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知识点总结
《散步》是初一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做好知识点总结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重点知识点,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重点知识点
分歧( qí ) 一shà( 霎 )间chāi( 拆 )散信服嫩[nèn]芽取决
各得qí( 其 )所委qū( 屈 ) 水波lín lín(粼)(粼) 你就背(bēi )着我
我背( bèi )上的嫩(nèn )芽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熬:忍受,艰苦支持。

背: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必背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 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散步》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重庆人。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词中画线的'字注音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sàn áo gū gū qí shà lín lín
解析:略
2.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散(sàn)步散(sàn)落
B.劳累(lèi) 果实累累(léi)
C.强(qiáng)壮勉强(qiǎng)
D.重(chòng)量重(chóng)复
考查目的:多音字的掌握
答案:D
解析:重(zhòng)量,“重”只有两个读音,zhòng 、chóng。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波光鳞鳞初春
B.各得其所脑瓜
C.两全其美取决
D.委曲求全一霎时
考查目的: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答案:A
解析:A应为波光粼粼。

B、C两项的“其”都是代词,是古代汉语的用法。

D项勿把“曲”写作“屈”。

“委屈”是形容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本义是形容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在“委曲求全”这个词里,就是为顾全大局,勉强迁就的意思。

4.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 )
(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 )
(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
(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
考查目的:形近字识记辨析
答案:(1)蜜——密(2)折——拆(3)竞——竟(4)绝——决
解析:(1)“密”,与“稀”相对,形容多而稠;“蜜”是甜美的意思。

本句描写新叶变多,所以用“密”。

(2)本句表达的意思是把一家人分开,“拆”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比如“拆散”“拆开”“拆卸”等。

“折”不具有这个意思。

(3)形近字区别。

“竞”和“竟”只有一笔的差异,但是用法却大相径庭,前者是比赛、争胜的意思如“竞争”“竞赛”等;后者是完毕、居然等意思如“竟然”等。

(4)本句意表达的是“我”要做出决定,所以用“决”字。

“绝”有“断”的意思,比如“断绝”“绝缘”“绝情”;“决”有拿定主意的意思,比如“决定”“决计”“犹豫不决”等。

二、课内阅读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
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
考查目的:对文段的理解
答案:D
解析:母亲一开始想走大路是因为小路不好走;改变主意走小路是随了孩子的心意,体现了母亲对后辈的呵护与关爱。

2.请找出文章第②段的对称句,这些对称句的作用是?
考查目的:对称句的表达作用
答案:
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在朗读上,增强文章的节奏美;在行文结构上,形成一种流畅的表达,增加和谐美;在语意表达上,把“我”置身在母亲和儿子之
间的种种协调作用更好地表达出来。

解析:对称句可以用来写景、状物、抒情。

或者整段对称句铺陈描摹,以形成一种整齐美;或者间用对称句,长短相杂,整散并用,以求语言的跌宕回环之美。

3.请找出文章第④段中描写作者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动作的叠词,想一想,这些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目的:叠词的掌握
答案:第④段中的“慢慢”和“稳稳”,体现了母子之间的关爱和呵护以及“我”和妻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析:略
4.文章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请用横线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考查目的: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烘托了我们一家和谐美好的亲情。

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服务于情感表达。

学生在找出句子后,结合文章的中心就可以概括出作者融情于景的用意。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的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