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领跑者——江苏省南通中学“难忘教育”课程改革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领跑者——江苏省南通中学“难忘教育”课程改革印象
作者:倪娟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8年第3期
【关键词】课程校本化;难忘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倪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校外兼职导师,研究员。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
校课程”。
自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始了由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多元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
课程体系的转变。
江苏省南通中学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是我国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领跑者。
21 世纪初,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个性发展的诉求日益彰显,南通中学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申报立项了全
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人格教育课程研究”。
课题组“采取自我探索和与国家课程方案相融合
的策略,形成了符合人格教育要求的校本化的课程结构”,该课程结构由国家必修、国家选修、校本选修等7 大板块110 门课程组成。
其中,校本选修课程“主要按照塑造健全人格———发展人的知、情、意的要求进行设计”。
这一课程改革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
完善。
随着“人格教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南通中学在德育领域逐渐形成了以“难忘教育”为核
心的学校特色,并不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基础教育品牌,曾被中宣部推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2017 年9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要求学校教育要
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旨在立德树人与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学校最近在实施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难忘教育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针对教育对象的多元化诉求,结合“人格教育课程研究”的实践积累,在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的同时,构建形成了校
本化的“难忘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学导式智慧课堂”的建构、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实施等
多项举措,逐渐将“难忘教育”推向学校全域,以课程结构的完善与体系化建设为改革核心,
促成全校学生自主多元的全面发展。
南通中学课程校本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给广大中小学校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课程校本
化要契合学校的办学实际。
南通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优秀的教师团队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
能力,新世纪以来学校课程校本化体系建设,都是在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进行的,都契合学校
的文化积淀和发展方向。
第二,课程校本化要满足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南通中学的课程校本
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在社会转型或办学态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都以积极的姿态在可能的
范围内调整和优化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诉求。
第三,课程校本化要形成系统化结构。
“难忘教育”课程体系具有清晰的层级结构,第一层级分为德育、学科和综合三个方面,然后
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系列分别展开和延伸,保证了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多样性。
2018 年1 月16 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学校育人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全体高中学校主动研究与实践,这个过程也即课程校本化的过程。
因此,课程校本化不仅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路径,而且是当前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在学校充分落实的现实体现,广大中小学校在开展课程校本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像南通中学一样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全面理解与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