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B.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答案】B
【解析】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低压槽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在虚线PQ出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在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该区域为南半球,可得出气团运动方向,该处气团运动是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由高纬向低纬的气团为冷气团,即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根据锋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PQ处的冷气团位于锋面的东南侧,由此可知雨区位于PQ东南侧;选择B项。
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线,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
A.南半球
B.东半球
C.北半球
D.西半球
【2】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
材料二 下面表格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
城市
温哥华
旧金山
阿卡普尔科
【考点】等值线图,常见天气系统
2.下图是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5.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 图乙
图甲中能反映图乙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由图乙可看出,不管是枯水位还是洪水位都是位于隔水层之上;先看洪水位线,可看到地表水水位高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再看枯水水位线,地表水水位也高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同样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所以不管是洪水期还是枯水期,地表水位都高于地下水,图甲中的①与之相符,选择A项。
(4)写出图中E、F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它们的分布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6分)
(5)简述F自然带的成因(6分)
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线,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
A.南半球
B.东半球
C.北半球
D.西半球
【答案】A
【解析】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根据等值线特点: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山脉地势高,同纬度自转线速度大,由此可判断在山脉处的等值线凸出的方向,自转线速度较小;根据线速度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结合方向指向标,可知越往南自转线速度越小,进而得出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而无法判断东西半球,选择A项。
【考点】水循环
6.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2】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岩可能是花岗岩
B.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河谷的形成与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图示地区区域河流水补给给地下水
【答案】A
【解析】M处坡较陡,且层理面与坡向一致,因此很容易出现滑坡;该河流所在地的岩层发生断裂并发生相对位移为断层处,是因为断裂面岩层较为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作用而行成谷地;由图可看出河流水位高于含水层的地下水,河流水下渗补充含水层的地下水,因此是河水补给给地下水。而侵入型花岗岩是沉积岩形成以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上涌穿过沉积岩,侵入到沉积岩,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花岗岩应有岩浆侵入通道,此处可能是化石或其他沉积物;A项表述错误,选择A项。
【2】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这是主要因为
A.交通落后,对外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便
B.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D.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答案】B
【解析】该城市为海地首都太子港,地处沿海,交通便利,A项错误;根据图示,该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C项错误;根据题意,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D项表述与之相矛盾;太子港所在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而地震频发, 曾于1794年、1820年、1888年和2010年四次遭受地震、飓风和战火破坏,城市发展缓慢,选择B项。
拉孔科迪亚
利马
圣地亚哥
1、2月降水量
272
190
10
1020
1.2
1.2
7、8月降水量
175
21
522
121
2.5
138
(1)结合上图,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简述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说明该山系高度的变化趋势。(6分)
(2)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4分)
(3)指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名称,并说明其降水少的形成原因。(6分)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③灌溉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利用率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水资源短缺主要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①项正确;根据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城市密集,西部城市稀疏,而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部,城市较为稀疏,②项错误;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是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灌溉用水较多,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③项正确;根据题意跟图示,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率约为7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较高,④项错误,所以选择A项。
B.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2.下图是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京昼长最短,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且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可知此时为当地的正午12时,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同减异加”,由图此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即30°=90°-︱23°26分±当地纬度&︱,由图中可看出,此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方,可知当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可得出当地纬度为34°36′N;此时为当地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差了40分钟,根据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可知当地与北京的经度差了10°,较东的地方时刻早,北京时间所用的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根据经度分布规律:越往东东经度越大,越往西东经度度数越小,可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即120°-10°E),C项正确。
D.②④
5.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 图乙
图甲中能反映图乙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1】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②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③过度利用水资源 ④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③灌溉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利用率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2】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这是主要因为
A.交通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B.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D.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3.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那天12∶40取得的,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A.110°E, 30°N
B.130°E, 60°N
C.110°E, 36°34′N
D.115°E, 36°26′N
【2】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岩可能是花岗岩
B.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河谷的形成与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图示地区区域河流水补给给地下水
4.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②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③过度利用水资源 ④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在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这些河流的利用率都高于60%,高于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而全球平均水平才25%左右,可知我国一些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③正确;在看这四个地区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图示地区都为我国北部地区(西北地区)河流,水资源都较为稀缺,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①项错误;这些地区主要是西北干旱地区,高密度利用水资源,且干旱蒸发量大,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④项正确;该图中并没有体现这些地区的工业用水量,所以选择C项。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壳的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4.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板块构造运动,区域城市化
3.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那天12∶40取得的,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A.110°E, 30°N
B.130°E, 60°N
C.110°E, 36°34′N
D.115°E, 36°26′N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7.下列关于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
D.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地的海拔和纬度高低
二、综合题
1.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答案】C
【解析】利用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确定该岛地处北半球且处于东北信风带,结合题意该岛屿中部多山,且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动,该岛屿处于东北信风,且受到地形影响,可知东北部为迎风坡,降水多,而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少;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得出该处受到赤道暖流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东北部降水多而西南部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信风和地形。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4分)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4分)
(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6分)
(4)据右图分析该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4分)
(5)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10分)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B.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答案】B
