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标签:疼痛;心理;护理
疼痛是人体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性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包括着情绪和经验的成分,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而剧烈的疼痛可以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导致患者烦躁、失眠甚至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提倡有效治疗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心理护理对控制疼痛、乃至消除疼痛十分重要。

一、疼痛的心理因素
疼痛作为一种主观和自觉体验,因人而异地决定了这种感觉是难以衡量的,疼痛总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惊慌、焦虑、害怕等消极情绪,疼痛是患者手术后最痛苦的体验,也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中重度疼痛常常伴随着剧烈的情绪反应,常常是疾病恶化及医疗纠纷形成的触发因素。

因此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对疼痛的注意程度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术后病人的疼痛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更为剧烈,而且当病人情绪不佳焦虑紧张时疼痛部位对疼痛更为敏感,甚至感到疼痛逐渐增加。

疼痛生理研究表明,除了感知定位作用外,大脑皮层还以俩种方式参与痛觉调节调制过程,一是传入大脑皮层的痛信号和其他信号互相作用,二是在大脑皮层下不同水平控制信号向意识领域传导,这是痛和抗痛现象在大脑皮层水平表现方式,以上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决定了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程度。

由于痛觉的个体差异存在,安慰剂镇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成为我们实施心理镇痛护理的科学依据。

对中重度疼痛而言,我院实施的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广泛使用于外伤、手术后、晚期癌症的疼痛,积极而规范的配合治疗,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关键的。

二、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按照以上理念,针对患者的实际,护士在接触护理病人中,通过自己的良好态度、语言、状态、行为可使患者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而促进镇痛。

护士应避免消极的语言,合理使用心理疗法,从心理上给病人以安慰支持心理疏导,减少病人的紧张,以行动行为纠正病人的病态心理。

护士态度和蔼可亲、沉着镇定可使病人感到温暖,护士在操作中稳重、敏捷、有条不紊更能直接安抚病人焦虑不安等情绪,愉快安定的精神因素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使神经系统和部分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恢复稳定,可降低患者的痛阈以减轻缓解疼痛乃至消除疼痛。

病人来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阅历和文化素养亦不尽相同,现阶段各阶层人员不同的就医行为,对疼痛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心理需求,护士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方面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现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因人因病实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痛苦,减轻疼痛
对机体的有害影响。

是提高医疗水平、满足患者要求,体现人文关怀,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工作。

总之,疼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的影响,已众所周知,控制乃至消除疼痛,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目的,古今中外,各界人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应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心理的方法进行镇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就简单易行、可复合使用,综合效果明显,心理护理具有明显优势。

參考文献
[1]王进亮刘云峰许占平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疼痛中华腔镜外科学杂志2011 4(2)60.
[2]卢振和红外热像技术在疼痛临床的应用疼痛学杂志2010 6(2)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