枝莲纹是种完美而理想的图案
具备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
特别当缠枝莲纹以青花的蓝、白色表现时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完美的
人们可以从中发现所有的美好情感寄托
当佛教的影响慢慢淡化
缠枝莲纹便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模式
象征着永久、吉祥等等
缠枝莲纹的演变和中国人
对它的喜爱是种审美移情
移情指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物身上
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用简单的话说
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
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
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
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
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与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移情是主客体融合,是物我同一,它不仅由我及物,把我的情感移注于物,而且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同时
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
与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移情是主客体融合
是物我同一,它不仅由我及物
把我的情感移注于物
而且由物及我
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所谓美感
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
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饰必适材”指装饰必须符合材质
造型及器物用途
瓷器上的青花缠枝莲纹千百年来的受欢迎
并历今不衰无疑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青花是以钴为色料
直接在胎上绘画
再施以透明釉
经一千三百度上下
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的瓷器
青花是第一个完善的釉下彩绘技法
在青花出现之前
瓷器只呈现单一的釉色
没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釉下彩绘
但人们用青花来描绘缠枝莲纹并非无奈的选择
而是因其与缠枝莲的结合完美
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是中国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与文化艺术及社会道德规范发展演变中的主动选择
景德镇的白瓷白中泛青
温润莹洁如玉
最宜青花装饰
青色的色彩和白瓷的玉质感最契合莲的神韵
缠枝莲纹适用所有的器形和部位
自身极具图案美和线条美
最重要的是青花、白瓷、缠枝莲
结合完美的将人们心中抽象隐约
美好情感具象化了
给人们的审美心理一个可视可触的寄托
青花缠枝莲纹首先给人的总体感受
是青花料色之美
和料色与白瓷的对比和谐之美
一件青花缠枝莲瓷器放在皇宫不显奢侈
放在百姓家不显落迫
在商贾之家不显庸俗
在寺庙中不觉遥不可及
它是那样的平和包容
静静的在那里
如众人心目中无差别的神
将所有人的思绪引向美好
青花缠枝莲纹色彩雅致明艳
形象美丽大方
线条流畅灵动
意境深远广博
格调高雅圣洁
是青花、白瓷、纹饰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