【解析】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低压槽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在虚线PQ出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在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该区域为南半球,可得出气团运动方向,该处气团运动是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由高纬向低纬的气团为冷气团,即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根据锋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团一侧,PQ处的冷气团位于锋面的东南侧,由此可知雨区位于PQ东南侧;选择B项。
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线,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
A.南半球
B.东半球
C.北半球
D.西半球
【2】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
材料二 下面表格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
城市
温哥华
旧金山
阿卡普尔科
【考点】等值线图,常见天气系统
2.下图是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5.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 图乙
图甲中能反映图乙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由图乙可看出,不管是枯水位还是洪水位都是位于隔水层之上;先看洪水位线,可看到地表水水位高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再看枯水水位线,地表水水位也高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同样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所以不管是洪水期还是枯水期,地表水位都高于地下水,图甲中的①与之相符,选择A项。
(4)写出图中E、F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它们的分布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6分)
(5)简述F自然带的成因(6分)
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线,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
A.南半球
B.东半球
C.北半球
D.西半球
【答案】A
【解析】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根据等值线特点: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山脉地势高,同纬度自转线速度大,由此可判断在山脉处的等值线凸出的方向,自转线速度较小;根据线速度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结合方向指向标,可知越往南自转线速度越小,进而得出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而无法判断东西半球,选择A项。
【考点】水循环
6.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2】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岩可能是花岗岩
B.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河谷的形成与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图示地区区域河流水补给给地下水
【答案】A
【解析】M处坡较陡,且层理面与坡向一致,因此很容易出现滑坡;该河流所在地的岩层发生断裂并发生相对位移为断层处,是因为断裂面岩层较为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作用而行成谷地;由图可看出河流水位高于含水层的地下水,河流水下渗补充含水层的地下水,因此是河水补给给地下水。而侵入型花岗岩是沉积岩形成以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上涌穿过沉积岩,侵入到沉积岩,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花岗岩应有岩浆侵入通道,此处可能是化石或其他沉积物;A项表述错误,选择A项。
【2】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这是主要因为
A.交通落后,对外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便
B.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D.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答案】B
【解析】该城市为海地首都太子港,地处沿海,交通便利,A项错误;根据图示,该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C项错误;根据题意,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D项表述与之相矛盾;太子港所在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而地震频发, 曾于1794年、1820年、1888年和2010年四次遭受地震、飓风和战火破坏,城市发展缓慢,选择B项。
拉孔科迪亚
利马
圣地亚哥
1、2月降水量
272
190
10
1020
1.2
1.2
7、8月降水量
175
21
522
121
2.5
138
(1)结合上图,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简述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说明该山系高度的变化趋势。(6分)
(2)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4分)
(3)指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名称,并说明其降水少的形成原因。(6分)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③灌溉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利用率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水资源短缺主要是受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①项正确;根据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城市密集,西部城市稀疏,而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部,城市较为稀疏,②项错误;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是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灌溉用水较多,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③项正确;根据题意跟图示,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率约为7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较高,④项错误,所以选择A项。
B.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2.下图是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京昼长最短,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且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可知此时为当地的正午12时,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所求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同减异加”,由图此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即30°=90°-︱23°26分±当地纬度&︱,由图中可看出,此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方,可知当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可得出当地纬度为34°36′N;此时为当地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差了40分钟,根据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可知当地与北京的经度差了10°,较东的地方时刻早,北京时间所用的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根据经度分布规律:越往东东经度越大,越往西东经度度数越小,可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即120°-10°E),C项正确。
D.②④
5.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 图乙
图甲中能反映图乙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1】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②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③过度利用水资源 ④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③灌溉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利用率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2】甲城市历史悠久,但城市化缓慢,这是主要因为
A.交通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B.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且常受飓风、地震影响
C.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D.人口稀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3.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那天12∶40取得的,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A.110°E, 30°N
B.130°E, 60°N
C.110°E, 36°34′N
D.115°E, 36°26′N
【2】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岩可能是花岗岩
B.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河谷的形成与断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图示地区区域河流水补给给地下水
4.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②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③过度利用水资源 ④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在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这些河流的利用率都高于60%,高于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而全球平均水平才25%左右,可知我国一些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③正确;在看这四个地区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图示地区都为我国北部地区(西北地区)河流,水资源都较为稀缺,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①项错误;这些地区主要是西北干旱地区,高密度利用水资源,且干旱蒸发量大,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④项正确;该图中并没有体现这些地区的工业用水量,所以选择C项。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壳的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4.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板块构造运动,区域城市化
3.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最短的那天12∶40取得的,此时当地日影最短,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A.110°E, 30°N
B.130°E, 60°N
C.110°E, 36°34′N
D.115°E, 36°26′N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7.下列关于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
D.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山地的海拔和纬度高低
二、综合题
1.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答案】C
【解析】利用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确定该岛地处北半球且处于东北信风带,结合题意该岛屿中部多山,且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动,该岛屿处于东北信风,且受到地形影响,可知东北部为迎风坡,降水多,而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少;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得出该处受到赤道暖流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东北部降水多而西南部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信风和地形。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4分)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4分)
(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6分)
(4)据右图分析该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4分)
(5)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10分)